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的养殖特点是怎样的(赤眼鳟人工池塘生态混养繁育技术)

赤眼鳟人工池塘生态混养繁育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赤眼鳟的养殖特点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赤眼鳟的养殖特点是怎样的(赤眼鳟人工池塘生态混养繁育技术)

赤眼鳟的养殖特点是怎样的

赤眼鳟人工池塘生态混养繁育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习性

赤眼鳟多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水域中,善跳跃,在繁殖季节有集群现象。除新疆和青藏高原外,赤眼鳟在全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

1.2 食 性

赤眼鳟是以食用水草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通常在江湖沿岸带觅食;在人工养殖时,赤眼鳟经驯化可吃食人工配合饲料。

1.3 繁殖习性

赤眼鳟2龄个体性成熟;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盛产在6月;赤眼鳟的产卵场一般在长江支流沿岸水草茂盛的水域,有时也在浅滩砂砾上产卵;卵浮性。

2 亲鱼培育

2.1 亲本采集

自2015年起,每年冬春季节在淀山湖水域采集1~2龄的野生赤眼鳟,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活力较好,采取带水操作、活水车充氧运输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赤眼鳟性情急躁、善跳跃,建议野外收集时动作轻柔,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3 产前强化培育

每年2月将赤眼鳟亲鱼集中在产前培育池中,产前培育池在放养亲鱼前需用生石灰消毒,且放养前亲鱼用4%的食盐溶液浸浴5 min。产前培育池应保持池水深在 1.2 m 左右,赤眼鳟每 667 m 2 放养密度为400~600尾,采用雌、雄亲鱼同池培育,以便集中催产。产前培育池要求做到专人投喂和管理,除投喂混养鱼专用配合饲料外,还要搭配投喂适量浮萍、水葫芦等青饲料,以促进赤眼鳟性腺发育。一般4月以前,每天中午投喂1次;4月以后,每天投饲2次,上、下午各1次。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产前培育池水质,保持水质肥、活、爽,水体透明度保持在 25~30 cm。3 月起,每 3~5 d 冲注新水1次,每次水深5~10 cm。视水质情况定期冲水、换水或开动增氧机,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并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 5.0 mg/L。

3 人工繁殖

3.1 亲鱼选择

5月中旬,拉网检查亲鱼发育情况,当大部分亲鱼已成熟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成熟的亲鱼选择标准为:在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雌鱼体表无明显的追星,但腹部显著膨大且柔软,翻转鱼体,可见生殖孔红肿,卵巢轮廓明显;性成熟的雄鱼有明显的追星,腹部膨大不明显,体形较雌鱼瘦小些,成熟度好的雄鱼轻压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在正确鉴别成熟亲鱼的基础上,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个体较大且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进行药物催产。在生产中发现,2龄的赤眼鳟即可达性成熟,但初次性成熟、个体较小的亲鱼,不仅怀卵量少,且所产出的卵粒也较小,这与宋新成 [7]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要获得优质受精卵,应选用3龄以上的大个体赤眼鳟亲鱼进行催产。

3.2 人工催产

5月中下旬,当水温达22 ℃以上时,对性成熟的赤眼鳟亲鱼采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进行二合一激素注射催产。采用胸鳍基部一次注射,雌鱼每 1 kg 体重注射 DOM1.5~3 mg LHR-A2 10~15 ug,雄鱼剂量减半 ,注射时间为16:00~17:00。注射后将亲鱼按雌、雄比 1:1 配组放入经过消毒的产卵池。产卵池要保持微流水状态,水的交换量应控制在 1~2 m 3 /h,在水温 22~24 ℃时,经 7~8 h后,即可见亲鱼发情追逐。此时为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应适当加大水的交换量,并注意观察亲鱼发情和产卵情况,发情产卵持续1~2 h,直至凌晨1点左右。当亲鱼产卵授精后移出亲鱼,并注射复方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护理,注射剂量为每1 kg体重4 000个国际单位。据试验,采用此方法进行人工催产,亲鱼按催产药物试验剂量注入药物到达效应时间后,均能使赤眼鳟成功产卵,且催产率达 100%。

3.3 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可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孵化环道和孵化桶在使用前要用浓度为20~3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清洗。由于赤眼鳟的受精卵较为细小,呈漂浮性,孵化水的流速以看到卵粒上下翻滚为适,鱼卵脱膜后则要适当减小流速。孵化阶段,每天 8:00和 14:00各测 1次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水温;仔鱼没有孵化出膜前,每天需及时清理排水口,防止死卵堵住排水口;直至仔鱼开始孵化出膜时,不再清污。在水温22~24 ℃的条件下,经70 h左右受精卵即可孵化出仔鱼。发现仔鱼开始平游后,收集仔鱼,统计仔鱼数量,计算出苗率。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确保水质清新,水流通畅。仔鱼出膜后3 d左右转为混合营养阶段,此时可投喂开口饵料或转到室外池塘培育夏花。据试验,赤眼鳟的受精卵在孵化环道的孵化效果要好于孵化桶。建议尽量选择孵化环道进行孵化,以提高孵化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