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银杏十大绝美诗句(金秋十月红叶诗集锦.跟着贾老师学写诗)
原创.天津红叶书院
时年84岁的贾锡信老师与红叶书院学员
天津红叶书院自2021年10月20日起,开展了“跟着贾老师学写诗”活动。
活动宗旨: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网上聆听贾锡信老师讲诗词写作与传承,鼓励诗友们学习佳作,交流习作,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活动内容:
1.发布诗词体裁和题材(每月一写,每月20号出题,27号之前结稿)。
2.试发一两首范诗或范词。
3.请贾老师简要辅导写作要点和要求。
4.在规定时间内群友发布习作。
5.由贾老师遴选几首诗作进行点评。群友们也可以品诗谈感悟。
6.群友的诗词佳作由《红叶》优先刊用。
10月份体裁:五言诗。 题材:《红叶》。
本文将本期活动中征集到的诗作以及精彩点评分享如下。
金秋十月红叶诗集锦
红 叶(三首)
王连芝
一
悠悠东水去,红叶簪白头。
五柳十年事,山中一夜秋。
二
小院秋风劲,枫红似往年。
香槟来劝客,月下荡秋千。
三
江岸秋风老,霜林欲醉天。
桑田千古叹,把酒望龙山。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 叶(四首)
郑好
一
一枚点绛节,万丛彤霞跃。
历寒经霜洗,漫山红遍野。
二
枫林晚景佳,不羡二月花。
且看八旬老,独步登龙崖。
三
古人叹岁月,朝暮青丝雪。
而今半百人,仍在好时节。
四
众友雅趣淳,携手游琼林。
白发筑胶庠,红叶酿诗魂。
红叶吟(初稿)
金 秋
出门会挚友,红叶吻白头。
问叶为啥红?又何在金秋?
红叶微微笑,听我道缘由:
春夏衬花艳,秋来已无忧。
天地舞台阔,尽看红叶秀。
热唇亲红叶,爱从心底流。
补我妆中素,解我闲时愁。
怜我知音少,惜我学识陋。
我今捧红叶,随师书院游。
红叶不弃我,永乘红叶舟。
红叶(改后稿)
金秋
出门会学友,红叶吻白头。
叶怎比花红?又何在晚秋?
红叶微微笑,听我道缘由:
春夏衬花艳,秋来已无忧。
天地舞台阔,红叶最风流。
凝眸对红叶,爱从心底流。
补我妆中素,解我闲时愁。
怜我知音少,惜我学识疏。
我今捧红叶,随师书院游。
众叶相伴我,永乘红叶舟。
红 叶
金秋
脱去碧与黛,妆成一瓣花。
霜落显朱色,风起走天涯。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叶秋歌
孔令哲
一
晓露染霜红,疏林舞晚枫。
临窗丹坠影,远岳树流彤。
尽洒朱砂墨,豪妆写意屏。
秋歌诗酒少,韵寄叶情浓。
二
红叶书院
叶落语秋深,求贤叩贵门。
枫红香满院,客醉赏诗吟。
红 叶
王植模
一
香山遍红叶,登高赏美景。
津城亦“红叶”,习诗生雅兴。 “红叶”一红叶书院。
二
香山生红叶,飞焰欲横天。
信步香炉峰,何惧鬼见愁!
红 叶
周香兰
一
再踏龙山顶,千山万壑红。
好诗能下酒,一醉写霜枫。
二
龙山秋日暮,霜枫一片新。
似火比花艳,风来落红吟。
三
红叶群芳咏,琴声绕梁中。
高山流水意,诗美胜唐风。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叶赞
刘妙奇(9岁)
一
夏远深秋至,俏叶落红泥。
赤颜解春意,飞舞入云曦。
二
一夜秋风紧,万树红叶裁。
尽染菊花台,挥手迎春来。
枫 叶
张卫英
龙脊添秋色,层林爱晚风。
夕阳无限好,枫叶比花红。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 叶
项新
漫山红似火,时令正秋深。
酥手摘霜叶,羞颜寄寸心。
且凭为信物,赠与守边人。
盼立勋功返,合家满笑音。
五律.秋胜人狂
于洪斌
月季迎睛睐,金英傲骨昂。
落霞随骛远,秋水共天长。
仙鹄怜山碧,银鳞喜薮藏。
枫林何限晚,九域任徜徉。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 叶
袁丽娟
老树胭脂染,云开万壑霞。
观山人欲醉,秋叶胜春花。
秋 韵
袁丽娟
斑斓承露生,深绿护新红。
秋树夕阳里,天光共晚晴。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观红叶有感四首
布丁
一
浮沉守丹心,莽苍凌野风。
净洗满天星,拈叶故人逢。
二
胭脂抹琼枝,绛紫酿秋思。
飞进春花里,宫妆不入泥。
三
娇羞红脸庞,入画成绝唱。
谁纳彩叶妆,伴我舞霞光。
四
捧得老君丹,洒向万壑间。
生成中国红,点染红叶山。
红 叶
雅娴
霜枫秋色里,老树起寒烟。
峭壁知风骨,深红可染天。
秋 晨
高洪生
金阳透明窗,碧空心鸟翔。
丹嵐藤满墙,院中落叶响。
凭几落片红,拈叶细端详。
墨笔写诗句,放入书更香。
秋之女
高洪生
红叶爱风霜,霜来树不亲。
换得漫山红,随风别树身。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 叶
杜兰
遥看金銮殿,脚下一片片。
朱紫半凋零,经霜枫叶艳。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红 叶
刘月霞
一
山边一抹红,嫣在晚风中。
枫叶摛秋句,盛装来做东。
二
霜打莺儿去,风吹鼓乐忙。
青山挨到老,娶了小红娘。
红 叶
梅子
枫林照斜阳,红透半边墙。
依峰眺苍茫,山河红绿黄。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题红叶
曹式凤
天性不需争,惯看万朵红。
露飞霜冷后,我自醉千峰。
红 叶
姜保坤
书院出红叶,香山不敢收。
霜栖藏秀雅,风过见刚柔。
片片披霞起,篇篇有梦留。
每逢开卷日,遍染九阳秋。
秋深听课图
——贾老师龙山讲课写真
姜保坤
书院藏红叶,常闻红叶吟。
未痴先附耳,已醉似听琴。
浅草渐生色,群芳已得金。
樵夫身影过,疑是子期临。
红叶寄思
城中岁月
一
红叶秋风落,丹枫逐水流。
题诗叶一片,遥寄相思愁。
二
霜染秋叶红,书院诗歌声。
莫道桑榆晚,心栖是归程。
红叶四首
李兰芳
一
龙山凌绝顶,泗水瀑泉流。
红叶比春蕾,经霜胜一筹。
二
山顶红枫树,秋红飒飒风。
平生近红日,片片透心红。
三
东水大枫树,经霜叶更红。
枝枝顶风立,堪比不凋松。
四
碧水秋枫树,寒山不老松。
皆言红叶美,书院展新容。
精彩点评
84岁高龄的贾锡信老师
贾锡信老师点评
一、李白的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李白。这次同写红叶但境界各异,写出个性风格,难得。
二、金秋一首好乐府给红叶带来新风。谢谢你。
兰芳诗改后更好。有真情必有真境。好诗以真情出之而不以格律词语求之。金秋诗可以学习。
读郑好诗,体会沉郁之幽思。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三、本次学诗写诗佳作迭出,评点讨论由次发轫。问题是对格律三要素理解不深,讨论时表述不准。继续努力,加深理论学习,加强写作实践。由此。
四、王连芝郑玉芬金秋三种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诗可以学习。
五、顾随先生力主白话写诗。
六、作文是把米炊成饭,作诗是将米酿成酒。是不是诗看格律,是不是好诗看意境。
七、要学古人,敢于抄古人。上者抄势中者抄意,下者抄词。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王士平点评
袁丽娟的红叶诗在委婉含蓄中有景有情,让读者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第一句最后的“染”字托了两句,先是染红了老树,又间接着衬托出了红霞。第三句的最后一个“醉”字,在第三、四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让读者又产生了“人欲醉而花先醉”感觉。“染”和“醉”两个动词的使用恰到好处,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曹式凤的红叶诗非常豪放、大气,尤其“万朵红、醉千峰”就像一幅巨大的画,让读者仿佛身在其中,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景中含意,事中瞰景”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首诗的第一句“天性不需争”很有特点,清代史学家赵翼(1727-1814)在《论诗》中有这样一句“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曹老师诗中的“天性”和赵翼的“七分天”应该就是“天赋”吧。很多人认为“天赋”就是天生的,其实人的才智只能通过后天的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就是说只有通过苦读书,细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而不读、不细思、不总结,即便成诗也只是一般而已。所以,只有通过读、思、总结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到达“我自醉千峰”境界。
姜保坤的红叶诗就像一幅有着动感的画,让读者在感觉到美感的同时又不得不思考诗的含义。特别是诗中的第三、四、五、六句,一个“藏”字让读者看到了藏不住的秀雅,一个“见”字体现的是刚柔,一个“披”字又让人们看到了美丽的霞光,一个“有”字给人以梦一般的留恋。严羽(宋)在《沧浪诗话》中说“下字贵响,造语贵圆。”又说“意贵透彻”, 杨载(元)的《诗法家数》也说:“五言字眼多在第三”又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姜老师的诗在这方面值得学习。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论 诗
(一)
若要诗文生双翼,
秋毫澈悟自然通。
诗意原本心中起,
诗情尽在妙语中。
(二)
真情隐在活句中,
贵响贵圆助诗功。
若将丽词为根本,
岂可凌云意纵横。
(三)
诗思自在意境中,
妙悟灵感亦相通。
放眼书林破万卷,
信手拈来自然成。
秋毫:指毛笔,喻写诗。活句:指生动又有深意的诗句。贵响、贵圆:《沧浪诗话·诗法》。诗思:做诗的思路﹑情致。
郑好的红叶诗读来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诗中动词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比喻方式恰到好处。第一首诗中第一句的一个“点”字,在这里作为动词,又是字眼,点出了映照万丛的丹霞,经寒霜洗礼的红叶。第二首诗郑老师将“程门立雪”融入到了诗中,一句“独步登龙崖”不但说明了老师精神矍铄,又寓意着老师付出心血后已经看到了成果。第三首和第四首诗郑老师用对比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第三首诗第一句中的“叹”字,第四首诗第二句中的“游”字,遥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人叹之朝丝暮雪,今人游之携手琼林。“白发”又孕育着老师的辛苦和半百学生的刻苦,“胶庠”则隐含着国学教育的艰辛。这一平铺直叙的方式给了读者直面直观的感觉。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曹式凤评诗
诗友同题红叶
一、金秋诗:《红叶吟》
出门会挚友,红叶吻白头。
问叶为啥红?又何在金秋?
红叶微微笑,听我道缘由:
春夏衬花艳,秋来已无忧。
天地舞台阔,尽看红叶秀。
热唇亲红叶,爱从心底流。
补我妆中素,解我闲时愁。
怜我知音少,惜我学识陋。
我今捧红叶,随师书院游。
红叶不弃我,永乘红叶舟。
试析: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娓娓道来,表达了对红叶的挚爱和与红叶相契到白头的美好愿望。
作者的对话对象,叶耶?人耶?……是,又都不是,她应该是个综合体,是“红于二月花”的霜叶,是有着红叶精神的红叶人,更是由一群有着红叶精神的红叶人组成的红叶书院,是大家的知己,是心灵的圣地。作者道出的,是个人的心声,也是大家的愿望。
以下与作者商榷:
1、印象中,叶子变红是在寒露之后,霜降后的叶子最漂亮,赏红叶一般十月中下旬和十一月上旬,而金秋泛指整个秋天。考虑到实际情况,也为了体现红叶品格,是不是“问叶为啥红?因何在晚秋?”更好一些?
2、反复琢磨了“热唇”一句,个人认为热烈些,若调整为“凝眸对红叶,爱从心底流”,是不是更具诗词的含蓄蕴藉之美?
3、诗中有三连平、三连仄的地方,在不影响意境的情况下,作些适当调整,更能体现汉语的抑扬顿挫之美。
周香兰诗: 红叶
再踏龙山顶,千山万壑红。
好诗能下酒,一醉写霜枫。
试析:短短20个字,充满豪情,写出了再踏龙山、观赏红叶美景的感受及吟诗醉写的豪迈。诗人仿佛醉写的太白,酒助诗、诗佐酒,读之令人大呼:快哉!拿酒来……
布丁诗:观红叶有感四首,这里试析前两首
一
浮沉守丹心,莽苍凌野风。
净洗满天星,拈叶故人逢。
试析:任事世浮沉,初心不改。在经历了“莽苍凌野风、洗净满天星”之后,又因红叶之缘,老朋友再度聚首,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二
胭脂抹琼枝,绛紫浓秋思。
飞进春花里,宫妆不入泥。
试析:以胭脂喻秋红,又将秋叶纳入春花之中,使其“宫妆”而不忍“入泥”,显示了作者对红叶的偏爱。为作者之妙思点赞。
诗中“浓秋思”,三连平了,变“酿秋思”就避免了。微瑕,再斟。
杜兰诗:红叶
遥看金銮殿,脚下一片片。
朱紫半凋零,经霜枫叶艳。
试析:作者可谓造境高手,短短几行字,远景、近景皆出。诗人绯徊于萧萧落叶之间,遥望金銮,感受树叶经霜后的艳丽,对霜欺更艳的红叶精神给予了赞扬。“脚下”二字,植人物入诗,使画面灵动起来。学习了!
王连芝诗:红叶三首
(一)
悠悠东水去,红叶簪白头。
五柳十年事,山中一夜秋。
(二)
小院秋风劲,枫红似往年。
香槟来劝客,月下荡秋千。
(三)
江岸秋风老,霜林欲醉天。
桑田千古叹,把酒望龙山。
试析:王莲芝的三首小诗,撷取了蓟州采风的几个场景,化记忆为诗情,用诗留住了岁月,于是稍纵即逝便成了永恒。
三首小诗都典雅、含蓄。三组物象的选取精当,为提练意象、升华意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使诗作有了很强的张力。仅以第一首为例,进行试析。
第一、小诗有色。
有色:叶之红,发之白,柳和水之青绿,丰富的色泽(红、白、青、绿)使诗充满了美感。
人物发饰颇具美感一一簪红叶于白头,色泽对比分明。白衬红更红,红衬白更白。
第二、有声
“悠悠东水去”,流水东逝,自是有声的,然这声,非欢快而凝重,为白头与秋作了铺垫。
第三、有历史感
此诗把眼前之红叶与历史结合了起来。作者采风于蓟州东水厂穿芳峪,可以说诗中之“东水“即是东水厂的穿芳之水,又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洪流。仿佛从流水之中可以听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叹息。
诗中的“五柳”,可以说具有丰富的内涵,至少是退隐的高洁之士的代称,是人生悲欢的见证。作者在西门里的老宅院中也有五棵柳树,孟夫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让作者给我们讲讲发生在“五柳”之下的故事最好,这里就不妄解了。
“山中一夜秋”,是夜宿于秋山的实写,是人至“白头”的感叹,“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山中一夜秋”,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内言外之意,留给读者诸君去想吧!
王连芝回应:
曹式凤的点评太精彩了,比诗好。解读和评议更上一个层次。很受益,谢谢!
接你的话题,小时候我家住在城里四合院,院中植有五棵柳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后来四合院被拆。贾老师曾讲过,借身边的景抒历史的情,我非常受启发。“五柳十年事”便是自己小时候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写照,也是成此诗的基础。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诗友讨论
布丁:
一、真情赞红叶,实感出好诗!
红叶,既是写植物,又是写红叶书院和《红叶》杂志,也是写红叶事业的领头人贾锡信老师,更是写已经霜白沐夕阳的我们自己!太多的题材太多的感受!
二、贾老师说的“金秋诗可以学习”,主要是说,写诗要在真情实感上下功夫,形式为内容服务。当然,形神兼备为上乘。
三、士凤说的平仄韵,主要指的是诗的节律感。在表达充沛真情实感的前提下,我们要努力提高诗词的声律美和意境美,使之增强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四、贾老师评说中指出,李白的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李白。这次同写红叶但境界各异,写出个性风格,难得。老师对每位群友的诗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点拨。每首诗里有李白,我们的每首诗里都有自己对物象事象以及主观意象的返照。
同题写红叶,因为人生际遇历练不同,学养性格不同,尽管都是五言诗,但在下笔时语言不同,选择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内心感悟亦不同。大家的诗作如繁花盛开,开眼了!
五、有感而发:我个人觉得,写诗必须要有内在不吐不快的情感。喷涌的情感出好诗,细腻柔曼的情感出雅诗。
爱好诗,又有了不写不足以放下的情感,就赶快记录下来,直抒胸臆,然后慢慢打磨,力透纸背也好,语不惊人死不休也罢,总之,必须写点儿什么,心才能安下来。当然,有时也是灵光一闪,看到了什么,或者悟到了什么,或者读到了别人的好诗,心有所感,也赶紧写出来。我觉得没到这种状态,不如不写。
接下来拼的就是文化底蕴,就是遣词炼句,就是比兴、联对、虚实、平仄、韵律、修辞、用典……
诗歌是最美的散文,是最凝炼的美画。
跟着贾老师,努力跟进提高诗词修养和艺术水平!
六、“沉则不浮,郁则不薄”,“体会沉郁之幽思”。心静如水方能沉静下来;沉静下来则郁炼于心,郁炼于心则进入通幽思邈之境界。
郑好诗中的“一枚点绛”,“万丛霞跃”;“而今半百人,仍在好时节”,都是妙句!
由一枚点绛(隐喻师尊)到万丛霞跃(众学子飞跃着跟进)!诗的头两句妙哉!
七、贾老师说的太精彩了!写诗就是酿酒的过程。我理解格律就是酿酒的工具,意境是独门神韵。“酒香巷子深”,意境悠远诗味深。
习诗就是咂摸诗味儿,掌握写诗工具,不断品味不断调味,不断淬火而成的艰难跋涉过程。
谢谢老师的赐教!
郑好:
感——
贾老金手指,士平点评家。
布丁情若火,莲芝解语花。
又——
深躬谢众师,学艺恨来迟。
纷乱名利场,典雅惟有斯。
曹式凤:
在格律上一般性的小毛病,不必太在意。大的问题,能避开的,尽量避。
当然,前提是意境为第一要著,这个不能变。
姜保坤:
说句不合时宜的话,诗绝不是随意写的,贾老师多次强调合规才叫诗,出意境的叫好诗。破格破律是可以的,但你要有值得去破的好句子!
我也非常喜欢金秋老师的诗。我只是针对《红楼梦》林黛玉诗说理解而言的,违规的前提是有值得违规的好句子,而不是可以随意的理由。
还有,我觉得乐府诗要比格律诗简单的说法可能欠妥,读红楼诗,份量重的恰恰不是格律诗,李白杜甫份量重的诗也不是格律诗。我一直认为乐府要比格律诗难写的多。
贾老师建议我们不要标“七绝”“七律”等标签,我觉得应当包括乐府等。这样才使我们减少了束缚。
一孔之见,很可能是偏见,之所以斗胆说出,主要是求得解惑,帮我走出误区。
王连芝:
我觉得写诗(律、绝、歌、赋、曲、乐府)因题材不同平仄格律要求不尽相同。写绝句和律诗一定要严格,工整对仗,典雅。而乐府诗则可适当放宽格律。形式为内容服务说的有道理。金秋老师的诗,应该是一首不错的乐府诗,所以适当放宽格律是没有毛病的。当然锤炼语言,在不害意的基础上尽量使音律更美,就是锦上添花了。为金秋老师点赞!红叶应该提倡大家多写乐府诗,共同研讨,在此多下功夫。一己之见和大家探讨,向老师请教。
我认同姜保坤老师的观点。值得破律的好句子没有标准,应以感情为先。我赞成不标,尤其不要标律、绝。四句诗很多都是乐府,标上反倒受束缚。古人写诗哪有标什么绝,律的。我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大家讨论学习提高氛围真好。
袁丽娟分享:
杨振宁谈诗美
物理学家杨振宁还是一位诗人,他以一位物理学家、用物理学之美审视中国诗词之美。他说:“建设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歌颂的是一种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我想这才是物理学的美。”中国的文化是向诗意以及宏观整体的哲理方面去发展,向模糊、朦胧以及总体的方向走;旧体诗是浓缩的语言,它的抒情、描写可能有许多西方的诗达不到。西方文化是向准确与具体的方向走,比如说西方的诗大多讲理讲得太明显,讲尽了就很乏味,诗意也就没有了。”
他说:“我幼年时没有学过音韵学,不会做格律诗,只读过一些古诗,但对诗词的气韵、气势有认识。”“诗言志,心有领悟才有好诗。”他非常欣赏明代文学家袁宏在《叙小修诗》中说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第一立意要紧。若立意真了,……自是好的。”正是此意)即:诗要抒发个人性灵,不落俗套,没有真情实感绝不下笔。
网络图片,感谢原创者
关于“意”和“势”的讨论
郑好:
意:意象,意趣,意境……
势:诗文总体展现出美好(强烈)的情绪和思想感情;能引发读者思考、联想、想象、共鸣的深刻内涵。对否?求教于师友。
布丁:
赞同郑好的观点。我做些补充:
意,还有意犹未尽之审美品味。贾老师说的沉郁幽思,可能就是意中应有之意。
势,我觉得就是诗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或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之势(如李白,苏轼,毛主席等豪放诗词);或揭示人生至理、社会趋势;或以物托志、以事寄情,言别人未言之大势大理,抒别人未抒之情怀抱负。但这种势是诗意深厚的艺术美,而避免口号直白式“老干体”。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花雪月的婉约诗词中也有它所寄予的诗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深刻揭示了愁绪悲苦的诗势力量。
我觉得,大诗小诗都得有势,这个势就是写诗的诗核,就是要感染大家的诗的力量。有势的诗最能引起共鸣和传播。
一点儿感悟,请老师和诗友指教。
王连芝:
我理解,势,就是诗词的最高境界。得其势练其词便是好诗。有了高深境界,产生感发的力量,一定使读者产生共鸣受到鼓舞或教育或启示。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一己之见,望指正。
投稿专用信箱:hongye_zazhi2020@163.com
欢迎关注 欢迎投稿 发表即赠样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