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1)

先给大伙讲个故事吧。

上上次打球,把同学的同学伤害了。那位同学跟我同学说:跟他打球就像跟机器人打一样,我无论打到哪儿他都能挡回来,而且我越发力打,挡回来的球速度越快,就像是一面墙。(你说砌不砌)

后来听闻此言,我真是哭笑不得,原来我是一面冷漠的墙壁和一个无情的机器人。不知那位同学是否心想:以后再也不会跟这种人打球了。

事实上我并非冷漠无情之人,却也觉得这事些许有趣和可爱。其实这事也折射出了打乒乓球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找准击球点,然后用合理的动作击打回去。推而广之,做任何事情和工作都是找好着力点,然后采用合理的用力方式。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世界上有很多操作都是固定的、机械的,甚至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比如练习乒乓球这件事。但是不同的操作又有千千万万个组合,比如打比赛这件事,所以这个世界也是多彩的。

还有另外一些故事,就是在偶尔教身边人打球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人动作有模有样,但是控制不了球,经常搓球下网,或者下旋球老拉不上;有的人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击球点,让球打到板边或者自己被球顶着;而有的人打比赛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零比五……

乒乓球的门槛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入不了门便难以感受其中的乐趣。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特别是初学者如何快速达到多个回合对打,我结合自己打球经验和偶尔教球经历,谈谈以下4个感受:

动作、感觉、弧线、节奏

首先,界定一下适用范围。这四点感受主要针对初学者,以及有一定基础但不完全掌握的球友,再有那些“手感和球感”很好但是不明所以的球友。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必一开始就追求腰和腿的功夫,先把手上的功夫练好,靠手能打起来已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打球需要一定的身体协调性,大致表现为手和身体没有明显的脱离感,这点正常人一套广播体操打下来都是具备的。如果身体协调性真的不行,多半是学不会了。

其次,梳理一下四个要点的内在逻辑。动作、感觉、弧线和节奏,分别对应击球前、击球时、击球后和多回合四个环节,基本反映了打乒乓球的全流程,体现了乒乓球的时空一致性。

动作和感觉,归为手感;弧线和节奏,归为球感。

下面,且听我一一道来。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2)

-1-击球前:合理的动作

动作是打球的第一要义,正如比武就要出招。

很多初学者打不好球,首要原因还是动作的问题,最突出的两个表现为:第一,不知道如何挥拍,有的颠,有的摁,还有的砸;第二,击球动作不固定,经常乱动手腕、翻腕、抬肘,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最是难改。

既然问题已经抛出,那解决之法也就有了,即是:合理的动作。这里的“理”,是自然之理,是物理定理,以人体力学、结构力学、运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为物理模型,以包含挥拍方向、拍形角度、速度、幅度等的动作矢量为输入,输出为出球的速度、力量和弧线。

对输出求最优,就可反推出物理约束条件下的最佳动作,这便是合理动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佳动作是理想的,不可能完完全全做到,但是可以逼近。平常所讲的规范动作,就是逼近最佳动作。规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参照专业队,特别是国家队的教学视频,比如马龙的正手和张继科的反手,毕竟那是乒乓球百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对业余球友而言,“挥拍”动作本身包含两个要点,第一,挥的方向是从后下至前上,给球以向上和向前的力量;第二,拍形保持一定的倾角,提供力的作用支点,并在整个挥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很多人一听就会,一学就废,就是连基本的保持都做不到,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不想改掉以前的习惯,不想花时间学习新的东西,一个字,懒,懒得控制自己,懒得学习改变。

固定动作的好办法有徒手挥拍和多球练习,就是不断地重复,无他。通过拍摄自己的练习视频,自己纠错也是很好的手段,这就叫自观。

或许还有一些疑问,比如有人的动作乱七八糟,或者花里胡哨,也能把球打得有来有回,何也?从本质上说,只要最后作用在球上的动作是合理的,球就能打得好。动作看似乱七八糟或花里胡哨的人,因为他有更好的手感和球感,能在最后刹那之间拨乱反正。

乱七八糟者常见为野路子,花里胡哨的譬如伊藤美诚和丹羽孝希。而樊振东说,我专治花里胡哨。

但我以为,合理的动作应当是舒适的、有效的、以及优雅的。舒适,符合物理规律而不损害身体;有效,用更小的做功达到更好的效果;优雅,看起来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3)

-2-击球时:持球的感觉

打好乒乓球,仅有合理的动作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击球的感觉,是对手上动作的直接反馈,有了反馈才能形成闭环。

我把这种击球的感觉叫作“持球感”,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来球作用在球拍上,比如上旋和下旋;二是球拍还击作用在球上,比如拉和搓。在这两个过程中,球与拍相互作用,前者球为主动,后者拍为主动,由手到脑,感知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感知-动作-反馈”的闭环。

这是不是跟“接化发”思想很像了,不巧,我以前正写过《“接化发”思想在乒乓球实战中的应用》。

持球感,或许有这些近义词,小的概念如吃球感,大的概念如手感。之所以用“持”字,是因为打乒乓球还得靠手,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以为持球感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拍合一”,人与拍合为一体,拍已成手的延伸,能够清晰感知,然后准确反应。

很多球友攻上旋球控制不了方向,搓或拉下旋球一碰就下网,以及接侧旋球一碰就出界,甚至是扣杀失误,都是因为缺乏这种持球感。持球感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球在拍上有停顿感,是一种抓住了再扔出去的感觉。注意了,这里的“抓”和“扔”,都是手字旁。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持球感呢?最笨的办法就是打多球,虽然可能不明白原理,但也不能乱打和瞎打,而是首先给定一个“定点”目标,自己根据击球效果来调节动作和板形,把球打到目标处;其次要敢于发力,不要总是挡和碰,只有主动发力才能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球打多了,自然就能总结出一些经验。第一,板形固定好,板形方向即是发力方向,板对着哪儿,便是要往哪儿打。发力方向与来球的水平线保持锐角,保证人体力量能作用到球上,并能抑制住球的旋转。第二,敢于迎前并发力,无论是有引拍的攻,还是不引拍的挡,都要主动迎前发力,抵消来球的旋转之力,并将自身之力作用其上。第三,别着急一拍而过,快速完成击球,手往前推、往前送,多作用、多感受。不需要发死力,只要迎前,力量自来。

如果不善于总结,那就找到并记住那种感觉,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4)

-3-击球后:稳定的弧线

乒乓球是圆的,打出去的球是转的。旋转和弧线,正是乒乓球最大的魅力,也是学习乒乓球的最大难题。

乒乓球不是直来直去的,打乒乓球最忌讳直来直去。很多球下网或出界而致失误,就是没有弧线。

弧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从表现结果上看,乒乓球的运动是带旋转的抛物线运动,至于是平抛、斜上抛和斜下抛,取决于击球点和发力方向,比如:平挡是平抛,低搓是带下旋的斜上抛,拉高调是带上旋的斜上抛,爆冲是带上旋的斜下抛,而扣杀是几乎不带转的斜下抛。

弧线是果,旋转是因,目的是通过旋转控制弧线,加速球的落地,使得不同作用力量条件下,特别是在大力量条件下,球仍然能合规地落在那一方小小的乒乓球桌,并给对手造成回球困难。

乒乓球要打得好,必须要学会造弧线和控弧线,攻球、拉球、搓球,都要。有的同志练习拉下旋,撞击多摩擦少,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而有的同志练习流行的拧拉,小弧线都造不出来,上台率就惨不忍睹了。

造弧线的前提自然是合理的动作和良好的手感,而控弧线则根据出球效果反馈调节,弧线高了远了压压拍形、减少向上摩擦和发力,弧线低了近了则反之。

就是这么简单。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5)

-4-回合中:合适的节奏

打乒乓球涉及时间和空间中的多维变量,自然就有了节奏。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变化,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百度百科)。

球经常打到板边,总是被球顶着,来不及控制方向,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击球节奏。

打乒乓球的节奏分为球的节奏和身体的节奏,二者相互制约,相互牵扯。身体的节奏包含松紧、快慢等,比如拉球的时候先慢后快,先松后紧。球的节奏包含快慢、前后、左右,以及旋转的强弱,弧线的高低等等。

对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击球的时机,挥拍可以匀速,但击球时机务必准确。我有两条经验可以传授,第一,小动作下不引拍只推挡,手握球拍保持六七十度倾角,来球落地起跳时开始挥拍,拍去、球来,两辆相撞,这就是合力的过程。第二,大动作下引拍攻球,眼睛或余光观察来球的轨迹,在来球从高点期开始下降时向后拉手引拍,球落地时引拍完毕,然后球起跳时开始挥拍,遂完成击球。

第二条经验,适用于任何攻球,预判、引拍、挥拍,一气呵成。至于挥拍的快慢,取决于个人喜欢和习惯的击球点,上升期、高点期和下降期都可以,只要留出击球距离,保持身前击球,不被来球顶着,即可。

每个人喜欢和习惯的击球节奏都不一样,与个人偏好和打法风格有关,所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就是好节奏。身体的节奏便于练好球,而球的节奏利于打好比赛。练球的节奏是自己舒服,打比赛的节奏是让别人不舒服。

乒乓球的斗智斗勇,尽在其间。

乒乓球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好(没有这几点体会)(6)

-5-小结

动作、感觉、弧线和节奏,四者显然是息息相关、辩证统一的。其中关系,不言自明(其实是我饿了,懒得解释,此处省略一百字)。

我把动作和感觉,归为手感;弧线和节奏,归为球感。手感是手上的感觉,有的人拿到拍子,看几眼动作,就能学得有模有样,就能体会球在拍上的感觉。球感是对球的感知,对时间和空间中各种关于球的变化量的认识、理解与把控。

注:其实“感觉”的概念比手感大,这里的感觉主要指球、拍和手相互作用时的感觉,没想到好的词,又想把动作归于手感,就用了“感觉”一词。如果有更贴切的用词,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正如有个专业学弟所说,手感和球感这些东西就像一层窗户纸,找到了就是通达了,找不到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但他也耍无赖说,他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找到这种感觉。

其实我也不知道,所以我这是诊而不医,是为绝症。我想好教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帮你快速而准确地找到并记住这些感觉。

可没有好教练怎么办呢?那就千锤百炼,自个悟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