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如果前秦赢了(统一北方且国力强盛的前秦为何在淝水之战中惨败)
对于苻坚,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对于“淝水之战”,我一定熟悉。在“淝水之战”中,产生了两个成语,一个是“风声鹤唳”,一个是“草木皆兵”,可惜都不是好词。事实上,“淝水之战”被我们一直当作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谢安成了英雄,而苻坚的形象则被完全丑化。
那么,这符合历史事实吗?简直就是“一丑遮百俊”,苻坚不过是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后人就将其彻底地丑化。如果了解苻坚,你就会知道,在苻坚的一生中有过一个重要的人,他在的时候,苻坚可谓是英雄盖世;他死后,前秦迅速衰微,苻坚也成了英雄末路。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如果再活十年,苻坚就能一统天下。
图1 前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
何以如此呢?那我们就看看前秦的历史状况,看它到底有何实力。
前面说过历史对苻坚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应该着眼于他的一生,而不是一时一事。如果回顾他的一生,就会发现他有三大历史贡献,也就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了。那么是哪三大历史贡献呢?
第一,统一中国北方。
我们知道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不过短短11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之后一直混乱,五胡乱华,先后有过120多年的“十六国”时期,形成了南北对峙,直到杨坚建立隋朝时才得以结束。然而在杨坚之前,只有两个国家统一过北方,一个是北魏,一个就是前秦。而前秦正是在苻坚时统一的北方,比北魏早了50多年,此外,前秦的疆域比北魏还大。因此苻坚可以说是自西晋之后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人。
第二,学习汉文化。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历史上提起“汉化”,我们就会想到北魏孝文帝,但苻坚比他早得多。苻坚自幼酷爱汉文化,自身修养很高,登基后,提倡儒学,重用汉臣。另外也十分重视太学,每月要去视察三次。对于其他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苻坚也劝他们努力读书。他灭掉代国后,俘虏了其首领什翼犍,不但没有杀他,还将其送到太学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后来前秦灭亡,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恢复了代国,并改国号魏,也就是北魏,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平城,并将太学扩充到三千人,这都是苻坚为他们奠定的。此后北魏历代君主都重视汉文化的学习,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是苻坚在一百多年前播下的种子。
图2 前秦统一北方
第三,平定西域,并对之有效管辖。
公元382年,西域有几个小国向苻坚控诉龟兹王欺负他们,于是苻坚便派大将吕光率领七万军队讨伐。这时,龟兹王纠集了70余万军队来对付秦军,吕光恩威并重,用计谋使得敌人分崩离析,打败了各国联军,龟兹王远遁,西域三十余国纷纷归附前秦。吕光虽然打败了西域大国,但从不恃强凌弱,而是善待各弱小民族,因此西域诸国都对前秦充满了感激之情。根据《晋书》记载,各地国王“不远万里皆来归附。上汉所赐节传,光皆表而易之。”此外,吕光还将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迎至长安,翻译了很多佛经,促进了佛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清楚了,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和西域,可见他不是无能之辈。况且他还喜欢汉文化,经常到太学视察,可见他的文化修养很高。看起来是一个典型的明君、英主啊,形势看起来对他很利,似乎统一天下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图3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
那为何会在淝水之战中败得那么惨呢,前后的反差为何会如此之大?
我们发现,苻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猛。王猛是个汉人,自幼饱读儒家经典,有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正是他看到了苻坚的潜力,所以才放弃“华夷之辨”的成见,一心辅佐苻坚,希望他能结束这个乱世。
王猛当了苻坚的丞相后,很得他的信任,他把王猛比作诸葛亮、乐毅。《资治通鉴·晋记二十五》记载:“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自从起用了王猛后,秦国在苻坚的手里迅速壮大。“猛为相,坚端拱于上,成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方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秦国就这样在君臣相互信任、上下齐心、励精图治的努力下,国势大增。
这时候北方已经统一了,西域也已经臣服了,只剩下一个对手,就是南方的东晋。而这时的东晋却在不断发生内讧,双方的力量对比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单看这时的形势,仿佛东晋根本不是前秦的对手。
图4 前秦 东晋 公元383年
但在375年,局势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东晋的中书令王坦之去世,弥留之际,他嘱咐桓冲和谢安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王坦之死了,因此也就剩下桓、谢两大家族了,两家相安无事,东晋便会社稷稳定。关键时刻,桓冲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大局意识,主动让贤,把扬州刺史这个位子让给谢安,自己去外地任职。这时候,东晋不再乱了,朝中有谢安主事。
而在同一年,不幸的是,王猛也去世了。东晋王坦之去世了还有谢安在,可是王猛去世了,苻坚再无倚重之人。王猛患病时,苻坚极为伤心,除了派出最好的医生为他诊治外,还亲自去向天地祈祷。王猛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语重心长地嘱咐苻坚,让他善始善终,像古代圣贤那样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到了七月,王猛终于油尽灯枯,苻坚亲自跑到王猛家询问后事。王猛嘱咐了他两件事:不要轻易向东晋用兵和妥善处置鲜卑人与西羌人。说罢便闭上眼,撒手人寰。
图5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王猛死后,苻坚哭得极为伤心,说:“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王猛死后,苻坚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似乎早已冲昏了头脑,觉得灭东晋指日可待,于是一意孤行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后来我们也就清楚了,由于急于求成,使他犯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和战术性错误,加上大部分军队都是降军,各怀鬼胎,因此,这场战争失败了。
失败的苻坚逃回秦国,可惜长安已被姚苌占领,姚苌想让苻坚把王位禅让于他。毕竟苻坚对内实行仁政,加上前秦已经建立四十多年,还是有很多官民拥护他的。但苻坚坚定地回绝了他,于是“骂而求死,苌乃缢坚于新平佛寺中,时年四十八”。这一年正好是公元385年,一代枭雄苻坚经历了从英雄盖世到英雄末路的蜕变,不得不令人唏嘘!
图6 淝水之战
那么,强大的秦国(指前秦)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分崩离析呢?原因是苻坚对敌人太过仁慈,没有处理好归降民族的问题,没有让他们对秦国产生归属感。此外,又贸然对东晋用兵。这两条正好是王猛临终前对他千叮咛万嘱咐的。
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有王猛在,苻坚唯对他言听计从,是断然不会轻易出兵东晋的,也会妥善处理降兵的事情。可惜的是王猛死了,十年后苻坚也走到了他的生命尽头。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晋记二十五》《晋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