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诫解析(专刊电影创作十戒)

提示:点击上方"第一制片人"↑免费订阅本刊

『每一条微信与中国影视产业同步』

电影十诫解析(专刊电影创作十戒)(1)

作者:李真然

简介:北京市广电局

北京市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

近年来,我国在电影生产方面可谓十分风生水起,且电影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从创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经摸索出一条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三型互渗的电影美学道路,特别是在主旋律应当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取得了共识。

国产影片的创作和发展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认真关注和反思,故简要给出 “电影创作十戒”,仅供参考。

一戒主题先行,过于直露。

不少影片是当地政府或企业机构,以宣传本地特色产业、风景、名人轶事等目的,往往把需要表达的主旨或主题提前确定,并单纯为之拍摄一部影片。电影中的所有元素都为该主题“无情”地服务,并过于直露,损害了电影美学的完整性,令观众失望。

针对此现象,建议当地政府或企业如有拍摄宣传片的意向可借鉴风光片或纪录片的方式,这也更为自然,观众也更便于接受。电影属于纯艺术领域的作品,就尽量少让它沾染政治和宣传元素。电影创作者也尽量避免接受这样主题先行的“作业”,要用艺术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单纯地为展现或宣传某个主题的作品有违电影创作的初衷。

二戒通俗故事后面缺乏美学传统蕴藉的支撑。

中国电影美学的一种传统在于,在通俗故事描绘中投寄深厚的兴味蕴藉,让观众在观赏的愉悦中品味人生至理至情。然而现阶段的国产电影的“俗艳”下面缺乏足够的兴味蕴藉,致使观众难以投入足够的理解力和共鸣感,而感到空虚无味。

建议电影创作者现阶段应及时提升和补充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知识,商业大片也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功底做支撑的,单纯浮夸的“三俗”影片可能会给人短期的视听震撼和快感,但不会留下深刻影响力和回味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创作风格会直接瓦解中国电影的总体质量和世界影响力,是不应提倡的制作手法。

三戒创作脱离真实历史和生活实际。

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中,反映时代精神、切合社会发展主流的作品,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尤其是主流电影创作,在反映时代精神方面作用巨大。然而,相较于庞大的创作数量,作品选题尽管呈现多样性,但其基本出发点仍是人物概念化,把道德理性简单地理解为影片人物行为的时代动机。个别历史题材电影面对市场化的新语境,在表现抗战和敌对战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滥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而在对待现实题材时,又将英模片、节庆片、献礼片拍得简单化、实用化甚至实利化。

提醒创作者,主流影片创作中现实题材影片创作的薄弱所造成的银幕与社会现实的距离,以及电影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关照的缺失,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已经成为掣肘当下国产电影创作质量提升的紧迫课题。电影离不开创意,但是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没有对历史、生活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样难有作为。

在当下的电影界,为拍摄一部影片而组织主创人员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做法已不多见;不少创作者是凭着主观想象和以往的生活积累在进行创作,即使到生活中去采风,也常常是“蜻蜓点水”式的,并没有潜入生活的底层进行认真观察、体验和研究。许多明星除了接连不断地拍摄电影和电视剧之外,还忙着参加各种商业走秀活动,根本无暇深入生活,因而他们对正在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状况,以及各个阶层、各类群体(特别是底层民众)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征等缺乏准确、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国产影片的创作发展和艺术质量。

四戒无大问题,但制作粗制滥造。

现在有些影片不论从政治上、艺术上,还是观赏性上都没有大问题,但是制作层面实在不敢恭维,实属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和无法忍受“烂尾楼制作”。更有甚者,一部影片只是镜头的简单堆积,根本称不上是一部文艺作品,虽也能体现一定的主题和思想,但实在不堪入目,别说登陆院线,就连网络视频商也会嫌弃。

建议如要拍摄制作正规的电影,就要端正态度,“学生作业”和“烧钱玩票”只限于个人消遣罢了,就别到送审和发行环节了,这都是对国家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成功的电影作品都会有它的底线标准和要求,只有达到艺术性、政治性、观赏性兼具,且制作精良,创作态度认真的作品才会得到市场和观众的接受和欢迎。

五戒剧本缺乏质量,导致影片缺乏深厚的蕴藉。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句话流传多年,且道理众人皆知,但真正把这句话运作到电影生产和创作中去,却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创作者和制作方一味地追求电影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剧本创作阶段,只是为通过立项审查,而胡乱糊弄一个“瞎剧本”出来,拿到拍摄许可之后,为了节省时间,赶紧拿到赞助和广告费,就完全抛弃了原先剧本,自己另行创作一个完成片出来,使得成片和剧本成为“两张皮”。

这样拍摄出来的电影,由于缺乏传统影片的创作流程,不符合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前期用功不够,而导致作品的后劲不足,完成片缺乏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和蕴籍。

我们看到的无数成功范例无不经历了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逐渐沉淀,集合成本的创作过程,才有最后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和观赏性集为一身的优秀作品。有时一部好电影,剧本的创作过程要经过几异起稿,几经起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创作过程才能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这里建议创作者,一定要塌下心来研究剧本,不要只为了过审批和赶时间,就忽略的剧本创作这一重要环节,使得最后的作品苍白、空虚、惨淡。

这里建议编剧尽量避免这样几类创作方面的毛病:第一,矛盾冲突不明显,叙述缓慢;第二,对话太长且僵硬,脱离现实;第三,故事结构松散;第四,在思想主题的新意方面挖掘不深;第五,故事叙述越发复杂混乱,故作深沉,故弄玄虚。

六戒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不高。

目前,我们不少影片传达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囿于国内需要,而在国际普遍性方面存在欠缺,所以难以进一步向国外推广。而好莱坞的创作模式则是从多方多国搜集素材和题材,例如1998年迪斯尼著名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创作者从我国购买的版权,这位外国的花木兰不仅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而且在美州、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创下了票房神话,使得全球各国观众都了解和体味到这一流传于我国数百年的传统故事题材,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目前,有消息称,我国“孙子兵法”的题材也被美国好莱坞购买了版权,准备投入创作和生产。这些事实都印证了一部好作品要红遍天下,就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受众心理,才能切实打通国际市场,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议创作者,在我国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要多方搜集可以拍摄、适合他国国情和社会认知的题材来参与创作,积极了解国际上影视业发达国家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要求,学会讲“全球化故事”,努力走出国门,打开境外市场,切实实现我国文化艺术作品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七戒过度翻拍港台和境外创作,忽视原创。

六戒是五戒的续说。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作经验,了解境外文化构成和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还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过分翻拍他人创作,要鼓励自身原创和探索。我们发现最近几年,有些境外团队参与创作的国产影片,往往含有港台商业剧或欧美剧故事创作的思路,有时甚至只是借助国产片的外壳,来拍摄反映境外题材和文化的影片。

我们知道,稍有添加境外剧,尤其是现阶段风靡全球的英剧和美剧的创作元素,是有助于我们国产影片的市场化运作和票房增长的,但是如果过分,对境外剧不加分析的随声附和,而忽视自身社会现状的特点和创作环境,就会造成价值观的偏差和故事情节的离奇。

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目前电影审查针对以上的模仿误区还是采取尽量避免的态度,要求制作方上报说明材料证明是否是改编,或是删改为当下中国社会认可接受的故事情节。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制作方增强版权意识,及时请教律师和做法律方面咨询,不得随意使用境外影视剧的情结和创作方式,要不断增强自身作品的原创性。

八戒故事情节充斥网络文化、故事、段子、情节和语言。

当下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也是充斥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之中,要使电影完全摆脱网络元素是不现实的,但要看这些网络语言和情节的出现,在全片中所起到的作用如何,是否正面。如果只是为了恶搞、炒作,涉及全是无聊肤浅的内容,并且格调很低,只为吸引猎奇和审丑人群的眼球,意义就不大了。

在这方面,建议制作方可在借鉴网络文化的同时,加强正面思想的引导和修正,以及对网络低俗语言的梳理,多多攫取网上的积极的创作素材,以“接地气”的情谊感人,避免负面文化和思想影响创作的思路。之前有些制作机构就针对此类问题请教网络方面的专家,甚至是请他们审片,对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的筛查,在净化网络的同时进一步净化大银幕。

九戒植入广告过多、生硬。

有些影片在名称,台词、场景、背景、服饰、配饰等各个环节来植入真实产品和服务信息,并且形式直接、数量巨大、出现频繁,不但污染了广大观影者的视觉,还给我们整个电影艺术蒙上一层商业的“雾霾”。

软性广告可能在我们目前的大银幕上是无法避免的,但还是建议制作方,必须端正态度,严肃对待此类问题,在送审之前作一定要做细致的筛查,一经发现马上处理。如果有商业合约,也希望主创团队尽量利用相对隐性的方式来淡化商业元素,或只在字幕中出现广告信息,以免降低正片的艺术质量。

十戒引进境外影片内容倾向出偏差。

引进虽然不是我们自身的创作,但也是我们对舶来创作品题材、内容、艺术、导向的一次筛查。目前,境外大片已经是我国电影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产电影市场的有益补充,应当为广大人民提供新鲜的文化给养,而不能误导广大影迷的思想,成为对审查底线的突破。审查部门从引进电影的立项环节就严格把关,对于非我国政策允许的播出内容或境外特殊题材的影片,是不允许引进或须做部分删减的。

在此,结合以往对引进影片审查把关经验,参考一些未批准引进的案例,建议有引进资质的制作机构,一定要利用好每年的引进影片指标,并对有合作关系的境外制片机构做到充分了解,且关注当时的两国关系以及时政背景。

另外,还要着重注意引进剧的类型和内容,以及该剧与我国国情和社会风俗的匹配程度;还要了解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精神,知晓时下可以引进哪国、哪种类型、那类题材的境外影片,以提高引进的成功率和收视效果,真正把引进影片作为我们自身原创的有益补充。

根据以上的案例和所出现的问题,我有一些创作经验要与制作方进行分享,其实,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国产影片创作水平的进步及其文化软实力提升,还是大有希望的。

第一:强化影片主题的美学化处理,加强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传承和开发。

第二:加强电影制作技术与文化品位的探索,组织电影制作技术班子,集中研究3D技术等高科技在电影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调集我国电影剧本创作的最强阵容予以攻关, 吸纳优秀作家参加剧本创作,为我国电影产业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剧本。全力改善电影剧本创作这一目前我国电影发展的“短板”,这是是我国电影软实力迅速提升的关键。

第四:加大中国电影对外推广和传播的政府扶植力度。

第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了解把握各民族文化心理,将“文化折扣”变为文化优势。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从而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第六: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电影的外推模式,努力提高推广操作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渠道。

第七:加强国际电影合拍协作,大力办好国内和国际电影节。

以上所谈都属于电影创作方面的问题,其实,我国电影产业中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比如:电影质量提高滞后于数量提高,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亟待强化;国产电影的科技含量与人才储备较为欠缺;产业布局不均衡,市场档期和秩序有待继续提高;电影技术标准及监管体系仍不完备;中国电影“走出去”能力还显薄弱;农村电影放映条件有待改善,节目供应需要进一步丰富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当今这样伟大的时代里,伟大的社会中,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我们伟大的电影创作和生产事业,是无比光荣,并深感责任重大的。

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和总局的正确领导之下,学习好相关政策法规,本着对创作者和观影者负责的态度,把我们的电影创作工作做稳做实,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不辜负广大影迷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

— END —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

zhipianquan 微博:@第一制片人杂志

投稿请加QQ:2914166835

商务、项目合作请联系 :18600979181 (微信)

010-85560807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传 媒 有 限 公 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