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里面什么算直接证据(法律中的证据是什么)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你说话要讲证据”这类话,证据是什么?有哪些属性?这是法律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篇文章带大家弄明白这些问题。

接下来几期文章的大概内容则会包括证据的基本原则,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分类,证据的规则,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过程,证明标准来跟讲述,尽量明白易懂,同时会转发一些专业性理论性比较强的文章。

法律里面什么算直接证据(法律中的证据是什么)(1)

证据的定义

“证据”是证据法和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但是人们对其理解不一致,这是毕竟法学界的各种理论派系本身也在不断争论。

学术界对于证据的定义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包括“事实说”“原因说”“材料说”“信息说”和“统一说”。

同时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证据法》,关于证据的法律规定都是来自《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由于刑事诉讼往往涉及到证据更多,所以《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也更多,在法学院校里,开设证据法学的老师一般也都是研究刑事诉讼法的老师。

我国《刑事诉讼法》采用材料说,认为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某种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和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的属性

学习法律的很多概念时都会先研究其属性,在学习证据的相关知识时也是如此。

证据熟悉也是有许多理论争辩,我们这里不过多讲述,直接讲述通说“三性说”的观点,即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客观性也称真实性,是指证据本身以及作为证据内容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即证据必须客观存在,不能是想象出来的。

关联性也称相关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联系,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证据的关联性是采纳该证据的前提,不具有关联性的材料,在法律上不具有可采性。

合法性也称法律系,是指证据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由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保全、查证和运用。

证据的属性在后面讲证据规则时也会用到,跟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都有关系,以后都会持续讲到。

结语

本篇文章到此结束,后面会按时跟大家分享证据的法律知识,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感谢大家的关注。

法律里面什么算直接证据(法律中的证据是什么)(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