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牛争夺交配权怎么办(麝牛争夺交配权)

麝牛争夺交配权怎么办(麝牛争夺交配权)(1)

美国安克雷奇的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两头雄性麝牛抵角。公牛会在繁殖季节争夺雌性。摄影:DESIGN PICS INC, NATGEO COLLECTIVE

撰文:JASON BITTEL

雄性麝牛体重可达363公斤,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8公里。在繁殖季节,这些毛茸茸的北极圈巨兽迎面相撞,用巨大锋利的角刺向对手。

更重要的是,在它们10到12年的生命周期中,一头雄性麝牛的头部可能会受到2100多次的撞击。

所有这些都引出了一个问题:麝牛如何在这些攻击中生存下来,大脑还不被撞成浆糊?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神经学家Nicole Ackermans说:“人们一直认为,像麝牛和大角羊这样用头进攻的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免疫头部损伤。就像它们有神奇的角一样。”

但当Ackermans开始查阅科学文献时,她发现没有人研究过这些北美食草动物是否因为头部撞击而导致大脑损伤。因此,她和同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猎人的捐赠以及供研究使用的圈养畜群,获得了麝牛和大角羊的大脑。

Ackermans说:“我们在所有样本中发现了一种特定的模式,看起来与人类早期慢性脑损伤非常相似。”她牵头了一篇关于该发现的论文,发表在《神经病理学学报》上。

Ackermans说,这项新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脑损伤可能至关重要,因为牛(牛和羊等动物)的大脑是有褶皱的,相比光滑的老鼠大脑来说,与我们的更像。

这也证明了进化可以让一个物种走向令人惊讶的自我毁灭之路。在这方面,麝牛不是独一份。

“别死就行”

在他们的研究中,Ackermans和同事用生物标记对三头麝牛和四头大角羊的大脑进行了染色。这些化学物质在创伤性脑损伤部分会亮起,这脑损伤通常和人类的情况相似,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和慢性创伤性脑病(CTE)。在此前提下,科学家们专门寻找一种被称为tau蛋白的东西。

Ackermans解释说:“无论是由于衰老、基因问题还是机械影响,只要你的神经元受损时,它们就会被撕裂,tau蛋白质会分解并形成团块。如果你在特定的模式下看到它们,你就可以判断大脑是正常状态,是衰老状态,是阿尔茨海默氏症,还是有潜在的创伤。”

遗憾的是,生物标记法在羊的大脑上效果不佳,尽管它们确实显示出tau蛋白积聚的迹象。然而,麝牛的大脑中闪亮的tau蛋白就像被点亮的圣诞树一样。

乍一看,互相撞头这样的自然行为可能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这可能说不通。但Ackermans说,重要的是长期的互撞。

她说:“每一年麝牛都会有很多次搏斗,但如果它们想成功繁殖哪怕一次,那就得撞。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不死就行’。”

她说,这可能导致了雄性麝牛活不到15年,而雌性麝牛能活15到23年。因此,即使tau蛋白在动物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它们也可能永远不会累积到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或其他痴呆症等脑部疾病的程度。

Ackermans说:“它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复杂。所以,它们可能只活到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

即使麝牛得了痴呆症之类的病,谁会知道呢?她说:“麝牛又没有行为量表,我们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感觉自己健忘啊。”

接下来,Ackermans想研究不同种类的啄木鸟,看看它们是否会因为头部撞击行为而出现脑损伤。另一项观察鸟类大脑的研究发现了一些tau蛋白的证据,但她说:“它实际上并没有特定的模式。”

交配至死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哺乳动物生态学家Diana Fisher说,在某些方面,麝牛与某些有袋动物很相似,很有趣。

暗袋鼩是一种小型食肉动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近年来,它们其雄性的“终生一胎”而上了头条。“终生一胎”指的是一次性繁殖,然后就死掉。雌性暗袋鼩可以活2到3年或更长时间。雄性却很少能活过11个月。“它们有一个非常疯狂的交配季节,” Fisher说。繁殖期的交配可以持续12到14个小时,之后每只雄性会尽可能多地与其他雌性交配——这导致了它的死亡。

Fisher说:“它们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会分解,肠道也会分解,会出现内出血。因此它们非常容易感染寄生虫或其他疾病,免疫系统也会失效。再过几周就会死。”

“这对哺乳动物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 Fisher说,一般的哺乳动物往往倾向于活得足够久,经历多个交配季节。

自杀式繁殖在昆虫、鱼类、植物和蛛形纲动物中更为常见:当一只澳大利亚本土的红背蜘蛛交配时,另一只雄蛛会把自己送进雌蛛的嘴里。

Fisher说:“这会阻止雌性继续交配,因为她正忙着吃东西。”

自毁的昆虫

在大型的群居昆虫群落中,也出现了与之类似但略有不同的动态。

如果一只欧洲蜜蜂叮咬攻击者(比如熊)柔软的皮肤,当它的毒刺留在受害者的皮肤上时,它就会死亡。一只保卫巢穴的爆炸平头蚁在受到攻击时可能会把自己的腹部撕成两半。在某些白蚁中,年老的工蚁可以变成自杀式炸弹袭击者。

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自杀有什么意义呢?

“很简单,”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家、《蜜蜂的生活》一书的作者Thomas Seeley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工蜂不是通过繁殖自己来成功获得基因(进化),而是帮助它们的母亲,即蜂群的蜂后繁殖后代。”

“一些研究人员称之为‘超级有机体’,”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爆炸蚂蚁的昆虫学家Alice Laciny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因此,一个蚁群或蜂巢更像是一种大型动物,蚁后或蜂后代表生殖器官。这些小工蜂数量众多,只需要少量的资源来养育,所以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体细胞相似。”

就像麝牛一样,工蚁的暴力、自毁行为似乎是值得的,只要它能促进繁殖。

Laciny说:“在这个系统中,保护蚁后和她的姐妹,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自我牺牲,是工蚁保护和传递自己基因的方式。”

母亲最终的牺牲

动物王国的另一种牺牲形式是:一些母亲会竭尽全力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战斗的机会。

出生后,一些被称为蚓螈(caecilians)的无腿两栖动物会吃掉母亲最上层的皮肤作为第一餐。非洲群居蜘蛛在这方面更甚,一些雌性蜘蛛会让它们的幼蛛将母亲活活吃掉。

太平洋巨型章鱼可能是终极的自我牺牲式母亲。雌性可以不眠不休地守护它们的卵长达四年之久,期间甚至不吃东西。

Fisher说:“雌性必然会耗尽全身的储备,在保护卵的过程中死亡。”

“它们确实让人感到难过,但这就是很多物种能让最好的后代成功存活的方法。”

(译者:七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