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七言绝句有哪七首 杜甫这首诗是七言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大历元年,杜甫寓居在夔州西阁,当时朝政日非,西川军阀连年混战,外又有吐蕃军队不断地侵扰蜀地,而杜甫本人,也是风烛残年、穷困潦倒,他的一些好友们,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孑然一身的杜甫,心情自然无比沉重。
这年冬天的某一日,杜甫看到阴沉的天空,知道大雪将至,有感于国事、家事、身世,不禁泪流满面,这天晚上,他写下了一首异常沉痛的七律诗,便是下面这首著名的《阁夜》。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点明时间和天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上半联是说,又到了一年将暮的时候,冬日里昼短夜长,让人觉得时光荏苒,仿佛一天很快就过完了;下半联笔锋一转,写广阔的霜雪,将视线转到了更加宏大且抽象的景象中,让人感到一种天涯沦落的寂寥感,这正是杜甫此时的心境。诗人面对凄凉悲怆的岁暮夜景,在寒风中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只不过太沉重、低沉些了。
颔联继续承接夜景而发,写诗人在夜晚的所见所闻,“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诗人先以声音入手,写五更鼓声,古代军中的鼓作用很大,不仅能够报时,还能够配合号角发布军令,冬日的夜晚更见寂寥,所以鼓声听来更加沉闷,五更之时,正是天色将明未明,这个时候的号角和鼓声,更显得悲壮感人,杜甫能够在此听到鼓声,暗示了夔州一带并不太平,军队活动频繁,这就更增添了一番悲壮。
而在鼓声之后,杜甫接着写星河满天的景象,堪称奇对,岁暮风雪之后的天空显得更加澄澈,黎明前天空中的群星更加参差璀璨,映照在三峡之上,好像漂浮在江流中,摇曳不定,堪称壮观!后人评价这一句,用“伟丽”二字,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颔联的妙处,在于诗人将对时局的关心和三峡壮美的夜景有机结合起来,绘声绘色且不着痕迹地为我们表现了出来,并能带给人一种苍凉辽阔、悲壮无比的情怀,让人印象深刻之极。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佛晓时的景象,因为战鼓声起,战斗将要打响,所以引起了千家万户的恸哭声,这哀声传遍四野,何其凄惨!夔州本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处,当地的渔樵土人时不时传来阵阵“夷歌”,与千家万户的恸哭声一起,传到杜甫的耳中,更增数倍的悲壮感,也让晚年的诗圣更加伤感。
因此末尾引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天色大亮,诗人极目远眺,隐约中看到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诸葛亮、公孙述之流的英雄人物,在蜀地建立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堪称英雄也,但他们如今在何方?不过是一抔黄土、一堆枯骨、一段故事罢了!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最终都归于尘土,只好任其寂寞,如古代的英雄志士,也不过是寂寞身后事,那么此时诗人的孤独,又算得上什么呢?
俗云“哀莫大于心死”,读杜甫尾联这两句,真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沉痛,但忧伤悲愤、低沉悲哀,只是表面现象罢了,杜甫骨子中,无疑还怀有一腔“致君尧舜”的伟大志向,但无奈现实缕缕受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才是杜甫的心情。
杜甫的这首诗,是他七言律中的典范之作,诗人通过对夜宿西阁时所见所闻的描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蕴藉其中,从黄昏夜雪到五更鼓角,从三峡影动到人事音书,那种俯仰今古的苍凉意境和雄浑气象,仿佛将整个宇宙都囊括其中,所以,杜甫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明代桂天祥认为“全首悲壮慨慷,无不适意……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且盛赞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可见评价之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