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

马上就过年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一说到年货,鱼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鲤鱼、鲶鱼、带鱼还是白鲢鱼,都是餐桌上的“C位”食物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1)


但是,最近有新闻显示多地出现“柴油鱼”。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2)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3)


具体讲的是,一些不良商贩在养鱼箱中添加柴油,会让快死的鱼变得更加新鲜。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4)


那么,柴油真的会让快死的鱼变新鲜吗?吃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呢?一起来看!


柴油真的会让快死的鱼变新鲜吗?


在养鱼水中添加柴油,不良商家主要利用的是柴油的密度小于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就会导致水中的空气变得稀薄,让鱼变得更加活跃(为了活命,鱼池当中呼吸困难的鱼只能使劲游动,看起来更鲜活),加速喝水和吐泡来获取更多的氧气。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5)


这样一来将死之鱼看起来也会变得更加“新鲜”,另外其重量也有或多或少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养鱼水中加柴油属于非常少见的个例,如果时间较长,柴油会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会增强对空气的阻隔作用,这样一来鱼更容易缺氧,也就会增加鱼的死亡速度。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6)


所以,“柴油鱼”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多,不用太担心。如果是想短时间将鱼尽快卖完,可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大多数商家都不会这样做。


为什么很多鱼虾身上会有柴油味?


有些鱼虾身上发出的柴油味,主要与运输和售卖过程中所使用的柴油增氧泵有关,柴油泵在加油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漏油的风险,这样会导致水体被污染,致使鱼虾身上散发出柴油味。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7)


另外,海面行驶的机动船在运转过程中漏出的柴油,也可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从而也有可能导致鱼虾等海产品有柴油味道。


不过,现在生活中已经逐渐用电动增氧泵取代了之前的柴油泵。


“柴油鱼”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柴油鱼”中存在(接触或者浸入)不少的柴油,而柴油含多种重金属和苯并芘等对人体有较大威胁的物质。


如果不小心吃了这样的“柴油鱼”,会刺激肠胃,甚至出现呕吐、腹泻、胸闷等食物中毒症状。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8)


另外重金属元素在身体中还会存在蓄积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肾。既会致毒,也会致癌。


虽然“柴油鱼”对身体有威胁,但类似“柴油鱼”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仅仅属于“个例”。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9)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贪小便宜。如果看到有什么特别便宜的食物,都请一定要注意背后存在的问题。


买鱼时应注意什么?


1、去正规场所购买


不在路边小摊贩处等不不确定食品来源的地方购买鱼虾等食品,这类地方售卖的鲜鱼容易隐藏较大的安全隐患;


不要贪便宜;


要选择大型超市或者正规的农贸市场进行购买。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10)


2、闻味道


如果有些鱼闻起来已经有明显的臭味、氨水味、柴油味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要买。


3、关注鱼眼、鱼鳃


鱼眼明亮清晰且有一点鼓起的鱼是新鲜的,鱼鳃呈现鲜红色的鱼质量更好。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11)


4、不建议选个头太大的鱼


相对来说,个头太大的鱼年龄也比较大,其肉质可能相对差一些,而且还可能存在更多的环境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建议选择个头适中的鲜鱼。


5、不要过分迷恋野生鱼


市面上的鱼分为野生鱼和养殖鱼两种,很多人认为“野生鱼”更美味且有营养,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野生鱼的生存环境存在着更大的污染风险,野生鱼体内更容易富集一些想不到的有毒物质。


如有些鱼由于捕食了本身含有毒素物质的小鱼小虾,容易导致蓄积毒素,像河豚毒素、雪卡毒素都是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毒素物质,摄入量较大时,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打过臭氧的鱼还能吃吗(这样的鱼看起来很)(12)


还有,野生鱼当中所含的寄生虫可能比养殖鱼中更加复杂多样,它虽然不会危害到鱼的生命,但是很容易限制鱼类的生长。



野生鱼和养殖鱼在口感上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在营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上对比其实差别不大。


所以,野生鱼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健康,风险与安全问题共存。


综上所述,“柴油鱼”的存在,属于个例。对于“柴油鱼”一类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定要科学对待,不要过于紧张。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豆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