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

“秦始皇兵马俑”,为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千米处。兵马俑为古代从葬制度中的一个类别,即:为兵马形状的陶制雕塑殉葬品。自1974年3月,当地村民在挖水井时无意发现至今,他给世人带来的就只有历史的震撼。

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个葬坑呈现出“品”字形。首先发现的为一号葬坑,为长方形,里面有将近8000个兵马俑,四面各有门道。在一号葬坑两侧,为二号坑与三号坑。近些年,随着对秦俑坑的不断审读与研究,学术界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1)

其中,大致可分为这几个问题:

谁是兵马俑的主人?

我们都清楚兵马俑为秦朝产物,在人们普遍印象中,兵马俑为秦始皇陪葬品。但近年来有新的观点出现,引起学术界热议。此观点认为,兵马俑坑为秦代宣太后墓的陪葬坑,与秦始皇无关。这种说法遭到考古专家的反驳,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称:

“宣太后死后葬于芷阳,与兵马俑坑不在同一地点,显然流传说法不实。”早在1975年,秦俑考古团队即公布挖掘简报,明确说明兵马俑坑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事实上,也证明了这点,因此,关于兵马俑主人争议,可就此揭过。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2)

据了解,自发现兵马俑坑以来,前后发掘历经三十五年,期间,共出土不同年份的吕不韦戈六件,寺工戈一件,寺工铍十六件,统计下来,带有始皇纪年的铭文共计二十三件。除此而外,还有不等数量的寺工矛、寺工錞。

这里所指的“寺工”始于始皇二年,为秦朝特设的中央官署机构,职责为铸造兵器与车马。一号坑内,发现的所有陶文,皆是出自秦始皇时代。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3)

地下军阵应是宿卫军?

上文可知,秦俑坑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这些地下兵马俑,是以怎样的身份陪葬?这点学术界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简单来说,分为四种:即送葬说、“封”说、卫军说、宿卫军说。顾名思义,这些不同的观点,代表着这些兵马俑身份迥异。

像“封”说,常指葬坑中的士兵形象,是为了纪念获得战功的士兵。卫军说,则分为三类,不同葬坑对照着不同的身份,一号坑为守城士兵,与宿卫军同理。二号坑为都城屯卫士兵,三号坑为郎卫。无论是何种身份,能够给秦始皇陪葬,无疑是偌大的荣耀。

袁仲认为,陪葬不同于送葬。送葬指的是活人,如霍去病离世后,汉武帝“发属国玄甲”,送葬军阵从长安排到了茂陵。而陪葬,则也讲究形式,有的朝代会选择活人陪葬,有的则选择物品陪葬,毫无疑问,兵马俑坑并非指的活人陪葬,而是以“俑”制成战士形象,进行陪葬。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4)

那么,兵马俑坑陪葬者,到底为何种身份?

上文可知,“封”说是指纪念获得战功的士兵,但俑自出现至发展,从未有过“封”说陪葬的先例,在古时从葬制度中,也没有这种说法,因此,并不成立。

再说三种卫军说。兵马俑坑划分为一、二、三号坑,有观点称,不同葬坑为不同职责的陪葬卫军。但是,需要注意,这三个葬坑其实原为同一组葬坑,只是在后来被划分为三区,因此,三种卫军说并不成立。

秦朝中央军有三种:一是郎卫负责殿内安全;二是守宫卫队,负责整个宫殿群的安全;三是驻守在都城的军队,即宿卫军。由此可知,前两种士兵,守卫区域皆在陵园内,而宿卫军守卫范围则包含外城东侧。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5)

再来看兵马俑坑,均位于始皇陵园外东侧,由此,兵马俑坑中的低下军阵,应为宿卫军。

那么,秦俑坑何时开始修建?

关于秦俑坑的具体修建时间,史书中并未有详细记载。据了解,俑坑内出土最晚的文物为寺工铍,制造时间为始皇十九年。这个时间点距离秦朝大规模修建陵园只早了七年,而始皇帝修建陵园时间是在公元前221年,可以推算,秦俑坑是在统一天下后进行修建的。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病逝,次年,全国爆发大范围农民起义,参与建设陵园的壮丁被强迫前线作战,修建计划陷入停滞。故此,推测秦俑坑的建成时间为公元前209年,前后跨度十年。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6)

究竟谁是秦俑的设计制作者?

整个秦俑坑内,共有8000余件兵马俑,整齐划一、排列有序。望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陶俑,武器、表情、服侍皆各有不同,可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神态,皆在这些兵马俑上得到呈现,最大化的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我们不仅好奇,这些技艺水平极高、制造精美绝伦的设计制作者是谁呢?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们发现,一些兵马俑身上留有刻画或戳印的陶工名字。截止2009年,已经相继发现87个陶工名字,经过研究,可判断这些名字中,大多来自于官办制陶机构,另有一部分来自民间的制陶作坊。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7)

袁仲称:“能够在兵马俑上留下名字的陶工,必然为当时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在制作兵马俑过程中,起着领头作用,每个高水平工匠手下,必然有着大批陶工协助。”可以预见,至少有上千人参与了兵马俑制作。

可以说,集合如此众多能人巧匠,从事一项艺术作品的创作,这在古今中外都是闻所未有的。但是,至于兵马俑设计者是谁,我们已无从考证,历史上亦没有记载。

根据已知线索,始皇陵园是朝内丞相受命主持设计的,而兵马俑修建时间跨度较长,从公元前221年至前210年,近十余年时间,期间秦朝丞相一职,几经变换,相继有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等人上任。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8)

现今,我们已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一位设计出了兵马俑,只能较为模糊的说这是出自秦代右丞相之手。

秦军中如何区别地位高低?

其实,区别的方法倒也不难,我们可根据不同的铠甲与冠形制来区分。

像是官阶较高的将领,俑身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中级官吏身穿花变前胸甲,头戴双板长冠。低阶官吏则是没有彩色边纹的黑色甲,头戴单板常官。我们在参观兵马俑时,按照以上辨别方法,一看便可得知秦俑官阶高低。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9)

俑坑内为何没有铁制兵器?

根据资料记载,近年来在秦俑坑内出土的武器,多为青铜制,铁兵器仅有铁矛一件,铁镞两件。有观点猜想,至秦朝时期,青铜武器已经落后,被更为精锐的铁制武器所取代,成为秦军主要装备。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在秦俑坑内,鲜少见到铁制武器呢?

难道仅因为秦俑具有纪念意义,所以,陪葬的武器也只能选择对应时代的青铜武器吗?

关于这点疑问,袁仲同样给出了解答。他说:“尽管铁制武器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当时的炼铁技艺并不先进,打造铁制武器费时费力,难以在短时间炼制大量兵器,这无疑限制了铁制武器的应用。”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10)

一直到了汉代,炒钢与灌钢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冶炼技术突飞猛进,铁制武器得以大规模制造,自此取代青铜武器,成为作战军队的主要装备。整个取代过程历经数百年,从西汉中期起,至东汉初期方才完成,另外,青铜兵器并非大家印象中的那般不堪。

秦代的青铜武器,技艺精湛,刀锋锐利,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这也是为何在铁制武器出现后,青铜武器仍然经过了数百年,才被取代。

战马为何不披马甲?

如果您去过兵马俑坑,或者从影像资料上了解过兵马俑,可以发现,坑中的战马都是没有披甲的。这不免令人好奇,难道其中有着什么讲究?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11)

挖掘团队曾在铠甲坑找到一具马甲,证明秦代是存在马甲的。不过为何秦俑坑的战马没有披甲呢?学者推断,一般披有马甲的战马,多为重装攻击,在双方对战时,以冲车在前,击杀敌人。但这种缺点很大,臃肿、笨重、行动受制,时常在战场上错失良机,得不偿失。

因此,战国时期,各国交战时,常用轻车作战,至汉代是,战车没落,车马上的马甲亦随之消失。战国、秦代的骑兵身下的战马,同样没有马甲,这点在兵马俑坑内可以得到证实。根据坑中车马装备分辨,应为轻骑兵,这与战国时期轻车作战的特点吻合。

最终,至东汉末年,骑兵铠甲逐渐完备。唐代时期,国家长治久安,战事减少,骑兵铠甲就此衰落。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12)

最后一个就是武士俑为何不戴头盔?

在兵马俑中出土的士兵俑,几乎全都不戴头盔,这引发人们的猜测。其实,士兵俑是有头盔的,这点在后来也得到了证实,考古团队在铠甲坑中发现了大量秦军头盔。

那么,为何他们有头盔不戴呢?

根据记载,秦军作战剽悍勇猛,经常脱下头盔,酣畅淋漓大杀四方。由此,不戴头盔在古时,象征着英勇无畏,是一种荣耀。

秦始皇陵再次发现奇迹(就数这个奇迹最吸引人)(13)

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现今,我们看到的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更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之作。

参考资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十年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