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

大家好,我是吴关。

今天讲一个特殊的人和他的特殊的故事,这个人叫做乔安山。说起乔安山,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起他的战友雷锋,那么想必大家应该是在熟悉不过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乔安山和他的老战友老班长雷锋的故事……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1)

雷锋

乔安山的记忆永远都停留在1962年8月15日那一天。那一天班长雷锋和他一起开车去九连驻地洗车。车开进了一个比较狭窄的人行道,在道路的左边有一棵大树,以这颗大树为起点,用8号铁丝连着一排1.5米高,小碗口粗的方木杆子,平时是用来晒衣服用的,右边是九连连部的房子。

乔安山的技术没有雷锋好,他有点犹豫,心里想车开过去是不是会刮到9连的房子?

雷锋看见了跑上来说:“没事,不用慌,我来,我来指挥你。”

一直以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都是雷锋来指挥的,这一天也同往常一样,乔安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所以当看到雷锋站在汽车的左前方,乔安山的心里便镇定了许多,顺着雷锋指挥的手势,乔安山慢慢将车开向了晾衣杆。当车的前轮和车相继开过木杆,雷锋给了他一个通过的手势,乔安山没有犹豫就开了过去。可是没想到的是,车后面的栏杆将离大树最近的一根方木杆子从连根拔起,方木杆子在铁丝的拉力下弹了出去,上端正好打在毫无防备的雷锋的太阳穴上。

乔安山并不知道这一切,他将车开过木杆子的时候,只听着“吭哧”一声,直到他下车后才看到雷锋倒在地上……

他一下子站不住了,跌撞着,跑过去抱起了雷锋,不停地摇晃着。可是雷锋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鲜血从他的额头慢慢流了下来…………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2)

在给战友讲课的雷锋

送雷锋进抢救室的时候,乔安山看到雷锋全身都在抽动,抽得非常厉害,甚至忽然一下子就坐了起来。在抢救室外面,他看着穿着白色衣服的护士和医生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只觉得眼前白花花一片。直到那时他都未意识到雷锋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他只觉得可能像往常一样,雷锋会突然走到了他面前,喊他一声小乔。他相信雷锋一定会醒来的,一定会醒来再去和他开那辆13号车。

直到后来一个医生走了出来,和乔安山说:“不行了,人没救了,你们回去准备后事吧。”乔安山才觉得脑子一下子炸开了。他不敢相信这一切,也不敢去接受这一切。那可是雷锋啊,雷锋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被打到了,没有人会相信的,乔安山更是觉得这就是在做梦。可是梦境是这么真实,他使劲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是麻的,可能真的在做梦吧……

在太平间里,乔安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摸着雷锋被鲜血染红的军装,他多么希望雷锋会立即站起来跟他说:“走小乔,我们洗车去。”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3)

雷锋因故去世后伤心欲绝的乔安山——剧照

可是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两个战士过来要带走他,他也没有反抗,直到他被关进了小黑屋,他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自由。他觉得自己理应如此,因为只有这样,他的心里才会觉得好受些。

可是很快乔安山却被放了出来。原来经过现场事故分析重演上面,组织得出的结论:雷锋因公殉职,乔安山并没有直接责任,属于意外事故。而这也被认定为是事故的最终定论,乔安山因此被要求保守秘密。

可是乔安山并不这么认为,雷锋的死自此在他心里成了一个转不过去的结。而这个结慢慢走向了一种另外的极端,那就是既然雷锋是我害死了的,那么我就是雷锋的代言人。我就要把雷锋的精神给传承下去。而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在乔安山所在的部队,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却在背地里议论他:“连雷锋都敢撞,什么人他不敢撞?”

一直坚持和雷锋生前一样做好事的他,也被战友们认为是为了赎罪,这使得乔安山在几年内一直生活在自责之中。

究竟是不是赎罪,乔安山他有自己的答案。或者换句话说,他受雷锋的影响很深。他和雷锋认识很早,早在进部队之前他就和雷锋是鞍钢的工友。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4)

正在维修的雷锋

那是在1959年。乔安山当时在鞍钢下属的炼铁二厂工作,而雷锋则在此前不久刚从湖南老家被招工到鞍钢的下属焦化厂。两人一起住在一幢130多号人的集体宿舍里。

1940年出生的雷锋比乔安山要年长一岁,虽然个头只有1米54,但是对待乔安山却像是兄长一样。乔安山回忆:

雷锋的个头虽然不高,但是十分有精神,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伤心难过的事情一样。他也真是奇怪,身体里仿佛有着特别的能量,一说到工作说到生产,说到如何提高技能,他就变得很兴奋,小小的个子里却总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他总是很乐于帮助别人,当时的人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每到周末雷锋就在宿舍里支棱起一张桌子,拿着信纸对别人说:“有谁需要写信我可以帮你写。”因此工友们都很喜欢这个从湖南来的小个子。

可是他却从来没有给自己家里人写过信,乔安山问他为什么,他支支吾吾不肯说,问急了他也只能流着眼泪告诉别人,他没有家人,唯一的母亲,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也在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

那是雷锋,唯一一次讲起自己的家里人,也是从这以后,乔安山觉得眼前这个乐于助人的小个子是一个值得用一生去结交的人。

1959年12月全厂召开了征兵动员大会,第二天傍晚雷锋推开宿舍的门,问乔安山:“小乔,你参军不?”

乔安山出生在农村,家里人需要他当工人的工资贴补家用,他本来是不想当兵的,但看到雷锋那兴奋的神情,他欢快的回答:“你去我就去,明天我就去报名。”

入伍后两人在新兵连训练时在一起,后来雷锋被安排到新兵营,当过几天通讯员,再后来两人一同被分配到运输连,关系一直很铁。

到了部队后,雷锋还是很勤快,他不仅每天很早起床,主动打扫营区的卫生,还帮助厨房洗菜做饭。很快大家都知道运输连有一个特别勤快爱做好事的小个子湖南人。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5)

当时运输连有一辆抗美援朝时期,苏联卖给中国的“嘎斯”51型卡车,已经有好些年的历史。机械磨损严重,是有名的耗油大王。没人愿意要这辆车,而雷锋主动向连里申请开这辆车。

1961年下半年,雷锋被调到4班担任班长,这时雷锋向组织申请要求将乔安山调到自己的班里,他的这个要求很快得到批准,每次出车他们都是两个人一台车,而这台车就是开头提到的13号车。

两个人从来没有闹过红脸,如影随形,唯一一次让雷锋感到不快的事是乔安山将雷锋教他学文化的本子当作卷烟纸。一次雷锋看他没有笔记本就给他买来了笔记本和笔,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学算术。当时乔安山烟抽的特别厉害,也没有钱去买烟,就把雷锋送他的笔记本私下来卷烟叶子抽。没多久,一本笔记本就被撕完了,雷锋看着一脸愧疚的乔安山无可奈何。而那段时间雷锋除了督促乔安山学文化,就是劝他戒烟。他说:“你呀,就是没有毅力,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家保尔柯察金就把烟戒了。”他说:“他也是炼钢的呀。”这句话把雷锋和乔安山都给逗笑了。

雷锋是真的把乔安山当做了弟弟,而乔安山也是真的从雷锋身上学到了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愿意为人民服务,也愿意像雷锋那样,不求任何回报,他把自己当成了雷锋的追随者。而在雷锋去世以后,雷锋也愿意沿袭雷锋的步伐,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传递下去。

可是这种行为却遭受了太多的非议,所有人都把他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当成了赎罪。他并不认为这是赎罪,他觉得别人把他的助人为乐当作赎罪,不但是看轻了他,而且还是看轻了雷锋。

他想要摆脱这种非议,可是这种非议,哪怕他离开了部队去了别的地方工作,还是如影随形。

他不愿意想起这个心结,因为每当想起这个心结的时候,那种撕裂,那种如同失去了一切的痛苦,总是在他心头萦绕着,好像要把他撕扯开来。掰开啊,揉碎了,然后再放在磨盘上一点一点挤压,挤压出苦痛的汁水。

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他不能把这种真相给说了出来。他知道这些非议,可是他却不能对这些非议做出反击。他痛苦,所以他想逃离,而这种逃离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70年由于单位的变动,乔安山似乎有了一个自行隔离历史的机会,他决定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谁也不知道我过去的地方去隐居终老。

于是他来到了辽宁铁岭运输公司铁岭车队。他找到了单位的领导,他请求领导不要把他是雷锋的战友的事情告诉别人,请他保守秘密。在这里,他接近全力向周围的人隐藏起他和雷锋的那段不平常的关系,开始了他仿佛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过去的隐居的生活。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6)

乔安山和雷锋一起学习

可是没有用,随着雷锋的荣誉越高,那种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那种如山一般的压力好像把他的腰已经压得直不起来。从黑发到白发整整35年,这种非议如影随形,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他就是撞死雷锋的那个人”的传言。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活着是需要信念的,而这种信念可以支撑着他去面临任何艰难险阻,至于乔安山来说,他的信念就是把自己当作了雷锋生命的延续。而这种信念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误解。所以每当自己遭到这种误解的时候,乔安山总是会想想雷锋,想想雷锋遭受这种误解的时候会怎么做,他马上就又充满了精神充满了力量。

1964年乔安山结婚了,妻子是比他小5岁的张淑芹。张淑芹和乔安山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当得知乔安山是雷锋战友的时候。一直对雷锋非常敬重的她,继而对乔安山崇拜不已。尤其当他她知道乔安山一直践行着雷锋的精神而不断做好事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太多,马上就点头同意要嫁给乔安山。因为张淑芹知道,一个人愿意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做好事,那么这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坏心思。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如意。登记后的第二天,乔安山就领着张淑芹去辽宁本溪下本塘工地报到了。在那里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家里,这样一来搬家就是常有的事情,常常是上午刚刚搬到一户人家,人家有事晚上就又让搬走。也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先后生下了大儿子乔卫和小儿子乔兵,可是生活并没有因为两个孩子的出生而变得好转,相反变得愈发艰难起来。

张淑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她先后干过锅炉工,橡胶厂工人,代课教师这些临时性的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0块钱,而且平时还经常要往双方父母的家里寄一些钱,有了一些细粮,还有留着起来给两个儿子吃,所以生活很是不宽裕。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7)

生活好转起来是在乔安山去了铁岭运输队后的一年,单位分配给了他们一套空房,总共38平米。这个38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沙发,紧挨着沙发是两个叠起来的柜子,下面一张是猪肝色的镂刻着花边,4个玻璃面上贴着梅花和侍女图的桌子。这是张淑芹当年的陪嫁,里屋还有一张木床,磨得发光发亮。墙上没有别的装饰,却挂着一张雷锋的照片,差不多有12寸,镶在镜框里,照片就挂在床头,乔安山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看看老班长,想想老大哥,生活一下子就觉得不苦了。

其实在雷锋当班长的时候,乔安山就经常跟着他一起做好事,那时候乔安山的战友们总是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可是当雷锋牺牲后,乔安山还习惯性的做好事,就被个别的人认为是背着心灵的枷锁才这样做的。有一次晚上一个老乡的儿媳妇去世了,他想把自己的白菜拉出去卖了,可是没有人愿意帮他,乔安山知道了就偷偷用自己的车去帮了老乡一把,可是这件事情被知道后,乔安山还是狠狠地遭了一顿骂。

还有一年的冬天,零下30度的夜晚,乔安山和两名装卸工一起从铁岭去昌图拉粮。途中遇见一辆马车拉着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孩,急着去县城的医院看病。乔安山看见了,二话不说就把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他对装卸工说:“我把他们送过去,一个小时就回来了,救人要紧。”可是装卸工不同意还骂他多事,可是乔安山没有搭理他们,独自拉着孩子去了医院。一个多小时后他回来了,两名年轻的装卸工在雪地里冻得直跳脚,他也不说话,默默上去把货物装到卡车上。装卸工实在气不过,一人给了他几个耳刮子,打到他两边的脸都肿了起来。

他没有解释,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这是在向雷锋学习,他是雷锋的战友,可是他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他不想再把自己内心的心结赤裸裸的暴露在别人的眼前,就好像让别人去评说,说他这是背负着心灵的十字架。他这是在赎罪。

他这是在赎罪吗?不,我觉得这反而是他的良心,他将雷锋当作了自己心里的底线,一杆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他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他看起来有些耿,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迂腐,可是这是这种迂腐让他的行为,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1989年,在铁岭轴承厂当装卸工的乔卫和妻子下岗了,两年后50岁的乔安山也下岗了,几年后在机械厂上班的小儿子也下岗了,一家人的开支全靠当教师的小儿媳。无奈乔安山只能抄起了老本行,借了8000块钱买了一台旧车,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乔安山买的那辆二手车老是坏,修车的钱比挣的还多,没多久就报废了,反倒欠了一屁股债。无路可走的乔安山只能再借了1000块钱在铁岭龙山市场租了一个只有1.5平米的地方卖茶叶。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8)

乔安山胸前总是别着刻有雷锋像的勋章

1994年的春节,乔安山进了一批包装很精美的茶叶,可是打开一看里面却都是柳树叶子。妻子建议他全部拿去退货,可是乔安山不同意,他说哪怕我真的拿去给退了,那些人还是会拿着这些假茶叶去骗人。于是乔安山把这1000块钱的茶叶全部都给填进了火坑。这还不算完事,乔安山还到进货相同的铺子里告诉别人这是假货,不能坑人,要烧了它。人们嘴上敷衍着,可是却还是将假货和真货掺在一起卖掉了。乔安山痛心疾首,他觉得人心都被钱整歪了。

他是把雷锋当作了自己的标志,可是这种标志却不能来要求别人,他知道这社会的风气已经变了,可是他总觉得自己的心里还是有些东西要去坚守。他并不认为雷锋的精神在这个时代已经过时了,相反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他总觉得人们还是需要把雷锋精神当做自己做人做事的一杆标尺。不计较得失,因为一旦计较得失,你的行为就变得不纯洁,可是往往这种想法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误解,甚至认为这是人傻的表现。乔安山傻吗,很显然这是别人狭隘的偏见。

乔安山在龙山市场卖茶叶的时候,给大部分人家里都干过活,而且干活不惜力。人们对倔老头乔安山的评价都是老好人,但却并不掩盖对他缺根弦的非议。是非面前乔安山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不通人情的耿直,但是跟有人性缺点的人一比较,却往往显得他们很低矮,所以对于乔安山,同行往往是敬而远之。反而是一些顾客却偏偏喜欢去乔安山的家里买茶叶,因为他们认为茶是君子,而卖茶叶的人也必然是君子。

其实这些年里乔安山给人输血,送迷路小孩回家,劝架,救火,抓小偷,照看生病的邻居,帮助孤寡老人,给灾区希望工程捐款,生活中危难之时或需要搭把手的事情,乔安山总是以舍我其谁的行动救人危难。熟悉他的人都愿意找他帮忙知道他不会袖手旁观。看到了不帮把手,乔安山说在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他常被人误解奚落,甚至侮辱和遭受非议,但他认定自己走自己的路,做好事总是没有错的。

可是他选择的价值观取向,尽管理论上光明畅通,实践起来却是披荆斩棘。但是他相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他。

但是这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乔安山的心里一直有一根刺,这根刺一直不断地被血肉包裹着终于成了一个大大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他害死了雷锋。他很介意别人说是他害死雷锋的,可是有一次在铁岭火车站前,乔安山正准备进站去购买茶叶,过来了一个人。见到乔安山大喊说:“这不是老乔吗?雷锋不就是你整死的吗?”

一直备受压抑得乔安山精神突然崩溃,他在大雨天里光着脚往外跑,把它拉回家,不吃不喝瞪着眼,也不说话,认不得人,妻子被他吓坏了。好不容易等到精神恢复正常后,脑血栓又让他又半身瘫痪了,半年痊愈后却又左耳失聪,记忆力衰退。难道这根刺就这么过不去了吗?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么不通情理,这根刺还没消化下去,他受到的伤害就远远不尽如此。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9)

每到雷锋忌日,乔安山总是要去看看老班长

1988年的一个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的路上,碰到了一位被车撞倒在地上的老人。当时所有的汽车看到的人都绕道而行,乔安山见到后却马上把他送到了医院,并且垫付了住院的押金。可是之后老人的儿子找到了乔安山,指责他是肇事者,还拿走了他的驾驶执照,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误工费以及医疗费,一共4万块钱,乔安山希望老人能够站出来作证,自己只是在做好事,可是那位老人却意想不到的矢口否认。那个老人的儿子甚至还理直气壮指责乔安山说:“我打听过你,雷锋就是你撞死的。我爸这个肯定也是你整的。”乔安山事后回忆当时的他,真是连哭都哭不出来。他真是想不到原来人心会有如此大的恶意,人心会有如此的贪婪。

还好,后来经过警方的多方调查,老大爷最后幡然醒悟,乔安山才能逃过一劫。而也是在这时候,乔安山才领悟到,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已经不需要雷锋了吗?他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他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是不是毫无用处。真的毫无用处吗,时间后来给了他答案。

这些年来,有很多记者上门要采访雷锋曾经的战友乔安山,可是都被他躲避了。有一次一个记者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采访到乔安山,于是在乔安山家里整整坐了5天,出车回来的乔安山发现后躲到了邻居的家里。一回家还是撞到了那位记者,最后他推说出去泡茶才悄悄从后门溜走了。

可是有一次他并没有拒绝采访,那是在《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编剧王兴东找上门来的时候。王兴东对他说了一番话:“你不是雷锋的战友,也不配做雷锋的战友,雷锋的战友在这个需要雷锋精神的时候会站出来的。”

乔安山幡然醒悟,他终于知道这些年来他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也终于明白在这个被市场经济以及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他需要真正去做的是什么,那就是去传扬雷锋精神,他一直自诩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而现在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他决定要好好的去抓住。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那个答案,这个世界还是需要雷锋的,只有不再有人崇拜雷锋的时候,那么雷锋才是真正的死了。而现在,乔安山决定要让雷锋继续“活”下去!

于是这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终于出现了,感动了全国无数的观众。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乔安山到大江南北去做巡讲,讲述雷锋精神,宣传雷锋的故事。从1997年3月开始,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承人。他再也不用遭受那种非议他也再不用背负着“害死雷锋”的枷锁。因为从人们对他的欢迎的眼神中,他知道在这个时代,人们依旧需要雷锋。

小伙扶老人反被讹3(一卡车司机扶老汉被讹)(10)

正在宣传雷锋的乔安山

可是乔安山并没有沉迷在别人对他欢迎的荣誉当中。有人出钱去请他做报告,他去了,却对金钱摆摆手。有人请他拍广告,出价50万元,他却说不能起雷锋。有人邀请他一起做买卖,一起开场子,甚至提出帮乔安山两个儿子解决工作的问题,他都拒绝了。他是把自己当作了雷锋精神的延续,他愿意用一辈子去讲雷锋,说雷锋,做雷锋直到最后一刻,可是他却并不愿意把雷锋当作一种利益,去为自己谋求一些好处。

有人说,乔安山现在好了,成了雷锋的代言人。这是对乔安山最大的误解,他并不是不在意别人对他怎么说怎么看,可是他哪怕在意了,他依旧坚定地前行,因为他已经不是在学雷锋做雷锋,而是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了雷锋。

所以我们今天讲雷锋,讲乔安山,就是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是需要雷锋还有乔安山这样的人。有人说那我们不怕遇到当年南京扶老太太那样的事情吗?其实我想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才真的要去做好事,不求回报。因为我们社会有时需要的就是一根如同雷锋那样的标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