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

(2016年创作)

包头有个大盛魁,阿拉善有个祥泰隆,历史上这两家商号在口外有着极好的口碑,尤其祥泰隆,是阿拉善商业鼻祖,在阿拉善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1)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2)

作者与董培良先生在阿拉善发源地紫泥湖

接到董培良先生来阿拉善寻访祥泰隆旧址的消息,急忙驱车前往银川市接站。董培良先生75岁,平遥县西赵村人,曾任平遥县政协副主席,编著有《平遥古城文化史韵》等多部文史专著。这次偕夫人来内蒙古阿拉善盟寻访祥泰隆旧址是因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他是阿拉善商业鼻祖祥泰隆商号总管董氏家族的后人——祥泰隆第五位总管董枢嫡孙。促成董老此行是因为我的一篇文章。我把新近完成的文化散文《祥泰隆,浩瀚大漠的晋商传奇》寄给山西作家王芳女士,请她代为寻访董氏后人加以完善。不久即接到王芳女士电话,称已经联系到董培良先生,老先生有意去阿拉善看一看,问我能否安排接待。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3)

祥泰隆最后一任掌柜李光清(董培良 提供)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4)

祥泰隆第五任总管董枢之孙董培良先生回访祥泰隆发源地紫泥湖额肯衙门遗址

董老身材魁梧,精神矍铄,颇为健谈。相处虽仅三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晚的欢迎宴上,我请来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王秋才先生主陪。董老向王主席详细介绍了祥泰隆商号的兴衰历史及此行目的,称祥泰隆是连接阿拉善与平遥县的历史纽带,邀请阿拉善盟政协前往平遥县交流。

先有祥泰隆,后有定远营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5)

定远营复古建筑群

定远营古城是清代内蒙古西部的重要军事和商业重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陕甘总督岳钟琪奏请修建定远营城,控扼西北蒙古各部落往来道路及军事镇守。雍正八年(1730年)建成。现存的“定远营”碑记载:“贺兰山,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且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奉旨特设一营,名曰定远”。雍正九年(1731年),阿拉善第二代王爷阿宝征讨准噶尔叛乱由青海凯旋回来,清廷将定远营赐予阿宝。遂将阿拉善和硕特旗额肯衙门由紫泥湖迁至定远营,在定远营城内修建王府、寺庙。后经历代王爷不断修缮,定远营渐成规模。为安抚阿拉善和硕特部族,维护西北疆域稳固,清廷采用和亲政策,加强中央政权对西北蒙古各部的统治。自鹅掌公主下嫁阿宝王爷以来,清廷与阿拉善联姻29人次,其中包括皇族各亲王、郡王、贝勒家的12位公主下嫁阿拉善。这种联姻,加强了京城与阿拉善旗的联系,把当时的先进技术、生活方式和文化信息带到草原,推动了定远营自身的发展。定远营城池、民居、商铺等各项建筑大都模仿北京,因而被称作“塞外小北京”。由于额肯衙门的迁移,紫泥湖不再是阿拉善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各个商号陆续迁往定远营,其中祥泰隆、永盛合、兴泰隆、万泰永、兴泰合等家资本较大,形成新的商业中枢。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6)

定远营古城墙残迹

2006年,定远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始,阿拉善盟按照“修缮、复古、创古”的原则,实施定远营古城修缮工程,如今修缮工程接近尾声。祥泰隆商号的最后一位掌柜李光清是董培良的舅爷爷,1955年公私合营后李光清回到家乡平遥县,他给董培良讲了祥泰隆的一些往事。董老说,舅爷爷告诉他祥泰隆总号就在定远营东门外的南大街上。我陪董老夫妇游览了定远营古城。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7)

董培良先生游览定远营古城

站在定远营古城墙边上俯瞰巴彦浩特镇,我指着对面的太西国际大酒店告诉董老,那里就是祥泰隆总号旧址。1955年祥泰隆公私合营后改名为第一合作商店,一部分伙计跟着掌柜李光清回了平遥老家,一部分人则选择留了下来,成了阿拉善第一批商业职工。阿拉善盟知名书法家张鹏程老先生年轻时曾在第一合作商店工作过,他家里仍保存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和同事的女儿在原祥泰隆院内的照片底片。祥泰隆总号大院幸运地躲过了“文革”浩劫,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旧城改造的建设大潮中拆除了,成为阿拉善老一辈永远的回忆。

与我相关的几个碎片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8)

阿拉善祥泰隆号规残页(董培良 提供)

我和董老说,六十多年前你家是我家的财东。董老大吃一惊,急问何故。晋商的崛起不仅给山西带来了巨量的财富,而且也改变了当时人们“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以出门经商为荣。“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要发财,宁夏die(走)一回”。这些流传的俗语,道出了当地百姓的心声。攀亲结故、想方设法让孩子跟着旅蒙商当学徒,期待有朝一日能给家庭带来富贵和荣光。祥泰隆每年收学徒10名到30名,清一色平遥人,年龄15到20岁。三年学徒期内,除学会做生意、记账打算盘外,最主要的是熟练掌握蒙语和蒙古族风情习俗,否则,生意学得再精,也不予录用,或延期出徒,或另请高就,对任何人不例外。这种规定,保证了经商队伍的精干,克服了语言屏障,便于交流感情,容易入乡问俗,能更好地取得蒙民的信任,也使祥泰隆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后继有人,生意越做越红火。当然,要说祥泰隆的伙计全都是清一色的平遥人,也不尽然。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9)

第一合作商店职工的孩子在祥泰隆商号院内留影(张鹏程 提供)

祥泰隆的历任掌柜都是较为开明的绅士,招贤纳士,知人善任。号外的牧场、牲畜全都招揽邻县的民勤人看管、放牧,运送货物驼队的驼工也是招募民勤人和当地蒙古族牧人照看。也招收一些有营销或管理技能的外乡人参与号内事务的管理。不过,这些应招的外籍人一般是不能顶人力股的,拿的是固定的工钱,最少一年也能拿到五十块大洋。我是民勤人的后代。我的祖上和祥泰隆有些渊源。祖父弟兄五人,按照老家的叫法,我应该称他们大爷、二爷、三爷、四爷、五爷。祖父行三。

阿拉善阿虎是谁(阿拉善曾有个平遥祥泰隆)(10)

1955年,公私合营后,祥泰隆改名第一合作商店,图为职工张鹏程在院内留影(张鹏程 提供)

大约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爷、二爷、四爷从民勤向东徒步走出腾格里沙漠到阿拉善谋生,留下三爷、五爷在家种地尽孝。出走的三弟兄都念过私塾,能写会算,识文断字,很快就在当时定远营最大的字号祥泰隆谋到了差事,做了祥泰隆的伙计。大爷珠算极好,能双手打算盘,记得一笔好账,几年后做了祥泰隆的账房先生。二爷自小身子弱,到定远营没多长时日就病死异乡了。四爷最为精明,做了几年伙计,逐渐摸索了经商的门道,从祥泰隆辞工,和大爷合计着在银川城里开了个字号,名永胜魁,自己做了掌柜,据说生意还不错。如果大爷、四爷就这么四平八稳地把生意做下去,那我的家族必然会富甲一方。但是,命运造化,皆有定数,未来的劫数谁也不能预料。大概是在1948年,大战临近,宁夏王马鸿逵对宁、阿两地征收的赋税徭役愈发加重,祥泰隆被重重盘剥,风光不再,银川的“永胜魁”也濒临倒闭,大爷、四爷商量着回民勤老家去。那年初冬,先由大爷雇了十几峰骆驼,驮着弟兄俩十几年的积蓄和货物回家。就在大爷雇驼队出发的第二天,夜宿在腾格里沙漠一处名叫铁什干的地方。半夜帐篷倒了,有人隔着帐篷用刀捅死了他,然后驮上货物牵骆驼逃走了。更为不幸的是,四爷听说大爷过世,东西没能到家,急火攻心,口吐鲜血而亡。三爷曾四处寻找打问过商旅过客,希望能找到杀人元凶。那时候阿拉善匪患严重,德王的散兵游勇到处打劫,还有贺兰山上的山大王郭栓子,似乎都有这个可能。当然,也不排除同行者见财起意杀人劫货。然而,三爷的努力终究是空,再也没有见到与大爷、四爷最后接触过的人。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三爷举家逃难到曾经谋生活的阿拉善地区,最终落户在吉兰泰苏木哈图呼都格嘎查。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阿拉善沙漠里。从小听老人们讲,村前的麻蕖蕖滩(麻蕖蕖,即苦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的父辈以此果腹)上有个祥泰隆,早年是地区最热闹的地方,方圆数百里的牧人们骑驼马去那里采购生活必需品。那里也是驼队商旅的重要驿站,运盐的驼队从吉兰泰盐湖出发必须在麻蕖蕖滩停留补充水,祥泰隆该处分号是吉盐南运的第一处驿站。我刻意去寻访了祥泰隆吉兰泰分号的遗址。其实,就在我熟悉的郭喜珍老人畜群东南约500米处,被一片茂密的扎干林包围着。房屋虽已倒塌,但遗迹保存还算好,东西长八九米,南北入深五六米,应该是三间屋子的规模。房屋东墙下有一扎干柴垒砌的圆形牲口圈,并不是很大,直径也就十来米。郭老说,屋后原来还有一个菜园子,菜园子里有一口井,还种了一些树。如今菜园子已经看不出早先的模样了,先人们手植的树木一棵也没留下,几棵扎干倒长势很好。水井在那棵最为茂盛的扎干底下,后人用水泥把井口封死了。颇为意外的是,郭老说这里还有一个麻钱子窖。麻钱子是我的乡亲对古铜钱的俗称,我迫不及待地催促老人带我去看。古钱窖在祥泰隆商号遗址西边三百米处的一个沙沟里,五六十平方米的范围内到处散落着严重锈蚀的古钱残片。听老人讲,古钱窖三米见方,六七十年代他家曾装了好几麻袋,交给了大队供销社。后来有人慕名来这里探宝,却很少找到完整的钱币。古钱窖的发现,印证了这里曾经有一家经营较好的商号。历史不容揣测,可我还是不由得想,是什么人埋下了这批宝藏,又是什么原因没有及时起出?战争,匪祸,还是其他原因?我捡了一些锈结在一起的古钱坨,估计当年是串在一起的。古钱残片上隐有文字,只是已经锈蚀得难以辨认了。突然发现这里的古钱残片全都是铁质的。我在这片区域来回勘查好几遍,满地都是黑色红色的铁锈,居然没有看到丁点的绿色。询问郭老,笑言当年起出的钱币都是铁质,人家说是假货,所以当废铁交给供销社了。不由纳闷了,在和罗理驻牧阿拉善之前,这里几无人烟,祥泰隆的历史最多也就三百年,上限为清乾隆时期,下限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期间通用货币以铜钱和银元为主,这里怎么会有大量的铁质钱币出现?通览中国古代货币史,大量使用铁币只有西夏时期,西夏少铜,故冶铁铸币通货天下。如今西夏铁币已是泉界珍品一币难求了。与定远营一山之隔的银川市就是历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十公里。曾经,阿拉善地方也是西夏王朝的辖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受其影响是肯定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阿拉善额济纳旗黑城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当然,这与本文主题无关,我只是猜测,也只能猜测了。是否,阿拉善的商业历史还需往前推?或者,埋藏这批宝藏的另有其人,与祥泰隆无关?我是不大认可假币之说的,主要是因为铁币在祥泰隆经营期间不是通货也没有必要造假,祥泰隆的经营理念是随俗、诚信、友善,经营方式以换购、赊销、代购为主,将收购、换购的畜产品及地方特产运送到内地销售变现,在阿拉善货币流通相对较少。而且,蒙乡居民性格虽然憨厚实诚,却并不好欺骗,金银铜铁还是分得清的。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一些未解之谜,这也给我们研究历史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