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后的故事和感悟文章(人生若只如初见)

转业后的故事和感悟文章(人生若只如初见)(1)

人生若只如初见,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未必如初见,人生难得如初见,人生无须如初见!

1

革命的初见,其实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好,有人称之为血色浪漫。

海宸只看到血色,没有见到浪漫。

秋收起义的队伍,未能如愿攻下长沙,只能东进——或叫东退至井冈山,途中在一个叫三湾的地方进行改编。

为了顺利上山并站稳脚,这支队伍不得不同原来的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作交易,最后是革命理想大于天,成功收编袁文才和王佐。

他们的初见惊心动魄。

湘赣边界,巍巍井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

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起初势如破竹,但最终因实力不济没能守住南昌。

且战且退向南方,最后兵败潮汕。

幸亏朱德在于心圩慷慨激昂力挽狂澜,带领剩下的一支千余人队伍上井冈山。

“黑暗是暂时的,只要能保证有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朱德的话跨越了一个世纪,仍然震憾心灵。

是的,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希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到希望才能成就伟大。

3

两支队伍会师之后,开始了一段美好时光。

尽管还有不少外扰内患,但这时候的初见是非常浪漫的,毕竟队伍壮大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实力都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浪漫之后,往往就是阵痛期。

各种力量的整合,各种习惯的融合,各种势力的平衡,各种利益的均衡,都在考验着众人的格局和智慧。

理论在实践当中会撞出各种火花,刺亮着旧中国暗淡的天空。

幸好信仰一致,幸好目标一致,剩下的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队伍在碰撞中发展壮大,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下来。

无论如何,一定要相见!

4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相见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其实歌是歌,生活是生活,相见也不简单。

人生若只如初见,很多时候是不得不见。

比如军官转业,不管是主动转业还是被动转业,和新单位的初见过程都不怎么浪漫。

表态都很好,一边是坚决服从,一边是优先照顾。好比婚礼上的信誓旦旦,但婚礼一过要面对现实生活时,才发现会有诸多问题在等待,磨合的过程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讲坚决服从的这边,对于安置地要左考虑右思索,对于安置单位要反复权衡,然后还得拼了命复习备考。有的还是不满意,就干脆再滞留一年。所谓表态,是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一切如愿之后的仪式、程序,未必是出自内心。

讲优先照顾的这边,降职是习惯性动作,相关部门习以为然,以前都这么做,别的单位都这么做,不能破例。岗位的考虑也是往冷门去、往闲职去,一些单位则优先往基层安排、往执法一线安排。

革命军人是块砖,转业之后是块更没脾气的砖。

海宸有位战友,服役部队驻在城市,回家非常方便,一转业之后被安置在距离家约三十公里的乡镇,交通不方便,只能一周回家一趟。转业之后,家与单位通勤“半马”、“全马”者不在少数。说转业是为了照顾家庭,看来未必都是如此,未必都能如此。

5

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初见未必是那么美好。

但无论如何,却还要“比翼连枝当日愿!”

不管多么失落,你都还得强装笑脸干下去。

你的身上贴着军转的标签,因此,倘若你做好了,那是应该的,倘若没有做好,往往会牵连整个军转队伍——军转干部素质就是不行,尤其说到具体的业务,一般都持否定态度,等到晋级提拔时往往也会习惯性的被忽略。

记得海宸前面的文章提到过一些军转干部,每年都参加晋级陪评、陪考,成绩都不差,但很人出现的最后的被提拔的名单上。

因此,“比翼连枝当日愿”不能指望别人,而得依靠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坚强的做下去,“功成不必在己”,但却可以为改变整个军转队伍的形象做出一点努力。

就像参加革命队伍的,很多同志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从井冈山到赣南革命根据地,再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还有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他们是享受不到胜利的果实的,但他们不怕付出敢于牺牲,才成就了革命的胜利。

海宸以为,转业干部也要有点这样的精神,至少要对得住手头的这份工作,这份职责,对得住自己曾经的信仰和誓言!

人生未必如初见,比翼连枝当日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