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古镇(聚淳风为地集古朴为乡)
八月,夏风燥热,秋至未至。城市的车水马龙,拥挤又匆忙;霓虹灯下,闪烁的是一个个浮躁的夜。简单的生活,淳朴的情感,似乎在很久前我们便不曾感受到了。
我和小伙伴背上行囊,准备前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感受苗家风土人情,找寻简朴生活的味道。
来源:贵州旅游报道
作者:邓珊
凉爽的微风轻轻抚过我的脸颊,一阵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远方的朝阳染红山岗,我整个人都沉溺在了习习凉风之中。苗寨的入口竖着一块当代散文家余秋雨题词的石碑,"以美丽回答一切"是他对苗寨最精炼的赞美。
西江,苗疆圣水,千户苗乡;蚩尤、九黎,涿鹿之战,半部华夏史都与这里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渊源。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完整的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承载着苗族古老且淳朴的乡土气息。
西江千户苗寨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之地。走进西江,仿佛便置身于苗族史诗的露天博物馆,秀美旖旎的苗乡风景,尽收眼底;神秘古朴的苗族特色,震撼心神。
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是苗乡一大特色,蕴含着世世代代苗族同胞的智慧结晶。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古代南方干栏式的居民建筑。这种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为平底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多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吊脚楼每一层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用处,不仅与周围的风景相得益彰,更节约了对土地的使用,是中国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踏过一块块石板路,"高山流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清澈诱人的白水河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四面环抱的群山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和吊脚楼构成了一大自然秀丽的名胜古迹。
从寨脚到寨头,横跨在白水河上有七座风雨桥。风雨桥是苗寨在村寨附近修建的关风畜气和遮风挡雨的一大建筑。它原为全木式结构建造,后因易被大水冲垮,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构造,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抗洪能力大大增强。
行走在西江苗寨的街头,身穿苗族衣裳,头戴苗族银饰的人儿随处可见,热爱家乡文化的人儿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苗族史诗穿在身上,展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在这里漫步、休憩,随处可见的悠然自得,是千户苗寨自然原始的独特味道。
静谧美好的生活下,苗乡人民不忘以载歌载舞的方式为生活增添乐趣。每天上午和下午,当地苗族同胞总会为来往的人们带来民族歌舞表演。华丽的服饰,欢乐的曲调,动感的舞蹈,沉浸在苗族特色歌舞之中,置身于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年迈的老人,整齐的对唱,宏大的古歌,苗族文化被淳朴的老人演奏得淋漓尽致。我坐在亭中纳凉,不禁被古老的苗乡文化深深打动。旋转悠扬的苗乡歌声,唯美飘逸的苗家舞蹈,仿佛在诉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陌生的苗语古歌,娓娓动听,如诉如泣,好似正在讲述着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
漫步在古老的小巷,忽遇孩童跪地玩耍,手边的四角板随力而跃,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不断放映。我乘着吹不散时光回忆的微风,继续感受着苗寨未知的美好。驻足在苗寨的街头,苗家的人间烟火缓缓升起。生活在小农经济下的苗寨,始终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习惯,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构建着属于他们的美好。
饭点时分,我和小伙伴走进了一家苗家的小餐馆,点了几个苗族特色菜,边吃边聊着。"这是什么鱼啊,好嫩好鲜!"小伙伴被酸汤鱼的肉质深深吸引。"这是稻花鱼,生活在稻田里,吃稻麦根、浮萍、小虫长大,可是纯天然的嘞!"餐馆老板说道。"怪不得噢!""你再试试这鼓藏肉,也是鲜香得很……"小伙伴和热情洋溢的老板开始了"谈天论地"……欢声笑语中满载着西江苗家浓浓的情意。
午后的时光依旧惬意,跟餐馆老板交谈完后,小伙伴决定去体验一下捞鱼,他挽起裤脚,便下水去了。同去体验的旅客甚多,炎炎的烈日挡不住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苗寨赋予着人们休闲雅致的情调。
每当黄昏时分,苗寨的青山云霞氤氲,霞光笼罩,千家万户便亮起了灯。夜幕场下,灯的海洋好似耀眼的星河。浮躁的时代里,温馨的灯光照耀着前方的路途,恬静美好的岁月在此刻永驻。
踏实的生活,静守的本心,淳朴的风情,我想这就好比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了吧。
#贵州烟火潮有味##抖说多彩贵州##我要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