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红色文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扬州大学广陵学院)(1)

红色音乐文化中蕴含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系统完整的精神谱系以及深刻多元的艺术审美,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蕴含着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属性,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与有力支撑。

由百年名校扬州大学举办的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学院采取全新的办学机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坚持“让我们一起有使命地成长”的教育理念,多举措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以红色基因的传承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耳入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红色音乐文化认知,落实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育人理念

红色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人文与审美价值,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感。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红色音乐文化,明确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政价值,构建“红色音乐 思政”的育人模式。

学院引进扬剧《阿莲渡江》、锡剧《刘胡兰》、昆剧《瞿秋白》等多部剧目,用红色戏剧寓教于乐,传承赓续红色基因。组建“在红色旗帜下”红色故事寻访小组,梳理记录身边的红色事迹,编写成文艺作品,创建红色传播网站、演绎经典红色情景剧,构建全方位协同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格局。深入实施“信仰公开课”计划,开展报告会超百场,参与学生数超万人。大力推进“红色公寓”建设,利用多元化的“红色教育”方式,推进“红色文化”与宿舍阵地深度融合,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优化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方式,提升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育人效果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打造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围绕“红色育人”理念,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以红色音乐会、红歌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红色音乐。学院大力支持传播红色音乐文化的学生组织,成立红色歌曲合唱团,通过校内外各大展示平台,以实践表演等形式更广泛地传播红色音乐文化。

学院扎实开展“青春心向党”歌舞快闪活动,抒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无限深情,相关信息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布。通过“春之声”“秋之韵”等社会文化巡礼节活动,各类社团在文化大舞台上大展风采,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表演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作风,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爱国情操,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学院成立师生红歌合唱团并举办师生红歌合唱大赛,用鲜活的形式宣传党史、传递正能量、凝聚人心,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组织“爱党拥军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红色文化进社区、红歌进军营”及“红歌颂党恩,奋进促跨越”红歌志愿表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合唱《强军战歌》等红色歌曲激发青年爱国情怀,增强青年使命感、责任感。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发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育人力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创新,思政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对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只有打造一支政治素养较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育人作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院以“名师工作室”品牌活动为抓手,举办“名师大讲堂”“高雅艺术文化鉴赏”等系列讲座与鉴赏活动。学院引进校外优质教学专家资源,开展经常性、创新性教研活动,将红色文化与红色音乐理念相结合,进一步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改革新动向,主动研究课堂、研究教学,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院成功举办多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多方面搭建辅导员提升政治站位、拓展理论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全方位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走向深入。

(作者:成容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