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仗就练兵(不打仗就没危险)
【军武次位面】: 杨树
和平时期,最苦最累的兵种是哪一个?高原汽车兵!
2019年的第一天,就传来了一桩令人痛心的消息,河北邢台货车司机倪万辉夫妇,在前往西藏的送货途中,因高原缺氧去世。他们为了养活家中的老人与两个孩子,长期以跑长途拉货为生,他们遇难后,留下了11岁和2岁的遗孤。
开大货车谋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职业,而远赴高原拉货,风险更大。高原稀薄的氧气,对习惯于平原生活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氧气不足,人的体力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哪怕是一个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人命。
实际上,还有这么一群军人,几乎天天都要面对这种情况,即使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依然经常要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就是高原汽车兵。
民间大货司机和高原汽车兵,共同面对的第一个威胁,就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一种在高海拔地区出现的特殊病理变化,一般出现在海拔2400米以上,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4500米。
▲川藏公路是西藏的生命线
也就是说,只要来到青藏高原,高原反应基本上是没跑了,是人人都得挺过的严峻考验。高原反应最早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头痛,还会合并有恶心、呕吐、无力、失眠的症状。伴随这样的痛苦,还要保证安全驾驶,是何等不易,可想而知。
头痛之类的症状,还只是难受,但当高原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脑水肿和肺水肿,这是极为致命的症状,一旦出现几乎难有生机。在低海拔地区,得个小感冒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在高原,尤其是没有人烟的公路上,驾驶员一旦感冒,却真的会要命!
长年守卫在高原上的官兵,内脏器官会发生各种病变,普遍存在“三大一小”的现象,即肝大、心大、肺大和小脑萎缩。女战士的特有标志,是有着像红苹果一样的两腮,因为这里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比内地高出6倍以上!
▲清晨汽车兵们是这样洗漱的
除了高原反应,高原汽车兵还要经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危险和艰苦。
“汽车兵,走天涯,车到哪,哪是家。”在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坐进驾驶室,前面都是未知数。地图上的行营兵站,仅能作为参考,变化无常的极端恶劣气候,经常让汽车兵们吃尽苦头。野外露宿是家常便饭,不仅有蚊虫叮咬,还有不期而至的狂风暴雨,刮飞帐篷,吹跑衣被,汽车兵们的耳朵、鼻孔里被灌满沙子。
路途中,汽车兵们经常是二三十天洗不上澡,不少人患上了体癣、湿疹等皮肤病,实在庠得受不了,只能路边的水塘解决一下,要是在冬天,连水塘解决也不行了。
但这些都还算不上什么,高原特殊的地质和气候状况,是对汽车兵们的更大威胁。高原气候容易起雾,1997年4月,某部二营的一辆车在运送物资到阿里的途中迷失方向,班长崔建国,驾驶员赵新鹏在缺水缺粮的危急关头,喝光了汽车水箱中最后一滴锈蚀的水,饮自己的尿液,最后将一只篮球剪成碎片充饥,坚持了3昼夜。
变化无常的高原气候,经常会有出着太阳还下着暴雪的情况,遇到暴风雪,往往几十分钟就会形成一米厚的积雪,汽车兵们要边铲雪边前进,铲完的雪又很快会被填满……就这样一米一米的拱,20个小时只能前进不到五六公里。
在氧气含量只有平地的40%,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度的条件下,还要进行这样的剧烈的重体力劳动,强度之大,后果之危险,体验之痛苦,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最厉害的威胁,是洪水、滑坡、塌方这些地质灾害,它们会突然降临,让人猝不及防,根本没法躲。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在60多年间牺牲了274人,该团政委吴国华说:
“21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14条汹涌的河流,数不胜数的万丈悬崖,时时向汽车兵们露出狰狞的嘴脸……行走川藏线,就是两手抱着方向盘,双脚踩着鬼门关。”
“他们中最年轻的仅16岁,有一部分烈士连人带车掉进万丈悬崖,连遗体都没能找到!”
在二郎山“鬼招手”危崖处,几十年间翻下悬崖的运输车就有上百辆。1967年8月,某汽车团10名干部战士,在西藏迫龙山区遭遇特大山体崩塌,瞬间被埋,全部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的荣誉称号。
2009年5月12日,某运油营32台油罐车途经迫龙坡,遇山体滑坡,2连带队车被泥石流冲下悬崖,指导员张仁昆当场牺牲。后来,每当该团的车辆行至这里,都会停下来,喇叭齐鸣,将香烟、水果、酒……抛向百米深谷。
后来,在进入通麦天险之前的位置上,一座纪念碑被建起,当地藏族群众挂上了经幡和哈达,以祭奠英雄的汽车兵。实际上,汽车兵们也非常清楚自己要冒的风险,每次出发,都要留下遗书,交待后事。
1992年,某汽车团团长王立友,在带车翻越海拔4695米的剪子湾时,由于严寒缺氧导致肺水肿,高烧40度,全身浮肿。在短暂的清醒时间里,他写下了仅有三行字的遗书:6000元存款给父母,2000元给妻子治病。儿子考不上大学送去当兵。请组织上为我妻子联系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幸运的是,他最后还是挺了过来。
即使是高原军人的家属,有时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这张摄于1992年的照片大家想必并不陌生,其中的上尉军官叫张良善,是一位从汽车兵成长起来的运输干部。
这一年,他的妻子何桂丽怀着身孕来队探亲,因不适应高原环境,在临产前感冒导致难产,孩子夭折。他从运输线上飞奔回到驻地,在医院守了15天,但妻子还没能抢救回来,她弥留之际的遗言,是“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悲痛中的张良善在埋葬了妻子后,用两袋水泥和一些沙石,亲手给妻子立个墓碑……这坟前的凄怆一跪,即使时间久远,即使隔着屏幕,也不知瞬间击中了多少人泪点!张良善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他现在已经是阿里军分区的副政委,仍然奋斗在新藏线上。
▲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4280米)
这里安葬着对印作战以及因公牺牲、病故的烈士106名
高原上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全长4360公里,因筑路而牺牲的烈士就有3000多位,沿线有1300多座烈士墓和300多座无名烈士墓。包括汽车兵在内的高原军人,在地理极限,挑战着生理极限,真是拿命为中国守下了一片广阔江山!
无论是为小家拼搏在路上的勤劳百姓,还是为大家守护领土安全,保一方平安的高原军人,都值得我们致敬——人民创造财富,军队保卫人民,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永恒主题。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