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1

上阳台观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1)

《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料图)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为李白现存的唯一书法真迹。

其文为李白于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寻找高道司马承祯未果,有感而发写下的25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启功先生曾评此帖:“用笔不循故常,天马行空,吻合于李白诗风豪迈不羁,宜为太白真迹。”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2)

所谓“上阳台”,即阳台观。阳台观地处王屋山,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

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曰:“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

《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共游阳台观,得知司马承祯早已仙逝,有感而发,并写下传世。

成语“山高水长”,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李白用它来表达自己对司马承祯的尊崇。

2

仙风道骨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3)

我们常称道人“仙风道骨”,这个词便来源于李白与司马承祯的第一次相遇。公元725年,李白与司马承祯相遇于江陵。

司马承祯称赞李白其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4)

所谓“八极”,意为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中有“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

这句话对李白后来的人生以及诗文创作影响很深。二十五岁的李白遇到了心目中“神仙”——司马承祯。

神仙的一句话“仙风道骨”给了李白莫大的赞许,李白将这样的相遇称作“鹏遇希有鸟”。所谓“希有鸟”,是传说中神鸟。

《神异经·中荒经》中有“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李白一生以“鹏”自喻,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勉励。他口中与神仙的“遇”,更是一种“知遇”。

“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5)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法号道隐,人称白云先生,曾写“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如此心境之人,年轻的李白自当仰慕,并将其作为一生的老师对待。得知白云已逝,内心中的敬仰与思慕,催生了李白内心无尽的回忆,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上阳台帖》

3

与道士游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6)

饮中八仙

李白从小就慕道,曾写:“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自古以来,蜀中道教气氛浓厚。在未出蜀前,李白便于当地的道士交游,并写下了大量的诗文。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将进酒》里的一句,其中“丹丘生”便是道士元丹丘。

我们在李白的《元丹丘歌》里看到这样的元丹丘:“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7)

琴箫合奏

如果说司马承祯是李白心中的神仙、老师,元丹丘就是他修行的道友。

二十岁的李白与元在蜀中相识,而后更是与之一起在河南颖阳嵩山隐居,并认识了胡紫阳。

元丹丘对李白的修道生活影响很深,李白曾写十余首诗文赠与这位“长生不死”的道友,诸如《题元丹丘颖阳山居》《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等等。

李白山水诗意象(李白山高水長物象千萬)(8)

求仙慕道

李白、元丹丘随胡紫阳学道,曾写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曰: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诗中体现出李白的求仙思想。

看李白早年的慕道生活:“十五游神仙”,二十岁遇到道友元丹丘,二十五岁遇到心中的“希有鸟”。

这些道缘,对其一生的精神信仰和思想境界影响很深。

与其说《上阳台帖》是李白才情的释放,不如说是诗仙李白对“道”、对人生中的“知遇”的一种诠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