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拍雪景最美(冰雪外拍必须知道的那点事)
雪来了雪来了雪来了!雪真的来了!
南方的盆友们暂且不提(你们那点雪量,啧啧,不过欢迎来北方大地感受真实的雪),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大地外拍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些运气和技术,才能更有效率和有安全保障地拍出好片!
今天为您带来的,就是来自专业风光摄影师 Joyous 周游 的一份冰雪外拍全攻略(适用于东北及还不如东北冷的地区),有相关需要的童鞋们请务必仔细阅读!
1. 注意安全
车辆安全
车辆更换防冻发动机油、防冻玻璃水;尽量不要开柴油车;更换雪地胎和防滑链;下坡时侯不要猛踩刹车,过弯也不要踩刹车过湾。
人身安全
不少风光摄影师存在 “要片不要命” 的问题,在拍摄时会出现许多高难动作。我们来看几张 “看着很美,拍的时候差点命都没” 的照片。
首先,来看看这张《云顶天宫》。这张照片,摄影师把三脚架放在悬崖的边上(图中箭头处),然后自己跑到对面的山顶遥控拍摄。
当时没意识到这个行为的危险性,后来才感到后怕:雪山的悬崖边缘会形成上方积雪压实,下方因风化而被掏空的 “雪蘑菇” 构造,承重能力并不强;当时,如果摄影师往前多走半步,可能就掉下去了。
所以说,山地雪景摄影,一定要远离山体的边缘,尤其是在夜晚看不清周围的地形的状况下。
除了拍山地雪景,冰封的海边也是雪景魅力的集大成者,但在拍摄时也是危险多多。
拍摄冰海的时候,一定要熟悉潮位信息,有的时候表面上看着已经冻实了的海面,随着涨潮,海冰也会被海水浸湿,掏空,一脚踩下去,可能直接掉进海里,危及生命。
就算是在岸边拍摄也,最好穿上水岔裤,避免被大浪打湿。只要被海浪打湿,北风一吹,衣裤瞬间结冰,在北风中相信你坚持不了十分钟。
2. 保暖防冻
人体保暖
除了厚重的衣服之外,你还需要视情况准备好围巾、棉口罩,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道具——手套。
许多摄影师尤其是航拍党喜欢戴手指可以露出来的手套,但如果要去东北地区拍摄,这个习惯需要改改——零下 20° 的低温会让露出来的手指很快冻伤。你可以选择很薄的触屏手套,外边再套一个攀冰手套。
在衣服方面,分为 “动态” 和 “静态”。
比如说,当你在徒步穿越,长度跋涉时,最好选择防风效果好的冲锋衣,里面一件厚抓绒保暖。
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发热,而如果穿大羽绒就会过热而出汗,一旦出汗,反而会加速失温。此时保证一个适当的保暖的平衡最重要。
在运动保暖层的内衣选择上,切记一定要穿能快速排汗的速干内衣内裤,绝对不要穿全棉内衣,全棉内衣在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会吸收汗水,长时间潮湿,使人非常不舒服。
而在 “静态” 状态下,比如说在冰湖边等待清晨的好光线时,就要穿最厚的羽绒服、羽绒裤和帽子,把热量尽量保持在衣服内。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千万不要作死,用你的血肉之躯去触碰东北冬天户外的任何金属物件……
电池保暖
在低温环境中(一般指 0°C 左右),相机的电极反应速率会变慢,却必须保持相同的输出功率,因此耗电量会增大,同时也会影响电池寿命。
所以,如果你要去很冷的地方拍摄,不仅要带上几块备用电池,还要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保存(比如说放包里用布裹着,或者放个暖宝宝)。
在极端寒冷的地区拍摄,摄影师们甚至会把电池和相机分开存放,只在需要拍摄时再装上电池,以最大限度提升电池性能。
你可以在户外拍摄的时候给相机穿上棉衣,然后在靠近电池仓的的相机棉衣内侧贴上暖宝宝,这样可以避免掉电过快。备用电池也是放在贴近身体的羽绒服内的口袋里。
3. 防镜头起雾
在冬季户外拍摄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拍摄时,水汽常常会在镜头上形成水雾,因此常常给拍摄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如果你准备一个 USB 镜头加热袋,能够实现快速升温以及持续保温,具体性能能够实现快速启动 5 秒钟加热,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地达到 50°C,并且平均温度保持在 30°C。
这样就会保证镜头不因周围气温下降,冷却产生雾水冻结镜头,从而实现设备在夜间温度下降或恶劣天气下正常工作。
在拍摄完成后也要注意,把相机从户外带回温暖的室内的时候,相机就会大量凝结水汽,相机出汗,这对机身的电路也是有损害的。
解决方案是,让相机与镜头保持与室外温接近的温度,这样就不会起雾。我通常的做法是从室外拍摄回来直接把相机仍在汽车后备箱,或者将电池拿出,直接放在室外。确定没有拍摄计划的时候,才会将相机带入室内。
在室外拍摄时,有一种举动也会导致起雾甚至是结霜现象,那就是把脸凑近镜头/相机/LCD 屏。
要知道,你呼出的气体温度可比环境温度要高得多,如果温度足够低,你哈出的热气甚至可能在 LCD 上制造出一层冰:所以,不要随便把脸凑近你的器材;在用 LCD 屏取景构图时,最好也暂时屏住气。
4. 防脚架结冰
我曾经在大冬天,带着三脚架去拍溪水,为了找个好机位,把三脚架支在了河水里。
然后,收工之后,并没有将三脚架上的水擦干,并晾干。而是直接将湿乎乎的三脚架直接收起来,并将三脚架直接仍在车的后备箱,奔往下一个拍摄点。
大家猜一猜,后来发生了啥?等我到了下一个拍摄点,打算拿三脚架拍摄的时候,三脚架拉都拉不开,直接被冻死了,放在车里暖风吹了好久,才将三脚架解冻。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冷天跑到潮湿地区拍摄,一定要及时把脚架擦干,至少也要把脚架放在温暖些的地方。
如果以上两点由于条件所限你都做不到,那就把三脚架的 “脚” 全部伸到最长,同时松开锁扣(或锁定旋钮),这样即使结冰了,清理起来也会比较方便,给你造成的麻烦也最小。
5. 正确曝光
关于 “拍冰雪曝光过点好还是欠点好” 这个问题,学界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主张减少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的反光很强,相机测光表所测得曝光值受冰雪反光的影响而增高,所以减去虚高假象,曝光才会准确。
而主张增加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反光是很强烈,但与阴影面的反差很强,减少了曝光量,阴影面会失去影纹,所以应该照顾到阴影面,增加一点曝光量。
以上两种说法,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
我个人更偏向于增加一点曝光量效果会好一些。增加了曝光量不仅阴影面曝光准确,冰雪会显得更为白洁。曝光量增加多少为好呢?
一般来讲,当相机测光表测定曝光值之后,可再增加 1-2 挡曝光量就较为理想。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是以直方图为标准。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用 CPL 消除部分冰雪反光,减小明暗反差,更便于控制曝光。在太阳刚升起,高度较低的时刻,CPL 的这一作用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6. 多视角拍摄
风光不只是大广角,一些有趣的局部,富有韵味的长焦小景会让你的片子与众不同且难以复制。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这张《层林尽染》我是爬到防火瞭望塔上用 70-200 长焦镜头竖构图拍摄。
虽然长焦镜头有压缩景深的效果,然而,站在高处俯瞰林海,前面的树木将后面的树木遮挡,错落有秩,遮挡法和纵透视加上竖构图的综合运用,配合竖构图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的立体。
画面还同时具备冷暖的光影对比,色相和明度的进退。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来实现,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
这张《雪脉相连》拍摄于南美刚刚下过雪的早上,雨夹雪将光秃秃的黑色树枝覆盖,从树底下看过去非常有趣,于是我换上 100-400GM 这枚镜头,拍摄树枝的局部,黑白的反差和树枝像河流一样相连,最后海纳百川的姿态让我觉得这张片子非常的与众不同。
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你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上帝视角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极寒的条件飞无人机可能还会碰上以下问题:
雪太厚,没地儿起飞——可通过手持起飞解决。
飞行时间大幅缩短——准备备用电池,预留返航电量。
手机不能长时间遥控——热水袋 暖宝宝给手机保温。
(本文由 极影 AdvetureX 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