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京剧刀马旦(二十年后重看刀马旦才明白)
在《刀马旦》中,红玫瑰是菊笙,白玫瑰是菊仙。然而,这是一部少有的,最后白玫瑰赢了红玫瑰的电视剧。
小时候,看得是热闹,长大后,才看到人生的飘浮不定和命运的辗转无常。菊笙个性好强,有野心,有梦想,热烈,张扬,争了半辈子的爱情和事业,最后却一无所得。然而,一切都淡然,恬静的菊仙,不争不抢,却轻而易举地拥有了这一切。
我少时不懂,只晓得是菊笙是因为成名后,太自私,才竹篮打水一场空。长大后重看一遍,才发现所有的命运,其实早在性格,见识,格局中埋下了伏笔。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同样是练京剧,从小练到大的菊笙会输给练了不过几年的菊仙。
01 性格不同
刚出场的时候,菊仙和菊笙的身份是不同的。菊仙是南方政府的特务,和父亲来寻找前清的藏宝图。而菊笙则是戏班中长大,热爱京剧的小戏子。
两个人身份的不同,造就了两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处事方法的不同。
剧中对菊仙的特务生涯着墨不多。但是只从第一,二集里,你还是能看到长年的特务生涯里,菊仙培养起来的,机敏警觉,审时度势,沉着冷静的个性特质。
和小四喜的姐妹们一起进大帅府,其他姐妹们都为大帅府的豪华而震惊,欣喜,但菊仙的反应却是淡淡的,装作懵懂的样子,一步一步,找出藏有钥匙的地砖。
考虑怎样才能留在大帅府的时候,因为张大帅一句“喝醉了,就留在大帅府里”而找到灵感,开始拼命喝酒,最后装醉留在了大帅府。
然后,面对大帅的动手动脚,也能做到虚以委蛇,冷静而机敏地应对,偷不到钥匙,但却随机应变,用香皂印下了钥匙的模型。
后来,虽然失了忆,但长年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还是深深刻在了菊仙的潜意识里。所以,被杂技团的老板虐待,菊仙摸不清形势的时候,没有贸然行动,伺机而逃,虽然被抓了回来,但是你还是能看出她的机敏。
同在杂技团的菊玲生病,想喝水,在一滴水,一粒米都没有的情况下,菊仙用水槽仅剩的水渍沾湿帕子,再挤干帕子给菊玲喂水。
她的这一举动,赢来了菊燕和菊玲的友谊,也为后来逃出生天,得来了机会。
菊仙的这种特质,使她总能是恶劣的环境下,看透事物的本质,寻到生机,躲避危险。
而相比菊仙的冷静,菊笙显得要冲动多了。
看到菊仙被男戏子占便宜,菊仙忍下了,但菊笙却因为看不习惯而为菊仙出了气。因为大帅的一句戏言,她的荷仙姑一角被菊仙给抢了,很长时间她都咽不下这口气。
成名之后,两家戏院的老板有心想让她和菊仙闹矛盾,制造新闻,以吸引观众,她看不透这一点,中计,脱离小四喜。她的冲动,使她无法沉下心来,好好琢磨眼前的环境,总是靠着一股愤愤不平的情绪支撑,被名利和欲望裹挟着往前走。
包括和江小路的感情,在未结婚前便和小路子私定终身,其实也很草率。沈师傅从小就教她们要洁身自爱,戏班里,连男人都不能随便带进来,不明白为她何以如此轻率地就跟小路子发生了关系。
想来,也还是一种冲动在作率吧。但,也就是和小路子的关系,让她未婚先孕,彻底断送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02 心胸,格局不同。
剧里,菊仙的父亲,出场时间并不长。但他对菊仙的教育,却让我印象深刻。在大街上,有爱国学生在为受水灾的老百姓们募捐,菊仙在一位学生的恳求下,捐了一块大洋。
回去后,父亲说起她的这一举动,菊仙说,中国人不该帮中国人吗?父亲说,你做的没错。但是这些小的善举,帮不了太多中国人,真正要救中国人,要靠别的办法。
那办法,就是革命。为了革命,菊仙和父亲一直跟着各个剧班到处流浪,以杂务的身份做掩护,收集信息,执行任务。沈父说,我在别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贪生怕死,爱占小便宜,四处媚下,一毛不拔的人,被人看见我女儿如此大方,捐了一块大洋出去,他们会怎么想?
沈父这样一切从大局着想,忽略小细节的教育,对菊仙的影响是很深重的。
高一鸣想把《白蛇传》传给她,她欣喜过之后,转眼就想到了,自己功力不深,怕是无法驾驭这部戏,如果由功架过硬的菊笙来演这部戏,也许效果会更好。
事实证明,菊仙的判断是对的,菊笙因《白蛇传》一炮而红,小四喜也迎来了第一个事业小高峰。
但相比之下,菊笙的气度要小了很多。虽然一开始,她愿意帮菊仙出气,也希望师傅能收菊仙为徒,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菊仙不能比自己优秀,不能比自己出色。
所以,后来菊仙无心,抢了自己的角色,她生气,她愤怒。她的心胸,见识和格局,让她看不到,其实大帅府的这场戏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大帅根不懂戏,就算在这场戏里唱了个满堂红,她也不会大红大紫。
后来,她得知自己《白蛇传》的机会,是菊仙让出来的,她也生气,也愤怒。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小四班里戏功最优秀的,最出色的。所以,菊仙的出色让她不舒服。这也为她后来离开小四喜班,作了铺垫。
菊笙太年轻,也太骄傲了。所以,她还不明白,独领风骚是一时的,各领风骚也许会更长久。没有人可以一直第一,但你永远可以做一个唯一。
如果能沉下心来继续打磨自己,菊仙的优秀遮挡不住你的出色。可惜,菊笙不懂!
03 对京剧的理解,态度不同
我总觉得,菊仙在一开始,或许并没有那么热爱京剧这一艺术。早年的时候,她的身份是特务,虽然在戏班里打杂,闲时也会听听戏,偶尔也会唱两句,但应该是兴趣使然,对她来说,更重要的还是革命。
失忆后,她忘记了自己的特务身份。又进了小四喜班,开始系统地学习京剧。因为没有特务身份的束缚,她慢慢进入了京剧的世界。
后来,是高一鸣,沈师傅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打动了她。再加上她本身性格使然,也许没那么热爱,但一招一势也认真练习。
真正把菊仙带入京剧艺术殿堂的,恐怕是梅芷苓。
她在戏院打杂的时候,碰到了这位京剧大师。他们一起在深夜吃宵夜,一起品茶,一起讨论京剧这门艺术。
也是在梅芷苓表演的时候,菊仙彻底地被京剧这门艺术给征服了。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在后台模仿梅芷苓的动作。甚至在一个人打扫剧院时,也会回想起梅芷苓的动作,而一个人在台下表演起来。
这种对京剧的沉醉感,跟菊笙是不同的。菊仙结婚前夜,问菊笙,还生不生她的气。
菊笙说,她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好好唱戏。因为唱戏时,台下观众的鼓掌和欢呼,让人享受,不想下台。
这两个细节,暴露了两个人对京剧不同的态度。菊笙喜欢京剧,但更在意京剧带来的荣耀。
而菊仙,则更沉醉于京剧本身的艺术魅力。所以,才会在无人的时候,一个人练习京剧,还自得其乐。
两个人对京剧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两人在成名后,不同的处世态度。菊笙成名后,留恋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夜不归宿,还常常喝得大醉,每日的基本功也松懈了。
而菊仙的态度则完全不一样。这里或许也要归功于梅芷苓的教导。梅芷苓对菊仙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京剧上面,为人处世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
纵观剧里出现的京剧名角们,或许梅芷苓的处世态度才是最为圆融通透的。
于香君就不说了,是个彻底的小人加伪君子。
而高一鸣的性格里,则有一种很尖锐的东西。这种尖锐,使她不屑于跟于香君之流打好关系,也使她在自己母亲的坟墓被亲生父亲炸了之后,选择报仇,但最终失败而死。
至于沈师傅,他对京剧的爱是纯粹的,他个人也是存着一口气,想让坤班闯出个名堂的。他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提点他们在逆境中不要泄气,要争气。
菊笙是被他养大的,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他的这一套价值观。在没有戏接的穷苦日子里,菊笙从来没有泄气过,还总是为其他姐妹打气。哪怕是后来的大师姐,因为赌气,想要扔掉戏谱时,也是她追回了大师姐,凝聚了小四喜班的心。
可惜的是,沈师傅没有教会菊笙韬光养晦,如何在名利漩涡中,保持本心。
但这一点,菊仙却无意中从梅芷苓身上学到了。
梅芷苓已经是全国有名的角儿,但他不喜欢在名利场中周旋。所以,会推掉大帅的邀请,而选择跟菊仙在剧院后台,吃一小碗龙井虾仁儿。
他对权贵们的态度是礼貌而疏离的,不得罪,也不讨好。
他教会了菊仙,怎样演绎好一个角色——要靠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
他不喝酒,但总是随身带着茶叶,没事就泡一杯。酒能乱性,茶却可以明心。他应该是看透了世事变幻莫测,所以才想在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这些,菊仙都学到了。所以,她有些名气后,应对那些商场中的人物时,也是落落大方,不耍脾气,应对得当。有了名气,也日日练功,不松懈。她也不喝酒,对自己始终有清醒的认知。
这些好的习惯,也都无形中延长了她的艺术生涯。也因此,菊笙在结尾时,会说,我做人和唱戏都输给你了。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