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跟三国演义哪个更真实(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三国志》是中国二十五史当中的一部,记载了由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中国之间的历史,是一部正史。《三国演义》则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是一百二十回的长篇章回历史小说。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22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人(今四川南充北),年轻时在蜀汉担任观阁令史(等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员),蜀汉灭亡之后在晋朝为官。陈寿私自写作三国的历史,共六十五卷,后来被合称为《三国志》。
当时其他许多人也在撰述三国历史,但陈寿的版本取材审慎,文笔简洁,得到的评价最高。据说夏侯湛在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叹不如,就把自己正在撰写的《魏书》毁去,封笔不写。陈寿的《三国志》以曹丕所创建的魏国为正统,只有魏国皇帝的传记叫做“纪”,蜀、吴的君主都称“传”,也都采用魏国年号纪年。
但是《三国志》并非没有缺点。由于叙事太过简略,以及其中尊魏国为正统的做法,引起后世许多人对其进行议论和补充,于是一百多年后,当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令裴松之(372-451年)校注《三国志》。裴松之收集各种史料,以弥补《三国志》的不足,或者引用与《三国志》说法不同的记载,互相比对。根据历史学家杨耀坤的统计,裴松之引用了二百二十九种当时的书籍,对《三国志》正文的注释及补充多达两千零六十六处。裴松之为《三国志》注解,保留了许多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资料,补充了许多在陈寿原书没有记载的人、事。这都是裴注的贡献。
《三国演义》的作者,现代学者公认是罗贯中。据说罗贯中是山西太原府祁县人,他的生平,只见于他朋友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里。罗贯中早年曾经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元代末年天下大乱,他投身在割据一方的张士诚麾下担任幕僚。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罗贯中就隐居起来,收集、整理隋唐以来的民间三国故事与说书版本。明朝建立后,罗贯中在朝廷的默许下,撰写《三国演义》一书。《三国演义》后来又由毛宗岗父子校注、修正,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毛氏父子加上去的。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差别很大。虽然小说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作为主要取材对象,但罗贯中把他耗尽一生都没办法实现的志业和抱负,都写进了《三国演义》的英雄争霸里。所以,《三国演义》以刘备建立的蜀汉为正统,也以其为故事的主线。小说前半部的主角是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后半部则是诸葛亮、姜维;在正史里是正面人物且篇幅最多的曹操、司马懿等人,在小说里担任反派,形象很差。至于东吴的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戏份最少。另外,罗贯中也在小说当中掺杂了很多“天命不可知”观念,比如诸葛孔明虽然神鬼莫测,可是最后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似乎是罗贯中对自己壮志未酬的一种影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