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13(毛泽东诗词鉴赏13)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川入黔的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机会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强令主力红军进行"甬道"式防御战,庞大的中央机构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 西地区转移,致使中央红军在短短三个月中遭到严重损失,同出发时的八万人锐减为三万。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说服中央军委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在贵州北部、四川东南部),占遵义,党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领袖地位。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央红军越娄山关,一渡赤水(在贵州、四川边境),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因蒋介石急调四十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同志遂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于2月下旬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取遵义,歼敌二十余个团,赢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后,又于3月中旬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于3月下旬四渡赤水,进逼贵阳。当蒋介石慌忙调集云南军阀部队来贵堵截时,我主力红军却穿过滇黔公路,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将几十万敌军远远地抛在了后边。此词即作于当年2月26日红军前锋重占娄山关后,中央领导机关在跟进途中再过此隘之时。毛泽东同志1958年12月21日批注道:"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遍诗刊》1957年1月号。
【赏析】
此词以悲壮凝重的笔墨描绘了红军进军和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发了诗人在征战中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正视困难的革命情怀。
上片写红军向附着要隘进发途中的艰苦情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自然景观。西风凛冽,雁声穿空,寒霜凝地,残月悬天,构成了一幅铁铸似的清晨拂晓的凄冷的画面。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加重了词的悲凉凄清气氛。这里西风的肃杀,长空的迷茫,雁鸣的凄厉,寒霜的湿重,清晨的清冷,晓月的淡白,诸多景物相互组合烘托,产生深重的悲壮和苍凉感,不仅点明了进军娄山关的季节气候和时态,而且凛凛然再现了声色俱厉、春寒料峭的阴惨酷烈的景象。这景象通过感觉、听觉、视觉构成召人入境的力量,变幻出"风声鹤唳"的艺术效应,陡然产生于惨酷险恶中"背水一战"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霜晨月",固然是因词调格律句式要求面出现的叠句,可是这一重复却又承上启下,
恰到好处地再次强调进军的险恶环境,烘托出红军戴月履霜、顶风挺进的英雄形象。战马在崎岖不平的群山乱石间行进,急速而杂乱,蹄声错杂可闻;军号为凛凛冽的西风所切割的撕裂,若断若续,其音低沉而悲壮。蹄声"碎"号声"咽",一阵阵一声声,远远近近,汇成进军的交响,沉郁地回荡在霜重寒凝、肃杀冷落的晨色中,生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荆轲《易水歌》)的悲壮格调。于是,铁军刚毅沉着的军容、哀兵慷慨壮烈的意志,立即浮现于读者眼前,动人心魄。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环境中,抢关夺隘,志在必得,绝处逢生,志在必胜,红军战士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该是何等壮烈!
下片写胜利跨越娄山关后的豪情以及迎接新征程之艰辛和充分的精神准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换头处一笔跳开,不写抢关夺隘的恶战过程,而是直书跨越娄山关的胜利。这里用议论入词,遒劲有力,兴会淋漓,既是战斗豪情的抒发,也是全词英雄主题的升华。想那娄山关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这种地势,直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时又为贵州军阀王家烈重兵把守:右翼的山,一律是悬崖绝壁;中间的路,敌人火力封锁了;娄山关的点金山之高、之尖、之陡、之大、之不易攀登,是足以使敌人有恃无恐的。娄山关真当得起"如铁""雄关"之称!可是在英勇的红军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照样慷慨壮烈地跨越过去了!"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从头越"三字重复(也是词律的要求),意味深长,险关要隘跨越过去了,从此又面临新的起点和征程,革命的前景在哪里,红军的命运吉凶如何,词人在沉思中举目远望,但见群山绵延起伏,果真是山里山,山外山,山叠山,山天山地,酷似波涛翻卷的大海。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天边无垠,革命的征程是那么的遥远,将面临多少艰难险阻啊!再看那夕阳,沉落在丛山间,宛如殷红的鲜血,苍凉惨烈。革命原本就是伴随着铁与火的争战,意味着流血牺牲,而今新的革命征程不正需要继续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吗?词以写实兼带有象征意义的景语作结,创造出深沉的意境,昂扬中交融着冷峻和沉重,苍凉悲壮,读之令人动容,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郁炳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