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的杨家将全集(常征)

上承宋金,元代的杨家将故事,大致仍以三种形式流行,即:民间口头传说、曲艺、戏剧。其中,口头传说和曲艺中的此等故事,文字记载下来的,今已不存,所存者唯有戏剧。

元代戏剧分为北曲、南曲两种。以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而论,北曲远逊于南曲(因为北曲是适应于文化较低、社会落后的蒙古人的作品)。由于剧本多已散佚,演杨家将故事的,究竟有几多,也已不得知:现在还能知道的,也多是只存其名,计有下列四种:

(一)《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旧称《谢金吾》;

(二)《私下三关》;

(三)《昊天塔孟良盗骨殖》,旧称《昊天塔》;

(四)《孟良盗骨》。

真实版的杨家将全集(常征)(1)

《私下三关》的作者,钟嗣成《录鬼簿》谓为王仲元。《谢金吾》作者,《曲海总目提要》说是无名氏,余嘉锡先生据剧中杨六郎科白:“我要私下三关,探视母亲,去走一遭”,断定与《私下三关》为同剧之异名,从而认为其作者亦即王仲元。然而该剧篇末题目正名为《杨六使私下瓦桥关,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并无“三关”字样,是其与《私下三关》并非一剧,作者亦当以无名氏为允。元明戏剧常有故事以至题名相同而作者非一的现象,《昊天塔》与《孟良盗骨》即为一例。两剧演的,都是杨业尸骨被辽人悬置昊天塔上,杨延昭命孟良盗回的故事,前剧作者为朱凯,后剧作者则为关汉卿。

除此四剧以外,《永乐大典》目录卷五十四,二万零七百四十条杂剧五,列有《孟良盗骨》一剧,《永乐大典》成于明初,其所收杂剧当是前朝作品。这儿的《孟良盗骨》如果不是出自朱凯或关汉卿,就当是演同一故事的另一脚本。

明代戏剧上承元曲,也有一些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本。《六十种曲》中虽未收罗此种剧目,而《元明孤本杂剧》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则有《开诏赦忠》《活拿肖天佑》《破天阵》三剧。据该书《提要》说,这三剧都“事本杨家将小说……文亦平庸无胜处……当是伶工笔墨”,自非元曲——剧中遍是“番贼”“番寇”“番奴”“北番”“丑虏”,“腥毡”等字样,在蒙古贵族刀剑下生活的元代艺术家们,也不可能这样不顾忌讳。故虽不明其作者为谁,也可以断定是明代作品。

真实版的杨家将全集(常征)(2)

《开诏救忠》,题目正名《杨六郎报仇雪恨,八大王开诏救忠》。演的是潘仁美挟私谋害杨令公,令他在黑道日出战。令公被困虎口交牙峪,七郎突围求救。仁美不发一兵,反将七郎乱箭射死。令公待救不至,势穷力尽,撞死李陵碑下。六郎突围入京告状,八大王赵德昭奏派党彦进往代仁美。仁美及其党贺怀简、刘君琪至京即被逮入狱。寇准审问得实,论斩,适逢郊天大赦。六郎痛父仇不报,哭诉于八大王。八大王佯怒而下之狱,密示以狱中杀潘仁美等三人。然后八大王始开读大赦诏书,免六郎擅杀之罪。

《活拿肖天佑》题目正名《杨六郎枪挑耶律灰,焦光赞活拿肖天佑》。演的是辽军攻宋,杨延朗出战枪挑辽大将耶律灰,焦光赞计擒辽元帅肖天佑,大获全胜的故事。

《破天阵》,题目正名《韩延寿索战赌三筹,杨六郎调兵破天阵》,说杨景因杀谢金吾全家,贬在汝州。王钦若矫诏杀六郎,太守胡祥杀死囚以代,而藏六郎于地窖中。辽将韩延寿闻王钦若密报,以为杨景已死,即发兵攻宋。其军师颜洞宾摆天阵,屡败宋军,困真宗于铜台。苗士安夜观天象,知杨景将星未落。寇准派呼必显突围召景。杨景于是率其将孟良、焦赞,岳胜及其子杨宗保赴铜台,破天阵,擒颜洞宾,大败韩延寿。

除去这三剧外,明剧中演“杨家将”的,还有《黄眉翁》、《金牌》、《三关记》、《金锏记》、《焦光赞建祠祭主》等脚本。

《黄眉翁》,全名《杨郡马赤心全忠孝,黄眉翁赐福上延年》。说的是杨景镇守瓦桥关,思念老母。值母寿诞,由寇准代奏,得回京探母祝寿。仙人黄眉翁感景忠孝,以延年酒、仙桃上寿于佘太君。该剧,据万历四十三年刊《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封面标题云:“本朝教坊编演”(见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卷三注)。

《金牌》见祁佳彪《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祁氏列之于明剧品下,说是“叙杨延昭事”。因剧本已不传,故事情节不得而知。

真实版的杨家将全集(常征)(3)

《三关记》,据《曲海总目提要》说,“明施凤来撰。凤来,平湖人,万历丁未会元,天启、崇祯朝官至大学士”。该剧是取元曲《谢金吾》故事编成。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六郎私下三关、焦赞杀谢全家,俱同《谢金吾》,以下为施氏自撰。说是八大王德昭奏请赦延昭死,充军汝州。钦若欲暗害延昭。知州胡瑗以子代,令延昭避祸远走。延昭至五台山,访见五郎延德。王钦若投书肖太后,为岳胜截获。佘太君及延昭妻因天波楼被烧,也走寻五郎,至三关。岳胜、孟良起兵为六郎报仇,途遇佘太君,迎入营中,而六郎妻柴郡主走失。佘太君劝孟、岳回师。胜还涿州,良入太行。胡瑗升潼关安抚使,遇柴郡主,偕回任所。肖天佐题诗八句,假作民谣,言有天生祥瑞。真宗被诳,驾幸澶州。八大王、寇准谏,不听。至,即为辽军所围。呼延赞突围入京求救。八大王知延昭未死,问于胡瑗,即亲赴五台访寻延昭。延昭于是往邓州招焦赞,太行招孟良,涿州召岳胜,一同领兵赴救。途遇胡瑗为辽将土金秀追赶。延昭生擒土金秀,大败辽军,直抵澶州城下。王钦若事败逃走,杨延昭追擒之于宋辽边界之沙河。

《金锏记》,全名《金锏记,六使私离三关》,见录于《摘锦奇香》(王鲁古《明代徽调戏曲散韵辑佚》引)。该剧,在《八能奏锦》剧目中讹为《金箭记》。其故事情节大致与《《谢金吾》同,作者不悉为谁。

《焦光赞建祠祭主》,全名《三关记,焦光赞建祠祭主》,存于万历元年刊《词林一枝花》中(见王鲁古《明代徽调戏曲散韵辑佚》引)。故事情节不详。

元代曲艺中的“杨家将”故事虽因脚本不存,无从知其多少,而明代则为曲艺中的重要节目。兹举数端,以见大略:

(一)1967年上海嘉定县宣昶夫妇墓中出土的唱本《包龙图断白虎精传》谈到宋代“有德”的大臣说:

“文官只说包丞相,武官好个姓杨人”。

(二)刘元卿《奕贤编》卷三云:

“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弹者说杨文广被困柳州城……戚然踊叹不已”。

(三) 蒋一葵《长安客话》云:

“今唱本称杨家砦四面皆水,有六十里暗桩,独杨氏马习行之,他马奠能近”。

(四)钱彩《说岳全传》云:

“却说牛皋跟了那两个人走进围场,举眼看时,却是一个说评话的……说的是《北宋全枪倒马传》的故事,正说到……八百里净山王呼必显……骗出重围,来到雄州,召杨令公父子九人领兵来到幽州解围。此叫作八虎闯幽州杨家的故事”。

(五)《雄县志》引边连宝诗云:

牢落三关古战场,延昭事业瓦桥霜,

可怜野调盲词里,附会犹能说六郎。

宣昶是明代中叶人,其墓中唱本皆为明成化年间刊刻。刘元卿是明嘉靖间人,蒋一葵是万历间人,他们所说的自是亲见、亲闻,钱彩、边连宝虽清初之人,其作品则为明代作品之改编——《说岳》改自明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边诗改自《秦輶日记》曾引元明人诗。这些诗文中所说的“打谈”“唱本”“评话”“村鼓盲词”演述的故事,都是明代“杨家将”的曲艺。

真实版的杨家将全集(常征)(4)

至如山西、河北、山东、陕西、云南,贵州、广西、福建,甘肃,安徽,江苏、四川等地有关杨家将的民间传说,流行至明代而收入地方志的,为数就更多,即不烦一一例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