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值得逛的四个胡同(名说北京第六期)
北京城旧时有两条丰盛胡同,东城和西城各有一条。其中东城的丰盛胡同南北走向,是热闹街区王府井地区的一条小巷,西城的丰盛胡同东西走向,地处贵人集聚区,胡同较大,名气也大。
东城的丰盛胡同——丰富胡同
东城的丰盛胡同在王府井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大草厂胡同,南止灯市口西街。据传,胡同是以明代一位公主的名字“丰盛”而命名的。清代乾隆时称风筝胡同,宣统后称丰盛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丰盛胡同同名,改称丰富胡同。胡同19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故居。当地人传,当年给老舍先生的信常常被错投到名气更大的西城丰盛胡同。
西城的丰盛胡同
西城的丰盛胡同,位于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区域中部,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东口为缸瓦市,西至太平桥大街,北面的兵马司胡同明清两代设有西城兵马司,“指挥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类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内外,各划境而分领之”,类似现在的派出所,再往北的砖塔胡同是目前记录中最古老的胡同,南面的粉子胡同是元代著名的花柳巷,也是关汉卿的家,再往南的辟才胡同传闻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
据胡同曾住民介绍,胡同名中“丰盛”或许有两个来源,一是明代熹宗皇上的乳母奉圣夫人,据传居住这胡同里;二是明成祖元年 (1403年)时封李彬为丰城侯,他的宅第或许在此,因此称丰城胡同。清代时误读为丰盛胡同。1990一2003年,胡同北侧西段拆除。
据当地居民回忆,胡同北侧除居民住宅,还有三所学校和一处机关大院。其中,三所学校由东向西依次是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北京丰盛中学、丰盛胡同小学。其中的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据说曾经是“女子第九中学”,六十年代后改成了“北京第四十二中学”,男女合校。文革之后,四十二中迁走,八十年代才又办起大学。胡同19号和21号是一个大院,就是这里指的机关大院,目前有国家档案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按照1965年之前的老门牌号码,这里曾经是丰盛胡同旧7号和旧8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前身是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成立于1948年5月23日,即党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时期。1949年3月,中直机关党委随党中央由河北迁至北平。进城后,中直机关就搬到了丰盛胡同。1951年初,丰盛胡同旧8号开始改造,中直机关就临时搬到了丰盛胡同旧47号院。
根据中直机关老同志回忆,47号院当时是一个非常规整的四合院。之前这个院子好像住了一个老中医,四合院前门开在了粉子胡同,后门开在了丰盛胡同。当时这个院子的正院有抄手游廊,后院有牡丹,芍药、海棠等多种果树和花草。后来担心照顾不好这批牡丹,牡丹好像被中山公园挪走了。
中直机关搬走后,这里一度成了中直机关的员工宿舍。
中直俱乐部
1951年7月,中直俱乐部正式交工。当时的俱乐部共计三层。顶楼楼顶上是一个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在上面进行体育运动。俱乐部交工后,现在的国家档案局办公楼才开始动工的。1952年,由于三反运动工程停工。运动结束后工程才得以复工。1954年大楼盖好后移交给了中直党委。中直俱乐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京城首屈一指的知名俱乐部。直到中共八大在新建成的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后,中直俱乐部的名气才逐渐变小。
据胡同居民回忆,当时常在傍晚时分会有电影或别的演出,但从不对外售票,都是机关内部的活动。胡同里的孩子,出于好奇,常常聚在大门口,想要进去,又苦于没有入场券,于是便乱起哄,总想抓机会混进去,如果不能得逞,就给剪票的人捣乱,搞一点恶作剧。
”
1965年至1980年,中直机关党委被撤销。198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1988年2月13日,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改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直属机关工委)。
目前丰盛胡同19号的办公楼共有四层。一二层为礼堂,三四层为办公楼。共有七十多间办公用房。礼堂是恢复中直机关委员会后新建的。后新建的礼堂为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所设计,当时先盖的礼堂,后建的办公楼。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在此办公,中直机关一些党内处级和副局级干部的培训工作都在礼堂内进行。
院内的丰盛胡同21号,目前为国家档案局办公地点。1954年,中央档案馆建成当时,抽调了中央中直机关秘书局、西北局等单位的人员进驻档案馆办公,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国家档案馆和中直机关合署办公的由来。
每个人的丰盛记忆是不一样的,欢迎在留言区,写出您脑海里丰盛胡同的模样。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