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为什么是好官(了不起的吕夷简)

吕夷简为什么是好官(了不起的吕夷简)(1)

1

一代名相吕蒙正告老还乡之后,宋真宗曾亲临其府邸,进行亲切慰问,并问他儿子中哪一个才堪大用。

这位以大度著称的老宰相说:我的儿子都是平庸之辈。不过我有个侄子,叫吕夷简,有宰相之才。

在吕蒙正向宋真宗推荐时,吕夷简已经于十年之前考中进士,并长期在地方任职,级别虽低,但颇有成绩。在获得推荐之后,吕夷简开始进入宋真宗的干部考察名单。

经过一番考察,宋真宗对吕夷简印象不错,开始迅速提拔,从地方调到中央,并安排他出使辽国。

看宋朝很多名臣的履历上,都有出使辽国的经历。辽国是宋朝最重要的邦交国,能奉命出使辽国,证明其在才干、学识、形象、交际等各方面都是人中翘楚。对于宋朝的高干,没有出使辽国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出使回来之后,吕夷简青云直上,很快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就是担任首都市长,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一名朝廷重臣。

2

宋真宗不久就去世,宋朝政局进入多方势力角逐的阶段。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登基,刘太后垂帘听政,宰相丁谓大权在握。刘太后与丁谓这对政治盟友开始了权力之争,而副宰相王曾等人则伺机而动。

最高层的权斗一触即发,有人会一步登天,有人会万劫不复。而吕夷简表现出一名政治老手的洞察力,在波诡云谲的朝局争斗中,他始终站在最正确的位置上。

吕夷简先是坚决支持王曾,扳倒了宰相丁谓,他荣升为副宰相,然后又升为次相。

而下一步,他要在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找一个最恰当的位置。王曾就是反对刘太后僭礼,而被贬出朝堂,他决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

吕夷简的策略就是,对于刘太后,他坚决逢迎;对于宋仁宗,他坚决保护。刀切豆腐两面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光刀面油滑就可以,刀刃还得锋利。

刘太后过生日,吕夷简和宋仁宗率领文武百官到天安殿朝贺,恭祝老太后生日快乐,大大满足了她的武则天梦想。

刘太后的侄子去世,死后的恩典大大越规。御史们看不下去了,上书反对,吕夷简迅速用强硬手腕弹压下去。

刘太后要穿天子服饰去拜谒太庙,那就让她穿吧。吕夷简作为百官之首,绝口不提反对意见。

这样的软骨头宰相,会不会让小皇上很恼火?不会,吕夷简对宋仁宗,可称得上居功至伟。

宋仁宗并非刘太后所生,其生母是一名姓李的妃子。刘太后担心宋仁宗获知真相会背叛他,于是她从宗师子弟中选了一个名叫赵允初的孩子,把他养在宫中。这个赵允初算是宋仁宗的替补,一旦宋仁宗令她不满,就会被取而代之。

这一次,吕夷简不再含糊。他坚决劝说刘太后让赵允初离开皇宫。在吕夷简入情入理、反反复复的劝说下,刘太后终于下旨令赵允初出宫。

这是解除了悬在宋仁宗头顶的一柄利剑,宋仁宗怎能不对吕夷简心怀感激。

3

而安葬李妃一事,更能展示出吕夷简的眼光长远、深谋远虑的一面。

李妃去世,刘太后打算把她以普通妃子的身份,草草安葬了事。

吕夷简去见刘太后,动问李妃去世之事。刘太后恼怒,质问道:“你想离间我们母子吗?”

吕夷简说:“我是为太后着想,太后不想他日保全刘氏家族吗?”

刘太后也明白,自己不是皇上生母,在她死后皇上终究会知道。如果皇上发现生母被草草安葬,怒火岂能不发泄在刘氏族人身上。于是,她同意厚葬李妃。

吕夷简为什么是好官(了不起的吕夷简)(2)

在安葬礼仪上,吕夷简一反平时灵活无原则的作风,始终据理力争,再次触怒刘太后。

吕夷简十分强硬地说:“李宸妃是皇上的生母,如果丧不成礼,日后必会有人受罪牵连,到那时莫怪我今日不说。”

刘太后最终妥协,礼葬了李妃。

果不出吕夷简所料,刘太后一去世,就有人告诉宋仁宗,其生母是李宸妃,并说她可能是被刘太后毒害的。

宋仁宗悲愤交加,他令人打开了李宸妃的棺材,以察实情。棺材里面有水银保护,逝者面色如生,遭毒害而死的谣言不攻自破。而且,李宸妃是身穿皇太后服饰被安葬的。

见到这一切,宋仁宗方才平息了心头的愤怒。刘太后死后之封号,刘氏一门之地位,这才得以保全。

而当时李妃葬礼的志文是晏殊所写,其中提到李妃“无子”。晏殊以后因为此事被弹劾,再度激起宋仁宗的怒火,把他贬出京城。

从这个角度看,吕夷简不但保全了刘太后,也保全了自己。

4

刘太后一死,宋仁宗就开始亲政,吕夷简当然是头号重臣。吕夷简要巩固自己的相位,谁产生威胁,他就让谁出局。

他当首相的时候,李迪担任次相。李迪也是老资格,对朝廷的大政方针当然侃侃而谈,令吕夷简心生不满。

李迪的儿子很有谋略,是李迪的核心幕僚。吕夷简就对李迪说,令公子是大才啊,大才就要大用。现在某地有个重要职务,令公子很适合,就让他去任职吧。

李家父子都很高兴。待李迪的儿子离京任职,吕夷简就开始对李迪下手。他抓住一桩案子,指使御史们弹劾李迪。就这样,三拳两脚,李迪就从权利的舞台上出局了。

5

宋仁宗要启用年轻干部,提拔宋庠进入中枢,担任副宰相,并对其十分信赖。

吕夷简又开始动起了心思。正值宋夏战争期间,前线的范仲淹私下与西夏通信谈判,朝臣获悉后,议论纷纷。

吕夷简摆出一副十分震怒的样子,对宋庠说:“人臣无外交,他范仲淹竟胆敢如此行事。”

宋庠认为吕夷简要把范仲淹治以重罪。宋仁宗召开中枢会议,讨论该如何处置范仲淹。宋庠到底年轻,旗帜鲜明地说当斩。

其他重臣力谏不可,这明显处罚过重。宋仁宗见吕夷简不开口,就问他什么意见。老吕很从容地说道:“我认为对范仲淹略加惩处就可以了。”

宋庠傻眼了,他自己挖坑自己跳。不过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朝臣们听说宋庠居然提议要杀范仲淹,举朝哗然,都纷纷弹劾他说话不负责任。

就这样,宋庠被贬到扬州去了。老吕不动声色之中,又胜一局。

6

吕夷简就是权力场上的斗战胜佛,被他斗下去的,光宰相级别的就有李迪、王曾、张士逊、任布、宋庠等一串名单。

吕夷简打击政敌,不用蛮力,总能精准地找到打击点。当初范仲淹联合一些御史弹劾他专断横行,排除异己。老吕却随手给范仲淹扣了一顶朋党的帽子,轻松获胜。

朋党这顶帽子几乎伴随了范仲淹的余生。宋仁宗想重用范仲淹又不敢过度放权,始终担心范仲淹结党。

按说,这样的吕夷简,终有一天会被宋仁宗看清真面目,也终有一天会被政敌反杀。

但是,吕夷简在官场上虽然也有挫折的时候,不过整体算得上春风得意,最后还光荣退休。退休后,也没有人趁机去攻讦他。他去世时,宋仁宗很伤心,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以后他还配享仁宗太庙。

吕夷简能安全着陆,主要因为他有两个优点,一是不误正事,二是留有余地。

7

吕夷简长于权术,手段老辣,但是在关键问题上,他没有因为私心杂念而耽误国事。

前期他逢迎刘太后,让一些正直的大臣觉得他没有节操。但是吕夷简保护了宋仁宗,也维护了帝后之间的团结。

后期他排斥异己,但是在与辽国的谈判、与西夏的战和这些大事上,他在大政方针上没有失误,称得上老成谋国。

吕夷简为什么是好官(了不起的吕夷简)(3)

留有余地,这又是吕夷简的一大长处。

宋朝虽说不杀士大夫,但是把罪臣发配到岭南、海南,也算是要人半条命。

之前,赵普和卢多逊斗法,卢多逊失败,被流放崖州,也就是海南。而寇准与丁谓争斗,两个人先后出局,都被流放到海南。

在吕夷简之后,奔走在去往岭南、海南的这条路上,有蔡确、苏轼、苏辙、章惇等名臣,简直是络绎不绝。

但是,吕夷简打压政敌,总是留有余地。他的原则是把对手打下权力的擂台即可,不会挖空心思致对手于死地。

他不赶尽杀绝,政敌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因此,当他退出权力中心的时候,政敌们都会收手。

范仲淹算是吕夷简最不好对付的一个政敌,吕夷简一次次把他打下擂台,范仲淹却一次次咸鱼翻身,重新登上擂台。

就算这样,在宋夏战争期间,宋仁宗要启用范仲淹,吕夷简不但支持,还建议升职重用。到他退休离开相位的时候,还推荐范仲淹入朝辅政。

范仲淹最后也不得不佩服吕夷简,还专程到他府中拜访,聆听教诲。吕夷简死后,范仲淹还写文章怀念。

8

吕夷简有手段灵活的一面,也有立场坚定的一面;有油滑的一面,也有锋利的一面。他是一个精通权术的老官僚,也是深谋远虑的一代名相。

正是因为他深谋远虑,才使得他在使用权术方面有了节制。他最后能全身而退,也受益于此。

官场抑或职场,竞争是难免的,斗争也是难免的。不过,能做到像吕夷简那样,不误正事和留有余地,这也算是守住了底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