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经典诗作(读一首诗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经典诗作(读一首诗刘禹锡竹枝词)(1)

昔日楚国诗人屈原因嫌楚地祭祀迎神的乐歌太过鄙陋,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作《九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见巴蜀人民口头传唱的民歌《竹枝词》,俚俗且难以听懂,于是效仿屈原的做法,在原有的曲谱上填新词,变俗为雅,创作了《竹枝词九首》。从此就有了新竹枝词,将民歌变成诗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这样评价他:"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

竹枝词,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诗,不是用于表达个人感情,而是描写当地乡土风俗和男女爱情。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其中一组是上文提到的《竹枝词九首》,另外一组则有两首,本文所选,则是两首中的一首。

刘禹锡竹枝词经典诗作(读一首诗刘禹锡竹枝词)(2)

本诗以女子的口吻道出,通俗而颇有雅味。说的是该女子有一个爱慕的对象,但不确定对方对自己是否也有爱慕之情。诗以杨柳、江水为起兴,而借景于东边的日出与西边的雨,东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无情而又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费人猜想。巧用双关语,含而不露,真妙手得来。

刘禹锡竹枝词经典诗作(读一首诗刘禹锡竹枝词)(3)

这首诗感情婉转动人,正如从人心中道出,颇有感染力。早在春秋时期有一首古歌《越人歌》,表达的中心意思和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非常相似,其中有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刘禹锡的诗中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与之相比,刘禹锡的更通俗而委婉。

黄庭坚曾向苏轼读过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苏轼听后,赞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刘禹锡的这首诗,清新巧妙,也是莫可可追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