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年消耗量峰值(石油利用去能源化)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我国石油年消耗量峰值(石油利用去能源化)(1)

“当前全球能源正处于油气时代,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油气时代将逐步走向终结。而中国能源目前仍处在煤炭时代,油气时代尚未到来,因此必须走出一条‘跨越式’的转型道路,直接由煤炭时代走向非化石能源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巨大的转型压力。”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年会暨发展高峰论坛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指出。

今年7月份,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首批2000多家发电企业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石化行业的降碳形势同样严峻。在此次会议上,多位专家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的降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碳减排将加速石油利用方式变革,并就石油企业降碳路径给出建议。

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占比较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显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将温度变化控制在2℃的目标,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未来会持续高速增长,在“十四五”期间达到25%,“十五五”期间达到34%,“十六五”期间达到42%。最终到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提升至78%。

但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当前我国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强度偏高、能源结构偏炭、非化石能源占比较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碳减排进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仁金指出,2000年到2020年的20年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92.7%降至84.1%,仍占绝对优势地位。2020年,来自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量的20.8%,占比较大。

在孙仁金看来,石油石化产业链的上、下游碳排放占比较高,减排压力大。“在上游,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提取和钻孔、主动燃烧、气体逃逸均会产生碳排放,在整个环节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10%、14%、40%;在下游的炼油和化工领域,炼厂热力和电力系统用能也会产生较大碳排放,还有生产中的逃逸气体,这些分别占到整个环节碳排放量的10%、8%。”

董秀成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油气上游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有限,保证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供应将依然是未来的工作重点,这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但必须通过包括CCUS在内的技术努力实现减排。而石油炼化产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挑战远远大于机遇,一方面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另一方面面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由“能源化”转向“材料化”

基于上述事实,多位专家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加速石油利用方式的变革。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王利宁指出:“新世纪以来,中国交通用油需求突飞猛进,从2000年的1.1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3.5亿吨,年均增幅达6.2%。其中公路用油是交通用油的主力,占八成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及‘公转铁’‘公转水’政策下,公路用油需求及其占比将不断下降,带动交通用油总体在2025年达峰,峰值3.7亿吨左右,这是改变石油需求轨迹的主要因素。汽、柴油需求达峰则基本与交通用油达峰同步,2025年汽柴煤油需求将达峰,约3.9亿吨,之后将回落至2060年的0.8亿吨。”

“随着能源消费由燃料向电气化发展,电力来源向低碳化发展,未来石油在终端消费中的燃料属性将被大幅弱化,交通用油等传统石油利用模式将逐步被电气化方式所替代。随着我国工业结构向低能源强度、高附加值快速转型,化工品需求正逐年递增,炼化向化工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石油消费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孙仁金表示。

孙仁金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原油下游应用中,化工品比例占比较低,一般不到20%。由于未来成品油的需求减弱,原油在炼制环节应尽大可能地增加化工品的比例。以生产化工品为主的民营炼化企业,受成品油需求减缓的影响较小,因此少油多化的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强化工品的研发实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向平台型化工巨头迈进。”

加快向综合型能源公司转型

事实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未来对石油需求的预期急剧下降,这也使得国际石油公司不得不减少化石能源的资本支出,加快由传统油气公司向综合型的能源公司转型。

比如,BP在低碳活动上投资了近10亿美元,并扩大了其低碳业务,包括提高在太阳能领域的投资及公司持股比例、组建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合资公司等。BP、壳牌、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企业都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道达尔公司宣布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25 GW,到2040年,低碳电力销售额将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5%—2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大型油气企业必将面临地位下降、资产缩水、市场萎缩等各方面的巨大挑战,必须尽快出台顶层设计和转型路径,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发挥优势迎接挑战。”董秀成表示。

对于石油企业的转型路径,孙仁金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油气资源的低碳、高附加值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进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加快清洁能源、储能、负排放等关键技术突破,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此外,传统主业应尽快进行调整结构,形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业务能力。重点布局风电、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妥善布局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与油气业务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业务,推进光伏、生物燃料、充电站等新能源业务的有序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