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之道与天之道 道德经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并不是说天地不仁不义,而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义与否,谈不上仁,也谈不上不仁,它就只是客观公正的存在着,依据它自身的规律法则运行着,这也是道法自然的一个体现。

天地不仁,这里的不仁,是说天地不会刻意表现仁义,主观上不会有这个诉求,但是,我们读道德经,千万不要陷入二元对立,一看到不仁,马上想到仁的对立面,比如冷酷无情,并不是这样。

天地不仁,虽然不会仁,但是也不会“不仁”,就是说,它不会偏向于对立面的任何一端,虽破而未立,进一步讲,就是说老子虽然否定仁,但是并没有主张不仁,实际上,老子真正的得道者,大道是一,不可能像寻常人一样堕入非此即彼的思想误区,这也就是非空非有,不取不予,不偏不倚,中庸中和的状态,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禅宗的“一即一切”,佛所说的“离一切相”,其实异曲同工,如果深入体会,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道德经人之道与天之道 道德经天地不仁(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刍狗”没有贬义,所谓刍狗,就是古时祭祀用的草扎成的狗,人们把刍狗做好,当然小心翼翼的在显眼的位置摆放好,生怕弄脏弄乱,但是祭祀过后,这个草狗也就失去价值和存在意义,被垃圾一样丢弃,随意践踏。

其实并不是说人们的态度天翻地覆,前恭后倨,而是说,刍狗,一“出生”就必然是这样的命运,它本来就不是狗,只是一堆茅草而已,肩负职责和使命而来,职责使命完结,它也就回归它的茅草本质,然后被一把火烧掉,其实人或者万物也一样,本来就是虚妄的色相,本来就是四大皆空,世间万象,莫不是假和而成,不妨大胆猜测——什么得失成败,爱恨情仇,什么真假善恶,都是更高频率的能量所制定的游戏规则罢了,王侯将相,贩夫走卒,都在走个过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繁华落尽,各安天命。

道德经人之道与天之道 道德经天地不仁(2)

举例说明,天地生出花草,给它们雨露阳光,天地对花草如此关爱,你不能说天地没有仁义,但是花草却被同样为天地所生的鸟虫牛羊所吃,这也不能说天地就不仁,因为花草一“出生”就带着这样的必然性而来。

同样,猪狗牛羊为天地所生,天地赋予它们生命,为它们提供水分和实物,从这个角度说,天地是仁爱的。但是猪狗牛羊却成为人类的盘中之餐,可是猪狗牛羊的命运,一切真的与天地无关。

而人呢,就算可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甚至不可一世,又有谁逃得过日渐衰老,疾病缠身,最终呜呼哀哉呢!

所以说,一切存在的事物,你从本质上看,和刍狗,没什么两样,来到这世上,都是来履行各自的职责,都是走个过场,没有什么真正的得到,一切都会很短暂。

道德经人之道与天之道 道德经天地不仁(3)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正因为五蕴皆空,诸相非相,所以老子主张:为而不争,虽然以无为的方式而为,但是无所争,无所执,以超然洒脱的心态面对一切际遇,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如庄子所言:受而喜之,忘而复之,一切遭遇都欢欢喜喜,坦然面对,忘记死生之更替,亦不会为之烦恼忧愁,对于这样的得道者而言,死生之间,无非就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这样的人生,并非消极,而是更积极,更正确,更有意义,明白这一层,即便不参禅修道,也离开悟不远了。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就算天地也应无为而为,何况你我呢?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果强行改变事物的运行规律,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道德经人之道与天之道 道德经天地不仁(4)

做人要清醒地意识到,执着强求只会徒劳无益,不要把一时的繁华当作永远的精彩,一切终将落寞,一切注定消散,一切都会回归本质,一切都会面目全非,所以没什么好担心,不为明天愁,不为昨日忧,当下就是你人生的全部。

结束语——道法自然,自然即道,出生入死,有无相生。死而不亡,都在道中,回归本心,我即是道,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为而不争,不急不缓,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常驻虚静,心无增减,与道合一,才是永恒。

这里是悦读国学,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