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传统车企云服务商)

简单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传统车企云服务商)(1)

2019年的汽车行业,本来就是技术发展迅猛、市场阴多晴少,而传统车企与云服务商的跨界携手,寻求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动作,成为业内颇为吸睛的看点之一。

简单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传统车企云服务商)(2)

12月27日,一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斑马智行系统为基础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一汽集团将建设以云计算、数据智能、中台和移动协同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汽车行业迈入云上智能时代。

这样的合作正越来越多,今年7月,吉利与百度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发力智能出行新生态。随后,长城汽车联合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战略伙伴,致力于基于5G AI技术,共建全域智慧生态。“腾讯在未来出行中的定位,是致力于做汽车产业转型的数字化助手和实施者。”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清晰地表明了互联网企业在与车企合作中的自身定位。

合作目的何在

据了解,根据一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协议,阿里云将以国内外云基础设施为支撑,支持中国一汽全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据智能技术助力中国一汽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用户服务和运营的提升。双方还将围绕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行落地场景的丰富探索。

斑马网络将以前瞻性的技术及生态开放平台,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双方也将推动行业建立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车载操作系统,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出行服务生态圈。此次合作,也同时意味着斑马网络的开放战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中国一汽和阿里巴巴还将在智能物流、组织移动协同、高精地图、互联网采购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创新和落地。

耐人寻味的是,2019年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注入斑马,阿里巴巴由此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

而在吉利与百度的合作中,从吉利博越PRO开始,吉利汽车将开始全面搭载融合小度车载交互系统的GKUI19系统。借此,汽车厂商降低了开发成本,互联网公司抢占了流量与市场,如果能够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越来越多的合作也呈现出多彩与丰富的趋势。长城汽车与百度、阿里、腾讯的合作,不仅将引入这些优秀合作伙伴的生态内容,还将联合腾讯围绕智能座舱、数据中台、数字化用户运营、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同时与百度就小度车载OS 进行深度联合运营,基于阿里高德导航和其LBS大数据打造长城汽车的用户运营能力,“胃口”显然不小。

为何吸引车企

此类争先恐后的跨界合作,究竟是怎样的魅力在吸引着车企的“芳心”呢?

如今,在智能网联飞速发展、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也正在进行一场你追我赶的技术革新,腾讯、百度、阿里都拿出了最前沿的技术,为自家的车联网系统注入强大的“魅力”。

简单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传统车企云服务商)(3)

阿里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操作系统,整合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资源,比如支付宝等,还计划打通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目前国内众车企用户中,包括了荣威、福特、斯柯达、观致、名爵、标致等。该车载系统最大的亮点就是支付功能,其给每台车上注册一个支付宝ID,今后消费者可以用它来加油,交停车场费用,交高速公路费用,甚至可以在车上买咖啡,买电影票等等。

对于腾讯,“AI in Car”系统是其推出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智能出行、个性化内容、社交、运营增值等全场景服务。目前,升级后的“腾讯车联TAI”系统已经与众多车企展开合作,包括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奔驰、宝马、蔚来、长安汽车、一汽集团等。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推送,如QQ音乐、企鹅FM、NBA现场直播、QQ阅读等。

百度CarLife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车联网系统,市面上很多车型均有搭载。在车机端,无论是Linux、QNX还是Android,百度CarLife都可很好地适配。在用户端,百度CarLife可以支持Android和iOS双操作系统,能够覆盖到95%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与车企的合作方面,用户包括大众、丰田、本田、奔驰、奥迪、宝马、通用、北汽、广汽、上汽、一汽、吉利、长城等。

除了CarLife,百度还把触角伸到了自动驾驶领域,推出了Apollo开放的、完整的、安全的平台,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Apollo开放平台还将提供技术领先、覆盖广、高自动化的高精地图服务,并且拥有海量数据的仿真引擎。目前,具备L4级自动驾驶小巴阿波龙已经出现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

可以说,正是这些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智能网联系统,吸引着车企,从而促成了许多跨界携手的“亲密接触”。

背后推手是谁

事实上,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一直得到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即便是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都提出了相关意见,其中在车载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方面,指出为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需求,鼓励整车及零部件、互联网、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组成联盟,形成开放共享、协同演进的良好生态。

来自政策的支持,推动着日益增多的合作,同时也促使互联网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车企提高更新更好的智能网联技术。例如,在车路协同方面,腾讯车路协同业务的布局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视觉感知领域,腾讯建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研究包括图像识别、多传感器融合、融合决策以及改装车辆在复杂环境中测试等多项关键能力,当这些能力的开发完成,腾讯会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合作伙伴。

第二,在车与车、车与路的通信之间,腾讯发力5G标准,建立了未来网络实验室,主要研究5G车路协同落地时会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三,在落地方面,腾讯正在考虑加强边缘计算设备的部署,目前正在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建设边缘计算的开源平台。

眼下,“新四化”浪潮的冲击,使传统车企产生了危机感,也为智能网联的“走红”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其实,环顾全球,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道路上,跨界、开放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打造智能网联产品和提升技术,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提高。”这个理念,已经成为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共识。

文:赵建国 编辑/版式:王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