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能力到底有多强大(被禁26年还拿奥斯卡)
1930年,有一部耗资120多万美元(这在当年可以说是一线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正在柏林举办首映式。
戈培尔(纳粹喉舌,被称为“创造希特勒的人”)得知后勃然大怒,命手下在现场放老鼠,投臭气弹,导致首映式夭折,上映许可也被吊销。
随后,欧洲多国将它列为禁片,希特勒下令焚毁了关于该片的所有资料;
它甚至还在第三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分量极重的大奖。
然而,拿下奥斯卡两项大奖之后,整个剧组却被善于趋利避害的好莱坞孤立,雪藏多年。
如今,该片被财大气粗的Netflix再次搬上大荧幕。
而且,它也将代表德国冲击今年的奥斯卡。
这部在92年前就充满争议的作品就是——
《西线无战事》
它无疑是今年最令人期待,也是年度最佳的战争片。
后台有太多粉丝在强烈要求安利此片了,打开各种短视频,几乎都是该片的经典片段。
的确,该片的后劲太大,锥心又虚无。
《西线无战事》为何会被禁26年?
有人以为是该片过于血腥的镜头,其实并不是,而是其真实到残酷的剧情。
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名小说,该书也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成名代表作。
他18岁参加一战,这是他的真实经历。
所以,在该片的剧情中,很多都是真实发生的。
然而,纳粹却认为该书是对德国的背叛,因此禁并焚烧了他的作品,剥夺国籍流亡海外,他的妹妹被也纳粹以叛国罪判处死刑。
直到1956年,时隔26年,《西线无战事》才被解禁。
那是欧洲几乎场场爆满,很多德国老兵都看得哽咽泪目。
电影《敦刻尔克》,《1917》的主创者也称《西线无战事》是他们的灵感来源。
无论是1930年还是2022年,两个版本都是8·9的高分,足以见证该片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影片其实并不复杂,以普通士兵保罗的第一视角来见证战争。
他本是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沙文主义的鼓吹下,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了军。
甚至是瞒着父母,伪造父亲的签名也要狂热地去当兵,上战场。
因为在那个为战争和英雄欢呼时代,任何人稍作犹豫就会被斥为懦夫。
于是,一群狂热的热血少年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踏上了战场。
他们唱着歌,幻想着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攻克前线,荣誉而归。
然而,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模样。
在这里,处处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西线无战事》全片没有一处「爽点」,都是死亡即将来临时候的恐怖感。
在很多战争片中,很容易将敌我对战之间的打斗拍成爽剧,但在该片中,没有一秒钟是爽的,都是恐怖,是死亡气息的逼近。
尤其是保罗第一视角的镜头,更直接,直观,直视地将战争的可怕淋漓尽致拍了出来。
坦克逼近的压迫感,隔着屏幕都令人窒息。
亲眼看着战友被坦克碾压,我相信,没有人能承受得住。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战后创伤PTSD的原因。
在战场上,生命只是数字,死亡如同翻书一般,又快又容易。
士兵只有扛过上千次偶然,才能勉强活下来。
在该片中,却没有任何主角光环。
就连从头到尾见证整个西线战争的保罗,在停战协议生效的前10秒中,被敌人刺刀刺破胸膛倒下了。
他是主角,他也没能活到最后。
“他于1918年10月阵亡。那天,整个前线寂静无声。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记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
多么令人恐惧的平静,多么令人绝望的记录。
殊不知,一切从他上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在他兴高采烈地拿着新发的衣服准备奔赴战场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衣服拿错了。
他傻乎乎地拿给军官:这是别人的。
军官看了一眼,哦,那家伙可能穿不上,随手就把带有名字的标签撕了,然后重新把衣服递给了他,并说:祝你一切顺利。
其实,他早就知道保罗的下场,因为紧接着镜头就转到了地上,只见满地都是带有名字的标签。
其实他手中的制服是就是从一具具战士尸体上脱下来,重新消毒杀菌再利用的衣服。
而他通往所谓荣耀道路,事实上是地狱的死亡之路。
我们设想的千般万般,都不及战场的一丝一毫。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不知道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原著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挖掘战壕时,我们不只会挖出泥土,还有在鏖战中留下的腿,手,头骨,头盔与各种残骸。
这才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在该片中,有一个厂长印象很深的镜头,保罗躲在弹坑里时,一个突然落入弹坑。
他立刻本能反应就用刀捅向那个人,然后就把刀给扔了。
待他回过神来,那个人已经奄奄一息。
冷静下来后,他又恢复了理智,不仅帮他包扎伤口,还想办法让他喝水。
然而,那个人还是死去了。
当保罗找到那个人身上的证件,才发现他叫杰洛德·杜瓦,是一名印刷工。
他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有着普通的家庭、平凡的工作。
如果不是在战场相见,保罗和这位印刷工又怎会成为敌人?
他们不过都是战争机器下的可怜人——同样地无力、同样地惧怕死亡、同样地只想活命。
从保罗踏入战场的那一刻,惨烈的战争就抽离了他“人”的属性,使他沦为只知道厮杀和活命的野兽。
硝烟漫过,人好像失去了人性,只能被推着向前。
双方用枪博弈,比谁子弹更快,也看见彼此眼中的惊恐与迷茫。
他越来越不懂,战争的意义到底何在?
明明已经签订了停火协议,然而不甘失败的军官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骄傲,依旧号召士兵们发起最后的攻击。
任谁都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攻击,这是明摆着去送死的战斗。
前线的炮火震耳欲聋,前线的士兵死得悄无声息。
要知道,他原本只是一名不谙世事的学生而已啊。
战争,总能把眼里充满光的少年变成眼里无光的行尸走肉,丢掉的魂,哪怕战争结束也找不回来。
最后,厂长想用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的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
“这本书既不是控诉,也不是忏悔,更不是传说事迹,因为在那些挺身面对死亡的人中,死并不是奇事。
它仅仅是报告这一代的男儿,他们虽躲过了炮弹,却被这场战争所毁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