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读书笔记(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格式)

被网友问到「怎么写读书心得?」这问题不禁让我回想上次写心得是什么时候?一想自己都吓到了,印象中竟然是小学的事,那时的老师每月要我们写一篇读书心得,格式不限!上了高中完全不记得有被老师指定写过读书心得,我猜是要准备考试吧?(大一参加校刊社倒是写过两篇好书推荐)

我超爱看书,看书必记录,这习惯是在2011年养成,心态上从「休闲」转变为「学习」,只要有看过的书,电脑里都会有一份笔记,在网站上也有近三十篇书评,虽不敢说是心得达人,但做笔记还是有套自己的习惯。

写作手法读书笔记(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格式)(1)

当我一听到「读书心得」就觉得应该是「个人且自由」的,如果要制式规范,大抵应该是:

  1. 书本与内容简介
  2. 个人感想、体悟
  3. 佳句摘录

每个老师可能各有不同格式,但这几点应该是固定的。

如果读书心得是为了写给老师看,那太空虚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八股。所以我想讲:「自动自发写的读书心得。」

有两种:「推荐给别人看」或「为自己纪录」。

【推荐给别人】

我的写法格式就像我的书评。

  1. 读完后第一印象的主观想法
  2. 本书我非常认同之处,摘录并说明
  3. 本书我并不认同之处,摘录并说明
  4. 为本书下一句总结短语。

这格式并列了「优点」、「缺点」、「主观想法」、「一句结论」。引言与简介都整合进了「主观想法」;佳句摘录则分成正反面并加上说明;结尾只缩成一句。

我喜欢这种明了简洁的写法,网友读了也可以马上抓到本书的调性。

写作手法读书笔记(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格式)(2)

【为自己纪录】

两类做法大抵相同,只是变成观念的撷取,不再以书为单位。从流程来看:

  1. 读书时手边要准备可记录的电脑、手机或纸。
  2. 纪录分两边条列,一边记好的观念做法写法,一边记不认同的。
  3. 阅读时感受到好或不认同之处,马上摘录誊上,并速写下想法。(好之为何好?不认同处又自认该如何改良)
  4. 整本读完后,写下整体的读后感。
  5. 将好坏条列扩写为更精准的想法、改良法。
  6. 为本书下一个短结论。

以上是我的流程,稍微再润稿、检查有无盲点、偏颇,就成为一篇「书评」。

如果单纯写给自己看,我会省略「第4步」与「第6步」,变成本书带给我的正面启发与负面教材,纯粹讨论观念,而不限于整体书的好坏。

一本空洞浅薄的书,搞不好会有一句真理,那就值得纪录。

一本句句经典的书,搞不好有一句话是鬼扯,那就值得讨论。

不以书举言,不以书废言。

不完全否定,也不全盘接受。读书本来就是一种过滤,你选择将某些养分吞下,将某些杂质排除,有些杂质看做负面教材反而可以整理出自己的观念,得出有用的养分。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第5步」,一个不断反问的过程。

我为什么觉得这观念是对的?我为什么觉得这观念是错的?

在不断探求「为什么」的过程,你也在反思自我的观点,真正将你的大脑与书本知识产生连结,化作自己的东西。

我私人的下一步,就会将各观念分类,但这太复杂且麻烦,只有我这无聊的人才会这样做,也不建议你了。

写作手法读书笔记(写作教学读书心得格式)(3)

【总结】

有句话说:读书是一种私密的行为。

或者我们可以更解释:读书产生的感受是私人而主观的。

当你必须书写出你的心得,那又有什么判断的标准?写太浅?写太空?我认为这是一时的,反复经过我所说的「摘录、思考、输出」,透过时间与练习必然会提升。

更重要的是,写读书心得不该为了被人评改,应该是为了真心推荐一本好书,或者为自己读书的收获做份思考记录。很抱歉没讲到什么心得技巧,我只忠实分享自己读书与纪录的方式,虽然拿不到高分,但对长久的人生、思维的辩证我认为更有益处。

比起读书纪录(心得)的技巧,我认为建立读书习惯是更需要被推动的事,长得越帅,能力越大,这责任我就扛下了,未来我会再补齐读书的系列文,欢迎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