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0多年前,一位在河南卢氏县的战殁者,被列为失踪人员,亲属为此心有不甘,寻找、求证了整整两代人。这位战殁者尚留有5封家书,拳拳之心溢于字间。

“有这么一个人,留下了让人咀嚼不尽的书信,……(就是)最好的纪念。至于他到底是革命烈士,还是失踪人员,都不重要了”

——豫记专栏作者骆淑景在本文中写道。她热心帮助逝者的亲属,但至今未能如愿。

追思战殁者,是我们集体的精神需求,更是民族上升的动力——如此才可抚慰个体的悲伤。像体验《细细的红线》、《拯救大兵瑞恩》、《集结号》一样,静静地读这些凝聚生命尊严的文字,足令人清泪纵横……

骆淑景 | 文图

寻找陈振华踪迹

2015年9月,我在新浪微博看到一个叫“昆仑山上一棵草”的网友,实名叫魏云霞,向卢氏网友求助,让帮忙寻找他大舅陈振华牺牲的地点以及牺牲情况,随后又看到她发出大舅的几封信复印件。粗略读后已使我十分震撼。

陈振华,男,山西晋城人,1922年出生。15岁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后划归八路军太岳纵队,陈赓任纵队司令。八年抗战中,陈振华参加过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战役。在战斗中腿负重伤,留下残疾。

陈振华留下的唯一照片

在部队上,陈振华一共给家里写了五封信,而他的最后一封信终止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一天晚上,卫生队被当地土匪包围在一座大庙里,为掩护战友,陈振华英勇牺牲。关于他牺牲的情况,是同村民伕,一个叫“海海”的人提供的。

我的感慨有三:

一是当年参加八路军的农家子弟,没有几个是有文化的,能写下这些带着浓浓古礼的信札,并且这些信也不象是一个扫盲班出来的人写的。

其二既便是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年月,这些写给父母十分简略的信,也透露出很多信息。如战士是如何被灌输理想信念的,宏大的革命理想与个人情感、家庭苦难的激烈碰撞等,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对这些过程的描述,这是从教科书以及小说电影里看不到的。

其三是陈振华在信中,几乎每次都劝解、安慰母亲:快了,打了这次仗就能回家了,咱们母子很快就会见面了......

而他最终没有回到母亲身边,而是长眠于异乡的土地,并且连坟茔都找不到,更没有得到烈士的名份!几十年来,他的母亲、兄弟姊妹是如何寻找他的,这些珍贵的书信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这一切都让人耿耿于怀。

正在此时,卢氏县前政协文史委张主任,正在编写一本卢氏革命史,嘱我写两篇稿子。

我就把这件事向张主任汇报了,搞了30多年文史的张主任听后立刻说,这是一篇好题材,比那些炒剩饭的回忆文章好多了,你赶快和她联系,让她写一篇回忆文章,同时把她大舅的信扫描后发过来,咱们在书中给她留页码,把这个故事编进去。

于是我就和魏云霞取得联系,得知她是焦作市新华书店退休职工。十多年前,她的大姨把这些信交给她保存,她就一直想寻找大舅,然而山高路远,踪迹全无。

我和张主任还到本县民政局询问,看有没有关于陈振华的消息。年轻的民政局长搬出一大堆册子,我们在字缝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局长告诉我们,革命烈士都是属地管理,若当年牺牲在咱们县的,由卢氏县政府去函告知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再登记造册进行抚恤。

战争年代,情况混乱,没顾上登记去函也是有的。不过1985年又更正过一次,当时他们家人干什么去了?现在来说这事有点晚。

唏嘘感叹后,我们又要求五里川民政所帮忙,到时给我们的寻找带路提供方便等,局长难为情地说:“所里人手少,怕顾不上,现在年轻人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打电话也是白打。”

我忽然觉得我和张主任都有点迂。

随后张主任又托五里川几位老人打听,让他们回忆当年五里川有几座大庙?听说过一个叫陈振华的指导员没有?而魏云霞托晋城亲戚到当地民政局的查访也多遭折波。现在,能够确定的是,“大舅”解放后被作为失踪人员对待,姥姥活着时领过少量的抚恤金......

而魏云霞写回忆文章费了老鼻子劲,一开始她写的都是标语口号,英勇牺牲、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等等。

逼紧了,她就说,大舅就留下这几封信,别的啥也没有。意思是没有什么可写的。

我就启发她,大舅小时候是干什么的?上过学没有?你说姥姥活了九十岁,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她是如何怀念她的大儿子的?十多年前大姨把信交给你时,都说了些什么?你们家人几十年来是怎样寻找大舅的?都经过了哪些过程?

在追问中,她才一点点透露出更多的细节。结合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的解读陈振华的五封信。

七十多年了,信的纸页发黄,字迹模糊,且当时有些字的写法和如今大不同,还有当年八路军政权设立的县,如陵高县,冀氏县,现在早都撤销了,很少有人知道。经反复引申、猜测,和张主任几经磋商,还有和魏云霞保存的真迹反复订证,以及问度娘,才终于把这些信“翻译”出来。“翻译”的过程,也是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过程。

解读五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

第一封(1)

父母亲二位大人膝下敬禀者二位大人福体康泰!

儿离家八载之久,尽忠于国家,谋全中国人民之解放,而流血流汗,誓为驱寇而奋斗,故不能亲临堂前行孝于二位大人。俗话说,尽忠不能尽孝。但儿脱离故乡亲,舍了二位高堂,来舍身为仁,为国家民族服务,亦是间接的尽了孝顺高堂的使命。儿在外一切都很好,我觉得这数年来在社会上工作获得了不少智识,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均有相当的认识,这就是八年多儿的进步吧。

儿虽然身体残废了,但仍可给国家服务的,至于从前说的退伍回家之事,则已成了泡影,已不成事实了。我觉得日本鬼子死亡之时期已是不远了,明年就要全面反攻日寇了,我们下山之日子亦很快到来,儿与二位见面时候就在眼前。希不必关怀与挂念。

家庭的困难儿最清楚,就是儿这里亦不能求到解决,甚至可能增加家中负担,儿想目前则有依抗日政府,按优抚条令对抗日干部家属作物质奖劳力帮助。现儿又要求上级给陵高县政府寄去一封公函和这封信同去的,想政府定给以帮助的,望你们去找他们才好。如家中十分无办法难以度日,儿父将小银可来这里找个工作,剩下的儿可想办法帮助过活,儿现在工作已决定在太岳三分区供给处工作。来后,亲人可到冀氏县王村(离冀氏廿里)核桃庄找即行,并问候儿姥姥、舅父各家平安。

儿陈振华叩

阳历十月二十六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

第一封(2)

解读

这封信写于日本投降之前一年的1944年10月26日。据魏云霞讲,她姥姥、姥爷当年都是教会学校的学生,随后又当教会学校老师。姥爷后来当晋绥军副营长,受伤后回到家乡。陈振华是家中的长子,15岁前跟着母亲上学、干家务,是个懂事的孩子。

抗战爆发后,姥姥送15岁的陈振华去薄一波的部队当兵抗日。八年抗战,陈振华没有回过家。这时他的父亲还在世,所以他写信开头是“父母大人”。而后不久,他的父亲就积劳成疾去世了。

此后他的信只有写给母亲一个人,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和一个小弟生活,日子愈加艰难,他对家庭的牵挂愈深。小银是魏云霞的母亲,陈振华的二妹。陵高县、翼氏县都是当时八路军抗日民主政权。陵高包括山西陵川和高平接壤地区。1943年日寇占领陵川后,在山西陵川和高平接壤地区成立陵高县,属太行区八专署管辖。1945年10月撤销。冀氏县是1941年以安泽县南部冀氏镇为中心设置的,属太岳区四分区管辖。至1946年12月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第二封(1)

母亲:

儿在五月初旬,曾寄去信不知收到否,请来信吧。

现我们正式番号是晋冀鲁豫第四纵第十二旅,我仍在旅卫生处收容所工作,身体很好请勿念。

我部现正积极整训,所有干部战士都在努力学时事,以求认清目前时局,认清反攻的到来,为保卫毛主席及解放全国人民,以战斗姿态随时投入反攻的浪花里,显示人民解放军的雄姿,请听我们的捷报吧!

大军区有明确指示“战争期间不准任何人请假回家,任何人亦无准假之权力,否则受到同样处分”,这样我回家希望暂时亦为无望了。但请不必挂念,儿总有甚至不会是太长的要与你的慈颜会见了,还希你保重贵体,听儿胜利消息。这次战役中由於儿的努力,被记了大功,当然缺点很多,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了,望有何指示来信说明。

祝全家平安

陈振华 亲手

六月十九日

解读:

抗战烽火刚息,内战硝烟又起。这封信写于1947年6月19日,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前两个月。陈振华在第一封信中许愿的和父母双亲不久见面的愿望,又破灭了。现在父亲已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弟妹艰难生活,希望他回家看看,但马上要投入一场大战中,他回不了家。但他还是满怀希望,并用美好的前景鼓舞母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第三封(1)

母亲大人:

阴五月二十九之来信,于阳八月一日接到,内情知悉,勿念。“喜报回门”这本是值得庆幸的,但仔细研究起来,我还是很不够的,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现我们整训已快告结束,不久即将进入大反攻中。既然要解放全国人民,那就是哪里有吃人虫,就要到哪里去,把它们彻底摧毁,永不能翻身。我们是刘伯承部下的“常胜军”,一定要用全力保持这个光荣称号。请母亲再耐心等几天吧。

现在看的情楚,天下将再不属于蔣介石了,而完全成为由人民自主,就是人民将要做主人来统治少数人。这样的自由幸福的日子想你是愿意过的。不过胜利属于我们这是没问题,肯定的。但绝不是一帆风顺、没有困难的,我们有足够勇气与信心走向光明。假如这次打出去,我走的远了,(一年)半载回不来的话,甚至有时连信都没可能通时,希大人不必挂念。自保身体,用心哺养小弟华旦好了。如有一日喜出望外咱母子俩能团圆的话,我定会将多年的离母之情痛痛快快述说出来。

另外我的私生活问题,请母亲不必惦念,目前情况不允许环境限制,当然难以适当解决,也把他放到胜利后再谈好了。

我告你个好消息,我们四纵队整个说来几乎全是美械装备,人也有好几万,真是做到了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每个人的情绪都高的很。那一个人敢说个回家!!马上会受到大家讽刺,说你的怪话。你想我又是本单位行政负责者,这样做行不通,事实也没法提。

咱家是穷苦的抗属,请政府多帮助,尤其现无劳力更属困难,不过这仅是暂时的,建文和华民怎样?久未听他们的消息。

关于各舅舅及姥姥过去对我的照管哺育,我怎能忘掉,有些地方还请帮忙解决。曲沃老区现都闹报仇翻身分田地运动,我们也参加土地革命。

余事后述。

祝全家平安

陈振华

八月五日午夜

又:据说部队在八月十五号前即要行动,究竟往那打,现没一个知道。不过总有捷报传来,你记住我们是陈赓(纵队司令)部下的“常胜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

第三封(2)

解读

这封信写于1947年8月5日,陈谢渡河的前半个月。地点是山西曲沃。这是陈振华即将随部队行动之前给母亲写的一封信。部队行动的目标、时间地点,一概不知道。只知道要远离家乡山西,也不知道要离开多久。

不免于昂扬中带着悲伤,嘱母亲抚养好小弟,也有预言家庭靠不上自己之意。他用部队的光荣和宏大目标鼓励母亲,多少显得有些勉强和无力。

此时陈振华已25岁,在那时算是一个大龄青年了,母亲念念于心儿子的婚事,她顾不上全中国人民,她要的是儿子回家,但是不能够。据魏云霞讲,她的姥爷是上门女婿,又去世的早,家里全靠姥姥的娘家帮助,故陈振华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舅舅和姥姥。

陈谢大军渡河后,谢富治、裴孟飞等人在河南灵宝、卢氏等地搞极左的“急性土改”,就是学习山西经验。陈振华信中的一句“曲沃老区现都闹报仇翻身分田地运动,我们也参加土地革命”,为此作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第四封(1)

亲爱的母亲:

曾于八月间在山西曲沃,临出发时给你寄过一信,可能收到了吧?我自八月十二日,从山西出发到目前总共是一个整月,已胜利的打出来啦,渡过黄河天险,跨越了陇海路,解放了许多城镇,如新安、渑池、洛宁、宜阳、垣曲、灵宝、陕州、卢氏,快到达陕西省的长安啦,潼关现已围陇,不久即将解放,消灭了蔣伪军万余之多。

现在我住在豫西的卢氏县,一切均好希勿念。庆幸的很,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在这里偶而碰到了咱村民伕海海啦,还有南尹寨的李士骏(现改为忠诚),这是老同事啦。还有南焦庄张建文亲戚张某某及附近各村之老乡多人。详细知道了家中情形,并问及你老人家的近情、及各妹妹的情形。村中之事亦问到一二,实同回家一次,咱家虽无劳力,但有人照营即可,我是放心的,又有十几亩地,吃饭的事解决了。希抚养小弟华旦好了,其它不必挂念。待这个战役结束后可回家看望你。

现海海给捎去小包袱一个,内有白宽面洋布壹丈陆尺五寸,英丹士林布(宽面)陆尺多,丝光线袜子壹双,驼毛背心壹个,冀钞壹万伍仟元,(此处抠掉猜不出)。请收。

因路途遥远,寄物件不便,希给我姥姥及舅父们买些东西赠送。

其它不谈

祝母亲身体健康!

男 陈振华

阳九月十四日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

第四封(2)

解读:

这封信写于1947年9月14日,河南卢氏。

这时陈振华已随部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来到卢氏县。于9月10日攻下卢氏县城,士气高昂。他在这里幸运地遇到了本村民伕海海等人,并让海海给家里捎去小包袱,内有钱和布等,这在当时都是很稀缺的东西。可见他是一个关心家庭很有孝心的人,并且很细心,每件物品上都盖了自己的章。部队从山西出发时,带了许多“民伕”,仗打到哪里,民伕带到哪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

第五封(1)

母亲:

本来在卢氏时碰到咱村乡邻海海、王孩后就写过信,东西也一并交给海海啦,因现又半月多,才把这批民夫决定放回。

这半月来,我们由卢氏西进川陕之秦岭、丹江一带转了个大圈,解放西(安)南(阳)公路之重镇多处,及陕南通湖北的门户商南县城,这里大部出产稻米,但山很大,河特别多,现又转回卢氏之南的百十里的五里川驻扎。棉衣已来了啦,可能在这“伏牛山区”建设根据地,待明年打过长江以南,全中国之解放不久啦,至于咱家情形据了解以如指掌。

母亲: 请把心放宽,对儿不要过多想念,因儿实质上继承了“父志”,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最光荣的事情,另儿现在一切都好,在本军历史这样久,且对革命负过伤,就是残废实际并不影响工作。

个人的事暂切放下,待后有机会解决,希母亲把小弟抚养成人,在家除家繁忙琐事外,其他以保养身体为重,并问候舅父、母、及姥姥、邻居们均好,余之不述。

祝合家安好。

男 陈振华

阳十月十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

第五封(2)

解读:

这是陈振华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时间是1947年10月10日,卢氏五里川。

据说写完这封信的当天夜晚,卫生队被土匪包围在一个大庙里,正点着马灯查看伤员的陈振华,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上封信中陈振华已把信和物品交同村海海带回家,但时隔半个月,海海这一批民伕才被放回。临走时,海海又来看望陈振华,他就又给母亲写了这封信。还是交待母亲要放宽心,不要过于思念他。

第二天一早海海又来和陈振华告别时,陈振华的通讯员告诉海海,昨晚卫生队遭土匪包围,大舅为掩护战友牺牲了。海海是见到牺牲了的陈振华,但埋在哪里,他也不知道。回到家乡后,海海没有敢把这消息告诉他的母亲。直到解放后,海海才把这消息透露。

思念绵绵无绝期

解放后,陈振华的母亲一直在等待大儿子的归来,然而从此没有了儿子的消息,也没有了那懂事、孝顺、贴心的信。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穿军装的人,看到她一个瘦弱女人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什么也没敢说就走了。

她去问同村的海海,海海欲言又止,最后才把陈振华牺牲的消息告诉给村干部。

姥姥想去儿子牺牲的地方看看。然而山西到河南,两地遥遥,卢氏五里川,哪又是个什么地方啊?她如何才能到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壮士出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0)

陈振华亲属,中间为其母

没有人告诉她。家里的小儿小女要吃要喝,她也离不开啊。白天忙碌操持家务,夜深人静时,她就拿出这些信,一封一封阅读,任泪水浸透自己的脸颊,也不能把这珍贵的信纸浸透了。透过这一行行的字迹,她仿佛看到了儿子英俊的脸庞,威武的身姿,仿佛看到送儿子参军时把儿子送到村口,恋恋不舍挥挥手,千叮咛万嘱托后,望着儿子的背影渐渐的在暮色中消失……

魏云霞说,为了保存这些信,姥姥把信缝在被子棉絮的夹层里,以免纸页折叠,鼠虫噬咬。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岁月无情。姥姥老了,头发花白了。但是她的眼不花,她经常捧出儿子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久久的捧在胸口。

“有一天中午,姥姥恍惚感觉到儿子进了大门回到了家中,她正要和他说话,忽然人就看不见了。停了一会儿,人又隐隐约约看见了,她赶忙说:‘儿子你回来啦,你让娘好想啊,你还走吗?’正要伸手去摸儿子的脸颊时,突然听到咔嚓响了一声,什么东西折断了,她一下子惊心了,她知道大儿子再也回不来了。”魏云霞说。

母亲临终时把信交给她大女儿保管。姊妹们把大哥写的信牢牢保存,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他们也试图寻找大哥的踪迹,然而无果。

1973年,陈振华的兄弟去卢氏县找过,但没有打听到大哥牺牲所在地。陈振华的大姐为了寻找哥哥,也是费尽了心思,到处打听。

后来不知在哪里听说,云南有个部队首长,过去和陈振华曾在一个部队呆过,就去信向这位首长打听消息。这位首长来信说,和陈振华不是一个单位的,不认识。

但他又介绍了其他战友,让陈振华亲属和他们联系。但最终也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没有找到同一个部队的人。

时间又过去了20多年,上辈人上年龄了,老了。就把这些家信转交给了魏云霞,同时也接下继续寻找大舅的任务。大姨、母亲、小舅这些亲人们都不在了,她和妹妹也都远离了老家。她想代表姥姥、大姨、母亲以及小舅,到大舅的坟茔上祭奠一下,表达亲人们的思念。

我安慰魏云霞,把大舅的事迹写出来,发到网上,编在书里,告诉世人:有这么一个人,他来过,他有理想有信念,有奋斗的足迹,留下了让人咀嚼不尽的书信。这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对大舅最好的纪念啊。至于他到底是革命烈士,还是失踪人员,都不重要了。

作者简介:骆淑景,女,六十年代生人,现居三门峡市卢氏县;喜爱文史,笔耕不辍,著有多部长、短篇作品。

编辑:展昭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