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1)

进入大学,同学们普遍有不适应感,这是因为大学和原来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在生活方式上,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有独立的空间,饮食起居不用自己操心,父母把生活都安排好了。因此,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减少依赖心理。

进入大学之后,必须过集体生活,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食堂,凡事需要自己拿主意,这使那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一种失败感和无助感。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2)

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有的新生入校后安排好行李,马上就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顺利、更节省时间。

大学新生除了熟悉校园环境,还应该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

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

此外,面对可能出现的困扰,还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 不论改造环境还是改造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种心理困扰,为解决这种困扰,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来达到解脱的目的。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3)

一、如何适应校园的学习气氛?

大学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要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学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适应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有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所以他们在课堂以外,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在这种竞争气氛中,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4)

二、如何调整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又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所以,学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时会进行入学后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的介绍。对于大学新生本人来说,应该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大学生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这样的)(5)

北京大学公开课

三、大学新生如何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1、对专业课的学习,应具体目标明确,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把专业课学好。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2、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

但这种学习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

因此,大学新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3、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

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真正投入地学习的不多。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的集中程度不高,认识能力也较少充分发挥。

因此,大学新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