国内外盾构技术发展思维导图(矢志奉献新产业)

李建斌出生的北三相村离赵州桥不远。举世闻名的赵州桥雄踞洨河之上,历经地震、洪灾,1400多年岿然屹立如初。作为一名出生于赵州桥近畔贫寒农家的子弟,中国中铁高级专家李建斌人生最切近的楷模就是“大国工匠”李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十多年前,当李建斌踏上求学之路,他就下定决心:为改变祖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如今,每当面对即将出厂的中铁装备人设计制造的崭新国产盾构机,李建斌就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胸中会升腾出一种豪迈的情感。

1843年,在伦敦泰晤士河底,英国用布鲁诺尔设计的断面高6.8米、宽11.4 米的矩形盾构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盾构法隧道。

如果从1843年算起到2001年李建斌率领18位科技人员组成“盾构梦之队”,间隔158年,落后了158年。如此大的落差还能赶上吗?

盾构机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一直被德、法、日等少数国家所垄断,进口盾构机一度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且价格昂贵,每台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

198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运输工程专业的李建斌还不满20岁,他被分配在铁道部隧道工程局一处汽车队工作。当时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地质恶劣,经常出现塌方,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也非常落后,几百人参与施工。李建斌一直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设备能保证施工安全?

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施工,如果用常规施工工法,需十多年才能打通,而使用进口掘进机,仅用两年多便全线贯通。李建斌眼前一亮,他没想到世上真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当时他就想,我们自己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设备?

酷爱学习的李建斌开始对盾构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参与了多台进口盾构机的采购,这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盾构研发和产业化带头人打下了基础。后来,隧道工程局又以硬贷和软贷方式,引进了世界掘进机第一品牌德国公司的四台盾构机设备。

受人摆布的局面必须打破!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领导班子认为,作为一个隧道专业企业,理应担起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李建斌非常感慨。

1999年9月,隧道工程局与铁道部脱钩,更名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归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了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集勘测设计、建筑施工、科研开发、机械制造,四大功能为一体的中铁隧道集团。

2001年1月29日,中铁隧道集团在南京召开首次盾构会议,会议决定,由李建斌所在的第一工程处负责提出盾构科研人员和设计人员的需求。

受命而行,一副开创中国盾构产业的千斤重担历史地落在李建斌的肩头。

2月16日,由李建斌带领18人组成的盾构开发项目组正式成立,这18人也被称为第一支“盾构梦之队”。

从2002年开始,科技部将盾构机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连续多年支持盾构机研发,对盾构机国产化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铁装备先后有五个项目得到863计划支持,持续不断,累计获得3000多万元经费支持。

那个时候,自主研发一台盾构机谈何容易!一切研发都是从零开始。

“使用盾构机和研制盾构机是两个概念,当时所有的技术和理念都是盲区。”说起第一台盾构机的研发过程,李建斌深有感触。

研制盾构机难在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地质博物馆”,从珠穆朗玛峰到吐鲁番盆地,从青藏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四川盆地,地质构造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更别提全世界五大洲的地质构造,要造一种盾构机“放之四海而皆准”,打遍天下,那的确是梦想。

2001年,李建斌带领18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在盾构刀盘驱动方式及控制、盾构液压推动及姿态控制、新型刀盘结构、刀具材料及工艺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5年3月27日,科技部在上海召开国产盾构机现场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中铁装备项目完成了预期指标。通过产学研结合,成功研制出两台国产盾构机并进行了工业示范应用,中铁隧道集团完成了2600米的地铁隧道,上海也完成了1000米的掘进任务,这个盾构项目很有显示度,是我国科研领域的一件大事。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铁隧道集团受到极大鼓舞,也加快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步伐!

国内外盾构技术发展思维导图(矢志奉献新产业)(1)

(2008年,国内首台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

“十年磨一剑”,2008年,历经8年时间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一号”土压平衡盾构样机在新乡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在复合盾构机制造领域的重大空白,真正实现了我国复合盾构机的从无到有。

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土压平衡盾构样机,能否在实践中经得住检验?“中铁一号”盾构机始用于天津地铁三号线建设。2009年6月8日,“中铁一号”参与建设的天津地铁三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中铁一号”首战告捷,显示了优异的性能。

复合盾构样机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整机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李建斌下定了决心,他要为中国盾构机走向产业化走向世界,在所不惜。

2009年8月16日,“中铁二号”在新乡下线,“中铁二号”盾构机整机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8年底,国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设计制造及掘进施工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在一些领域已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盾构法施工的失稳、失效、失准三大国际难题,攻克了稳定性、顺应性、协调性三大关键技术。

国内外盾构技术发展思维导图(矢志奉献新产业)(2)

(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云岭号”下线)

2020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云岭号”下线,他可以让隧洞施工效率提升3到5倍。针对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地质条件,研发团队对“云岭号”进行了精准设计,并配置了超前地质预报、有害气体检测、应急避险舱等多种功能,可解决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岩爆、突泥、涌水”等难题。

“云岭号’的成功下线,再次刷新了国产硬岩掘进机直径纪录,标志着中国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高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滇中引水这样的重大工程如期完工提供了保障。”李建斌说。

李建斌在为国产盾构机奋斗的十余年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8项,其中55项排名第一;拥有国际发明专利4项,均排名第一,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如今,李建斌的视线已经转向举世瞩目,国产盾构机将大显身手的川藏铁路。

国内外盾构技术发展思维导图(矢志奉献新产业)(3)

(2019年,中铁工业组织极端装备展)

2018年下半年,李建斌开始布置川藏铁路新产品的设计策划,极端环境,需要极端装备,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十几个新产品的雏形已完成。李建斌的设计理念是:应对川藏铁路复杂的地质条件、岩爆、大变形、软弱不均地质,要用不同设备保证应对措施,“双刀盘TBM、柔臂掘进机、半马盾构机”,这些新产品的名称层出不穷。时间不等人,李建斌不顾一切,他要抓住川藏铁路施工机遇,开发设计出颠覆性产品,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高效的设备!

三十多年来,随着为梦想远行的脚步,李建斌把足迹留在祖国的崇山峻岭地下深处;如今中国的盾构机已经走向世界,位列国际盾构技术的第一梯队。

现在李建斌正带领着研发团队继续攻克第四代智能掘进机、第四代半复合破岩掘进机、第五代无刀掘进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成为李建斌忠实践行的行动指南,要求“掌控技术话语权,占领世界制高点”成为李建斌新时代永远的人生目标。(沈英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