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隆科技最新公告(保隆科技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黄细里,谭行悦)
1.传统业务稳健,技术顺延开拓轻量化&智能化业务保隆科技成立于 1997 年,是一家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立足于汽车行业,向 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方向发展。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主要产品有排气系统管件、气门嘴、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平衡块、传 感器、汽车结构件、空气悬挂系统核心部件,是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厂的供应商。
1.1.七次创业扩充产品条线,两化战略着眼蓝海未来
七次创业扩充产品条线:公司 1997 年成立于上海,成立 25 年来,保隆科技历经了 7 次创业,产品线从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热端管到 TPMS、传感器、汽车结构件、 智能驾驶系统再拓展至空气悬架系统。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 4 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7-2000 年:公司主营业务为气门嘴及平衡块;第二阶段,2001-2009 年:公司进军排 气系统管件以及 TPMS 领域;第三阶段,2010-2016 年:公司开始智能化、轻量化部件 的研发;第四阶段,2017-至今:传统业务加速整合,新业务研发力度加大,开始逐步放 量。
传统业务为发展基石,智能化&轻量化业务快速扩展:公司以气门嘴、平衡块、金 属管件积累技术为发展基础,通过智能化轻量化两条产品发展脉络实现产品品类逐步扩 张。智能化:公司以 TPMS 的压力类传感器技术为基石,逐步向位置、速度类传感器以 及 ADAS 智能传感器扩展,并通过橡胶气门嘴积累的橡胶配方经验突破橡胶弹簧的工 艺壁垒,实现了空气弹簧的量产装车;轻量化:凭借公司在排气管件加工形成的技术经 验,顺应汽车轻量化潮流,公司朝液压轻量化构件布局,并已实现产品定点及量产。目 前公司产品可分为通用部件、汽车电子、智能悬架三大类,传统及新兴业务可提供单车 价值总量超 3500 元。
1.1.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持股较为分散
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洪凌,张祖秋,宋瑾,各持有公司 股本比例为 18.58%、10%、1.35%,最终受益人为陈洪凌。陈洪凌与宋瑾为公司创始人, 二者为夫妻关系。陈洪凌现担任公司董事长,张祖秋现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实 控人占比 29.93%,实控人持股较为分散。
1.2.传统业务稳健发展,战略业务放量加速
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公司 2021 年营收 38.98 亿元,同比增长 17.01%,主营收入来 自 TPMS/汽车金属零部件/气门嘴三项,2021 年分项业务分别占比 34%/30%/18%。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高,2016 年以来公司境外收入占比稳定高于 55%,2021 年公 司境外/境内主营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64%/36%;公司产品分为 OEM 与 AM 市场,以 OEM 市场为主,2021 年,公司 OEM 市场与 AM 市场营收分别占比为 72%,25%。
战略业务放量加速:公司战略业务主要为智能化与轻量化新兴业务,包括传感器, ADAS,液压轻量化构件以及空簧减振产品。2018-2021 年间,公司新业务迅速发展, 2021 年新兴业务实现营收超过 3.50 亿元,规模同比增长 25%。
1.3.期间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持续向上
毛利率整体较为稳定,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会计准则调整后,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为26.55%,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较大,境外子公司销售比例、境外仓储销售比例较高,公司需承担销售中的运保、清关、仓储费用,造成此部分成本较高。如果不考虑运费等支出从销售费用调整到营业成本的影响,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3.11%,同比可增加1.7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运费等支出由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2021年销售费用率出现较大下降,2021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6.2%/1.8%。
持续高研发投入,归母净利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 7.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为公司在智能化、轻量化部件领域持续投入所致。2019- 2021 年间,公司归母净利率持续上升,2021 年达到约 6.9%,盈利能力呈持续向上趋势。
1.4.客户资源丰富,生产研发全球布局
深耕厚植,客户资源丰富:公司通过近二十五年的学习和积累,在产品开发、质量 保证、成本控制、产品交付和客户响应等方面建立了满足全球标杆客户所要求的经营管 理能力,并在多个产品线的细分领域内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全 球和国内主要的整车企业:如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丰田、通用、福特、 日产、本田、现代起亚、Stellantis、捷豹路虎、上汽等;新能源车龙头企业:如蔚来、 小鹏、理想、零跑、威马、合众等;大型一级供应商:如佛吉亚、天纳克、博格华纳、 马瑞利、延锋、麦格纳、大陆、克诺尔、采埃孚等;北美与欧洲的知名独立售后市场流 通商如 Discount Tire、Tire Kingdom、ASCOT 和伍尔特等供应产品。
锐意进取,生产研发全球布局:保隆科技在国内已形成上海总部兼研发中心和生产 园区、武汉研发中心、宣城宁国研发中心兼生产园区、合肥区域总部兼研发中心和生产 园区的发展格局。在海外,保隆已拥有美国 DILL、德国 TESONA、德国保富电子、奥 地利 MMS 四个子公司研发中心,和匈牙利埃尔德、德国布雷腾、奥地利贝恩多夫、美 国北卡州 OXFORD 四个生产园区,形成了全球布局,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驱动TPMS稳步增长,通用部件市占率表现优异2.1.前、后装市场双轮发力,政策驱动TPMS市场规模稳态增长
2.1.1.汽车安全类产品,直接式TPMS成为市场主流
实时监控轮胎数据,保障行车安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是继 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之后的又一汽车安全产品,能够实时监控 轮胎的压力和温度,对轮胎气压、温度的异常给出报警,提醒用户保持合理的胎压。TPMS 产品集中了汽车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由发射器(通过气门嘴固定在 轮胎内)、控制器(含天线)、显示界面器(通常集成在仪表中)三部分构成。
TPMS 分为间接式与直接式两类,直接式又分为内置式与外置式。间接式 TPMS 指 非直接测量汽车轮胎压力,而通过其他一些如轮速、频率等参数再利用轮胎的力学模型 间接计算出轮胎气压的一种胎压监测系统,如直接利用车辆的 ABS 轮速传感器检测各 轮速度,通过比对各轮速度差异,发现胎压异常。内置直接测量式 TPMS 通过在每个车 轮上安装包含有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芯片的发射器,在行车或静止的状态下,实时监测轮胎的压力、温度等数据,并通过无线射频方式发射到控制器,在整车仪表上显示各种数据变化并在轮胎漏气和压力变化超过安全门限时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外置直接测量式TPMS则是将传感器拧至轮胎气门嘴上,安装方便,但由于传感器裸露在外,易受灰尘、雨雪等外部因素干扰。
2.1.2.前装市场:需求 政策端驱动,TPMS加速渗透
需求 政策端驱动,渗透率不断提升:需求端:1.安全需求。根绝产业信息网数据, 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约 30%是因胎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爆炸,高速公路中由胎压问题 引发的事故比率达到 50%。2.油耗及轮胎寿命需求。数据显示当胎压低于正常值 30%, 单位汽油行程下降 6.25%,轮胎寿命下降 37%。TPMS 可以实时显示轮胎气压,让驾驶 者及时发现胎压不足的情况,实时反馈数据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并且避免胎压不足导致 的油耗上升和轮胎寿命下降。
政策端:2017 年中国市场 TPMS 渗透率约 30%,主要安装于中高端车型上。2017 年 10 月 14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轮胎气压监 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26149-2017),要求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市 场所有新认证乘用车必须安装 TPMS;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生产的乘用车开始 实施强制安装要求。随着政策的颁布,前装市场中 TPMS 已实现 100%渗透,整体规模 将呈现稳态增长。2018 年发射器单价约 35 元/只,控制器单价约 50 元/只,单台乘用车配备 4 支发射器与 1 支接收器计算,2025 年国内 TPMS 前端市场 规模将达到 37.2 亿元,整体随乘用车市场实现稳态增长。
2.1.3.后装市场:电池耗尽进入更换周期,售后市场规模平稳增长
针对售后替换市场,随着国内、北美和欧盟市场上越来越多的 TPMS 发射器因电池 耗尽进入更换周期,电池的理论使用寿命为 10 年,根据所在地区的情况、行车里程和 驾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使用工况下寿命在 5-7 年。TPMS 在密封环境下工作,单 独替换电池会破坏密封环境影响 TPMS 使用安全,所以电池耗尽后需要替换整个发射 器,售后替换件市场规模平稳增长。取国内、美国以及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进 行测算,以 5 年为更换周期计算得 TPMS 发射器总需求量约为 1.8 亿支,若以后装市场 发射器价格为前装的 1.2 倍计算,可得 2025 年全球主要后装市场需求市场规模约为 63 亿元,整体平稳增长。
2.1.4.TPMS龙头,兼具技术性能 市场壁垒 业务渠道三重优势
公司 TPMS 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性能强,市场壁垒高,业务渠道广三个方面。 技术性能强:公司于 2002 年开始研发 TPMS 产品,目前乘用车/商用车产品已分别 历经 10/6 次迭代,轮毂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体型及重量不断变小。TPMS 能够在胎压 异常时给出警示、显示数据、充气检测、自动定位、熄火监控、故障诊断、轮胎定位。 专用 TPMS 芯片集成了压力、温度、加速度传感器,以及 MCU、RF 传输和低频电路, 低频更稳定,压力传感器更可靠;实现压力温度监测、WAL 自动定位、PAL 自动定位; 且电源消耗低,能够根据不同供电模式采取不同控制策略保证电源的低功耗。由于产品 技术性能优异,公司 TPMS 产品也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与松江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市场壁垒高:市占率全球领先:2018 年公司市占率已达到全国第一,全球第六,与 众多整车制造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与霍富集团成立保富电子合资公司后,2020 年公司 TPMS 业务市占率已排名全球第三。
2021 年公司实现 TPMS 营收 13.32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约 34%。销量分布于 OEM 与 AM 市场,2021 年分市场销量占比分别为 88.5%与 11.4%,发射器总销量达到约 3283 万只,根据我们测算,公司 2021 年全国 TPMS 市占率(营收口径)达到约 25%。
OEM 粘性高:由于车型开发一般都有两年的提前量,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二级 供应商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支持、互相依靠的关系。若更换新供应商,整车厂在产品开 发速度、产品品质,交付及时性以及供货保障能力等环节均需与新供应商重新磨合,造 成时间与沟通成本增加。目前公司已供应上汽通用、东风、长安等优质客户,2020 年初 也获得丰田汽车的主力车型定点。市占率及主机厂粘性打造公司 TPMS 产品核心能力护 城河。
业务渠道广;保富电子成立,实现业务全球协同。2018 年 11 月,公司与 TPMS 市 占率排名第五的德国霍富集团签署协议,合并各自旗下 TPMS 业务,全面扩展销售渠道。 2019 年 1 月,公司与霍富集团各出资 55%与 45%成立的合资公司保富电子正式运营, 全面整合双方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 TPMS 业务,深入整合研发、项目管理、制造和采 购四个方面,发挥业务渠道优势,大幅改善毛利水平并获取新业务订单。
合资前,德国公司客户集中在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法拉利等国外高端品牌,公司客户集中在 上汽通用、长安、五菱、上汽乘用车、吉利等自主品牌。合资公司成立后,保富电子发 挥德方“严谨研发、精密制造”与中方“快速响应、低成本制造”的优势,采取“不同 市场、不同策略、不同团队组成”的市场开拓方式,进一步赢得新的市场份额,凭借覆 盖全球的服务能力,新增丰田中国、奔驰某生产平台等多个重要客户。
2.2.气门嘴&平衡块&金属管件市场份额领先,传统业务不断升级
2.2.1.气门嘴:市场总体需求平稳,TPMS气门嘴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为气门嘴行业龙头,Tier 1 客户包括福特,吉利汽车等主机厂,Tier 2 客户 包括大陆等国际知名厂商。据招股书披露,2015 年度公司境内市场市占率达到 16.43%, 北美市场达到 16.07%,欧洲市场达到 8.49%。主要产品包括卡扣式气门嘴,金属气门 嘴,TPMS 气门嘴等。公司担任中国化工协会气门嘴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 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门嘴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 织和美国轮胎轮辋协会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并获得中国汽车后市场认可品牌,国家 火炬计划,福特 Q1 认证,GM 全球供应商质量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2021 年公司气门嘴收入 6.88 亿元,约占总营收的 18%。主要市场以 AM 市场为 主,2019 年-2020 年,AM 市场气门嘴收入占比稳定约 70%,总体营收跟随全球汽车 OEM 与 AM 端需求变化, 随着 TPMS 逐步普及,TPMS 气门嘴和配件的占比也将 持续上升,价值量相比传统气门嘴有所提升,预期带来增量营收,总体市场需求平稳。
2.2.2.平衡块:盈利水平稳定,客户认可度高
平衡块是车轮动平衡校正的基本材料,在车轮质量偏小处适当增加配重,以保持车 轮在高速旋转下的动平衡,保证汽车车轮质量的均匀。公司 2018 年平衡块营收约 1.31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 6%;2015-2018 年期间毛利率区间均处于 29%-36%,盈利水平 较为稳定。公司平衡块产品已切入比亚迪、福特、吉利等多个主机厂,并获得过上汽大 众 A 级供应商、伍尔特优秀供应商等客户荣誉。
2.2.3.金属管件:排气系统管件占比较大,加速轻量化布局
排气系统管件占比较大,主要销往 OEM 市场:公司金属零部件板块 2021 年收入 11.65 亿元,占比约 30%。在金属零部件板块中,排气系统管件占比较大。公司排气管 件主要包括排气尾管、后保尾管、热端管件及消音器等。保隆科技针对多元化的非标产 品正在逐步施行自动化生产方案以减员增效,始终保持业内的领先地位,2015 年公司排气管件境内市场市占率达到 37.84%。公司所产排气管件主要以 OEM市场为主,2016-2020 年间,OEM 排气管件销量比例稳定高于 97%。
保隆科技拥有自主设计和加工模具/工装/检具能力,有效控制成本和时间, 具备和 客户协同开发的技术实力。公司产品客户包括奥迪、宝马、比亚迪等一线品牌主机厂, 获得天纳克 A 级供应商、弗吉亚全球供应商、GM 全球供应商表现优秀奖等多项荣誉。成立合资公司,加速轻量化进程。2018 年 8 月,保隆科技与 Salzgitter 集团签署协 议,各出资 51%与 49%创立合资公司保隆沙士基达(安徽)液压成型有限公司,加速轻 量化布局,增强公司液压成型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与传统冲压焊接的产品相比,液压成 形结构件的重量减轻 20%-30%,实现了汽车的节能减排。除了实现轻量化,液压成型 的管件刚度和疲劳强度提高,碰撞安全性好。目前公司轻量化产品包括副车架横管、副 车架加强管、弓形管、U 型梁、扭力梁等,已供应比亚迪、长城等主流车企。
3.空气悬挂普及加速,工艺 先发 产能优势助力产品放量
3.1.提升驾乘体验高端配置,需求+供给驱动加速普及
3.1.1.豪华车高端配置,提升驾乘体验
空气悬挂系统,实现车身底盘高低可调。部分豪华车型采用了空气悬挂配置,空气 悬挂与普通悬架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采用空气弹簧替代了金属材质的螺旋弹簧,通过 空气泵来调整空气弹簧的空气量和压力,改变空气弹簧的硬度和弹性系数。通过调节泵 入的空气量,调节空气弹簧的行程和长度,可以实现车辆底盘的升高或降低。 空气具备更佳隔振效果,刚度随载荷持续改变。1)空气弹簧内部充满空气,具备 可压缩性,隔绝振动的效果比钢制弹簧更好,遇到不平路面冲击很多细小震动不易通过 空气弹簧传递到车内,有效的提升行驶舒适性;2)随着载荷的增加,空气弹簧内部空气 不断被压缩,刚度不断变化,能够实现非线性的刚度曲线,提升乘坐的舒适性能。
高成本导致渗透率较低,乘用车市场具备较大空间。空气悬挂成套系统供应价格大约在 12000-14000 元,在乘用车中最初主要装配在宝马 7 系、奔驰 S 级、路虎揽胜等 70 万以上级别的豪华车型。随着造车新势力市场竞争加剧,功能化差异成为各大车企的卖 点,空气悬挂需求大幅增加,价格区间不断下探。根据我们测算,2021 年全国乘用车空 气悬挂渗透率约为 1.8%,扣除进口车之后渗透率约为 0.7%,具备很大的增长空间。
3.1.2.系统构成复杂,提升舒适 操控性
空气悬架参数可调,有效提升驾乘舒适性和操控性。空气悬架除了将原有的机械螺 旋弹簧和被动减振器升级为空气弹簧 电控阻尼器之外,还增加了一套空气供给系统和 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得空气弹簧能够通过簧内气压的充放有效改变车身的高度以及 刚度,根据结构不同,主要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种。电控减振器可以通过阻尼系数的变化 来调节悬架的软硬,两者共同作用提升驾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囊式空气弹簧:由夹有帘线的橡胶气囊和密闭在其中的压缩空气组成,气囊的内层用气密性的橡胶制成,外层使用耐油橡胶制成。有单节和多节式,节间采用腰环防止径向扩张,并防止节间相互摩擦,上下各设盖板将其密封,节数越多,弹性越好,但密封性较差,多用于商用车上。膜式空气弹簧:密闭气囊由橡胶膜片和金属压制件组成。与囊式相比,其刚度较小,车身自然振动频率较低,尺寸较小,便于布置,多用于乘用车上。但造价贵,寿命较短。
系统构成复杂,多部件协同实现参数调整功能。空气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由空气供 给系统(压缩机、储气罐、分配阀)、ECU、空气弹簧、CDC 减振器、各类传感器以及 相关配套的管路构成。ECU 接收各类传感器的信号,确定车身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 度、路面冲击等),对底盘的状态进行调整。压缩机提供空气源,通过分配阀对于气囊进 行充放气进而调整空气弹簧的刚度以及车身的高度,通过调整 CDC 减振器阻尼系数的 大小,从而对悬架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
3.2.车企要求拆分供应,推动自主加速突破
悬挂系统持续升级,空气悬挂系统价值量翻倍。1)被动悬挂采用的螺旋弹簧 不可 变阻尼器组合,单车价值量约为 1400 元;2)半主动悬挂升级 CDC 减振器,减振器单 车价值量从 1000 元提升到 3000 元,并增加车身传感器,悬挂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 2200 元;3)主动悬挂升级空气弹簧,并且新增一整套空气供给系统(空压机 储气罐 ECU 空气/信号管路),单车价值量提升 5200 元。
拆分供应推动核心单元国产化进程加速,自主企业实现量产落地。空悬系统的两大 核心零部件: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较长的时间内,空气悬架 的总成和配件均已海外的供应商为主,单车价值量在 1 万元以上,部分高达 2 万元以上。 为了降低系统的配置成本,主机厂通过拆分总成的方式分别给予定点,为国内的本土供 应商单点突破提供了机会。
3.3.市场竞争升级,需求 供给推动加速普及
新能源车质量提升,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核心关注。在政策 市场的双重推动下,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从 2020 年 1 月的 2.7%提升到 2021 年 11 月份的 20%, 新能源车较燃油车整车质量明显提升。根据。 2021 年 2 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 文章《如何破解新能源车里程焦虑?》,提及根据协会对于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的面访 调研结果,用户购买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电池续航能力”,占比达到 31.8%,里程焦虑 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核心关注内容。
降低风阻+有效减重,新能源车企空气悬挂需求增加。 1)空气悬挂带来最直接的 功能就是车身高度可调。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超过 60%的功率都消耗在对抗风阻上, 当时速超过 200km/h,对抗风阻的能量消耗要占到 85%以上。搭载空气悬挂的车辆在高 速行驶时可以调低底盘离地间隙,降低风阻从而降低能耗。2)相较于传统悬架系统的金 属件,空气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减轻重量,从而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
消费升级+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共同推动需求增加。根据《2021 年自主品牌汽车人 群调研》结果,从购车因素角度来看,相比较传统自主品牌,智能科技和驾乘体验均是 自主新势力品牌和自主高端品牌的主要卖点,空气悬挂同时符合这两点需求。在自主传 统/新势力品牌不断向高端化突破的过程中,也不断的给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和更高的“性价比”,使得空气悬挂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配置车型价格下探明显,空气悬挂市场空间广阔。目前蔚来汽车全系均配置空气悬 架的车型,最低价格下探至 39 万元;红旗多款电动车配有空气悬架,最低售价在 40 多 万元;岚图 FREE 和极氪 001 定价在 30 万元上下区间,虽只有中高配才能配备空气悬 架系统,但与过去动辄 70 万起步的高档车型相比,价格已有明显下降。
需求增加 成本下降,共同推动空气悬挂加速普及。需求端:1)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带来的里程增加诉求、减重诉求;2)消费者需求升级带来智能科技和驾乘体验诉求;3) 自主品牌向高端化突破带来的“性价比”配置诉求共同推动空气悬挂需求增加。供给端: 1)车企要求总成拆分供应,带来自主供应商定点加速突破;2)国产替代带来系统成本 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加速推动了空气悬挂的普及过程。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空悬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截至 2021 年 12 月,国 内新车市场空气悬挂渗透率约为 1.8%,其中进口车市场渗透率约为 25.3%,国内乘用车 市场渗透率约为 0.7%。随着空气悬挂加速普及,国内乘用车市场 2025 年渗透率有望达 到 11.6%,市场空间为 163 亿元,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51.3%。
3.4.技术积淀深厚,工艺 市场 产能优势助力客户获取
公司的空气悬挂产品具有工艺、市场、产能三方面优势,助力绑定优质客户,实现 产品落地量产。
3.4.1.工艺优势:橡胶技术积淀深厚,产品条线丰富
橡胶气门嘴产品技术筑底,纵向延伸空簧领域:空气弹簧是空气悬挂系统的核心部件,空气弹簧须在悬架上不断折叠扭曲形变,因此质量及疲劳性要求远高于传统轮胎或密封件的橡胶件,需要通过大批量的疲劳试验验证才能确定。其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耐疲劳要求高,前期研发周期长,工艺试验投入大以及部分零部件较难获取等方面。保隆科技从创立伊始便从事气门嘴产品的研制及生产,对于橡胶材料整体研发、试验时间长,对工艺流程的把控有较丰富的实践基础,并在橡胶气门嘴产品上积累了大量橡胶配方经验,是空气弹簧研发的工艺基础。
过程积累实现工艺突破,空簧产品技术实力领先:公司的空气弹簧采用国际著名供 应商的优质原胶和帘布材料,自主开发业内领先的氯丁 天然胶的混合配方,实现配方、 混炼、压延、成型、硫化、装配全工艺链自主掌控,装配效率领先,并不断完善橡胶物 性、屈挠、臭氧、热空气老化、盐雾、空气弹簧综合性能、爆破、高低温疲劳、常温疲 劳等参数以满足客户的全部试验要求。空气弹簧整体过程控制需满足国际客户 TATF16949、VDA6.3 等严苛体系审核。其中,袖式空气弹簧满足80°C高温双动 100 万次、常温 1000 万次和-35°C 低温度疲劳试验,满足国际知名客户最苛刻的试验标准, 膜式空气弹簧满足 500 万次常温疲劳试验,超过国标规定的300万次要求。在弹簧装配 上,公司历经 3 年多研发周期,花费1000多万资金成功突破了空气弹簧装配中的扣压 工艺,空气弹簧技术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开发能力强,空悬部件产品条线丰富:保隆具有正向开发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能力, 包括乘用车可调高度和刚度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控可变阻尼悬架系统,以及刚度、 高度和阻尼均可调的电控主动悬架系统。公司可以独立提供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集 成空气减振器和控制单元 ECU 等核心组件,产品条线丰富。
3.4.2.市场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核心部件获取头部主机厂订单
商用带动乘用,前瞻踏入空悬领域。2012 年,公司开始研发商用车空气弹簧,至今 已有 9 年时间; 2018 年,公司与同济大学等机构合作研发“智能空气悬架系统”课题, 并与顶尖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整车厂联合立项,进行国产化替代开发或开发前期技术储 备项目,开发基于 AutoSAR 的控制系统。 聚焦空簧核心部件供应能力,先发优势明显:公司以空气弹簧供给能力为基石,逐 步拓展到储气罐等其他核心部件,核心产品已获得数个定点,空簧单品具备明显先发优势。公司空悬部件现有客户情况:商用车方面:目前已为采埃孚、富维安道拓、北京光 华荣昌、上海科曼、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华劲和赛夫华兰德等客户提供商 用车空气弹簧产品。
乘用车方面:2020 年公司空气弹簧和减振器获得蔚来 ET7 车型(乘 用车)OEM 定点。截至 2021 年底,保隆科技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及独立空气弹簧 已经获得新能源头部品牌车企的五个主机项目定点。与国内空气悬挂核心部件供应商相 比,公司具备 25 年 Tier1 及主机配套经验,并从橡胶技术衍生出发,聚焦空气弹簧业务, 截至 2022 年 6 月已获得数家头部主机厂的空簧订单,在核心单品上具备较大市场优势, 为后续拓展总成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3.4.3.产能优势:合肥工厂建成,空悬产品正式下线
产品量产下线,国产替代加速布局:过往豪华车型中,空气悬架系统部件均以大陆、 威巴克等外资供应商为主,本土供应商鲜有插足的余地。2021 年 12 月 28 日,保隆科技 合肥园区正式启用,并量产下线乘用车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及独立空气弹簧,该产 线具备年产 10 万台车空气弹簧的能力,截至 2022 年中,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实现了空 簧产品量产的自主企业之一。未来,保隆科技规划再建 6 条产线,实现年产超过 50 万 台整车空气弹簧,加速国产替代布局。
4.智能化产品条线持续拓展,传感器&ADAS业务逐步放量
4.1.传感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1.1.工况信息传导核心部件,电动智能化趋势推动需求端快速增长
工况信息传导核心部件,辅助电控单元正确决策: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控系统(传 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信息源,可反映车辆运行状态、驾驶操控状态、控制情况等 重要信息,并将包括车速、各介质温度、胎压及发动机运转状态等各种工况信息转化为 电讯号输入给电控单元,将车辆调整至最佳工作状态。根据作用机理和作用不同,可将 传感器分为车身感知传感器和环境感知传感器。
车身感知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动力总成系 统,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底盘系统中,将采集的信息由电控单元处理之后,形成向执行器 发出的指令,完成对车身的电子控制,分为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 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味浓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8 大类。智能 化时代下,环境感知传感器成为自动驾驶的核心,进行环境感知、规划决策,目前应用 于环境感知的主流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视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定位传感器三类,对 应的主要产品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
受益电动智能化趋势,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辆中档传统汽车装配超过 90 个传感器,其中在动力总成系统中,传感器装配约 45-60 个,车身系统中装配超过 20 个,底盘系统中装配约 30-40 个。
电动化趋势下,电流传感器需求量加大:在新能源汽车中,为提高车辆电池组使用 效率及了解电机电驱控制系统工况,需要使用电流传感器对三电系统中电流、电压、温 度三个主要测量参数进行测量检测控制,一般单车使用 5-6 个。智能化趋势下,感知类 传感器使用量增多:随着 L2/L2 渗透率的不断普及,整车需要通过环境感知类传感器识 别车身周围环境,单车使用量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不断增加。随着未来电动智能汽 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身与环境感知类传感器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整车使用传感器数 量将达到数百个,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6 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982 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4.1.2.自研 并购扩充产品条线,抓住国产替代核心机遇
技术延伸 并购共进,助力传感器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在 TPMS 的轮胎压力传感器 产品量产过程中积累掌握压力类传感器核心技术,不断扩展至速度、位置等其他传感器 品类;技术延伸的同时,公司也持续并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2018 年 8 月,公司全资收 购 PEX 公司并收购德国 TESONA 51%的股权, PEX 公司主要供应汽车刹车磨损传感 器、排气温度(EGT)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是刹车磨损传感器的市场领导者之一,客 户包括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等,TESONA 主营业务为传感器及智能加热系统(SHS) 的设计与开发,为德国整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提供技术开发服务,此次并购有助于实现 汽车传感器业务的全球布局,服务更多全球客户。
2022 年 2 月,公司收购龙感科技 55.74% 的股权,有效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并获取优质客户资源,通过协同效应减少原材料的采购 成本,完善了公司的车用传感器产品序列,助力公司在车用速度位置传感器领域成为国 内的领先供应商。
产品矩阵丰富,国产替代持续加速。过去国内传感器市场 90%的份额均由森萨塔科 技、博世等外资供应商占有,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较小。随着缺芯、疫情等外部环境带来 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外资厂商的供应较难覆盖国内所有客户的产能爬坡需求,国产企业 凭借背靠国内市场快速响应,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足量的产能供应等优势迎来了国产替代窗口期。在国产替代过程中,整车企业一般要求完整传感器组合供应以减少产品替代、 沟通及调试成本。
目前公司已掌握和应用 MEMS 和光学等核心技术,可向主机厂提供 包括压力类、光学类、速度类、位置类、加速度类、电流类共六大类总计超过四十种细 分应用的车规级传感器产品,产品矩阵完善,可形成完整组合切入整车厂供应体系,市 场竞争力强,目前公司自研传感器已供应多个客户:光雨量传感器客户包括风行、奇瑞 等整车厂,车用压力传感器包括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整车厂等。
4.1.3.产能建设提速,传感器业务加速布局
国内项目建设提速,欧洲工厂产能建设即将完成:2020 年 9 月,公司发布定增公 告,拟投资 7.21 亿进行年产 2680 万支车用传感器项目建设,主要产品包括 MEMS 压 力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光线及雨量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车用传感器; 2022 年 2 月,公司在匈牙利投资 1500 万欧元的传感器生产园区已正式开建,园区新工 厂计划于 2023 年初启动运行。2021 年公司实现传感器 898.4 万支,同比增长 31.23%, 待产能建设完成后,公司量产及交付能力增强,传感器业务可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点。
4.2.ADAS产品:市场空间广阔,自研 战略合作赋能
4.2.1.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空间大
感知功能为基础,助力实现智能驾驶核心技术: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提供信息辅助、预警、辅助控制及便利驾驶的主动安全技术。ADAS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根据中国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共六个等级,不同等级对智能驾驶的要求不同,其中ADAS驾驶辅助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主要涵盖L0-L2自动化等级。
不同传感器功能各异,国产替代空间大:ADAS 环境感知中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三 种,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雷达,各模块实现功能均有差异。根据我 们测算,2021 年 L1 功能平均渗透率达到 36.2%,L2 功能平均渗透率达到 25.1%,根据 高盛和波士顿咨询数据,L1 级的 ADAS 单车成本约 3200 元,L2 级的 ADAS 单车成本 为约 11000 元,测算得国内 ADAS 规模将达到 1800 余亿元,2021-2025 复合增长率将 达到 23%,整体市场空间广阔。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ADAS 传感器主要由安波福、 博世、电装、大陆、法雷奥、Veoneer 等海外厂商垄断,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前装 ADAS 供应商 CR6 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80%,随着大量国内公司纷纷布局 ADAS 传感器领域,基于降本及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下,国产替代存在较大空间。
4.2.2.环视产品已量产,持续赋能自动驾驶
ADAS 功能搭载车型价格下探,公司产品定位增量蓝海市场:公司于 2013 年便开 始进行视觉系统,毫米波雷达的研制,目前主要产品包括 360 度环视系统以及智能辅助 驾驶系统。随着汽车行业变革,智能驾驶已进入 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 提升的阶段。过去只有在一些高端车型上才有的 ADAS 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自动刹 车、道路偏离预警等,已下放给越来越多低级别的车型,这将给公司已批量制造的 360环视系统、双目前视系统以及 DMS 等 ADAS 产品带来广阔的增量市场。公司目前环 视产品矩阵包含前视、后视等多种摄像头,客户包含吉利汽车,一汽轿车等整车厂。
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公司智能辅助驾驶包括人脸识别/FACE ID、疲劳驾驶监控、交 互摄像头、24GHz&77GHz 毫米波雷达以及热成像夜视系统。其中,毫米波雷达具有全 天候、高精度、穿透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是自动驾驶有利保障。公司研制的 24GHz&77GHz 雷达力求实现小体积、高精度、高射程的环境感知以及空间障碍物目标 探测和跟踪以实现安全驾驶,在智能化浪潮下有望实现更大业绩突破。
4.2.3.战略布局加速,细分领域持续发力
战略合作楚航科技,着力拓展毫米波雷达细分领域业务。2021 年 3 月,保隆科技与 楚航科技双方各出资 60%和 40%成立合资公司,着力拓展 77GHz 毫米波雷达细分领域 业务,抓住毫米波雷达市场窗口期,持续助力国产替代。 携手黑芝麻科技,零部件供应 高性能芯片打造双赢局面。2021 年 4 月,保隆科技 与黑芝麻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借助黑芝麻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高性能车规计 算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提升域控制器、传感器、辅助驾驶系统等智能驾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在自动驾驶端持续发力。
深化合作元橡科技,发力立体视觉领域:保隆科技与元橡科技从 2018 年开始开展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方面的合作,4 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在 ADAS 方面与克诺尔在 LDW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 PAEB(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双目系统方面进行合作,定 点日野汽车、青岛解放汽车、上汽依维克红岩等多家主机厂并已实现量产;在主动悬架 方面,路面预瞄系统获得一线乘用车企的前装定点,是国内首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主 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前装项目。2022 年 4 月,公司与元橡科技共同出资成立橡隆科技 (苏州)有限公司,深化车规级视觉芯片合作,共同拓展乘用车立体视觉业务,力争为 公司 ADAS 产品带来更大突破。
战略投资领目科技,共同拓展智能驾驶业务:2020 年 10 月,保隆科技与领目科技 成立合资公司,在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和产品已有多方面成果:双方合作的 PAEB 商用车 紧急制动项目为 10 多个车型配套,已在 2021 年实现量产;1V1R 单目视觉法规件获得 了 3 家主机厂定点;在乘用车方面,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于 2022 年初获得了 1 家新能源 车定点。2022 年公司战略投资领目科技,基于领目科技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I 视觉 处理分析技术积累上提升智能驾驶领域合作深度,共同拓展智能驾驶业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