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出处(典故南风)

典故:南风 同源典故:五弦歌 南薰 南薰曲 南风弦 南风歌 南风琴 南风薰 南风解愠 熏弦 熏风 舜弦 舜歌南风 舜琴 薰琴 薰风 薰风解愠 虞弦 虞薰 解愠 解愠风 咏南风 风解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南风出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南风出处(典故南风)

南风出处

典故:南风 

同源典故:五弦歌 南薰 南薰曲 南风弦 南风歌 南风琴 南风薰 南风解愠 熏弦 熏风 舜弦 舜歌南风 舜琴 薰琴 薰风 薰风解愠 虞弦 虞薰 解愠 解愠风 咏南风 风解愠

相关人物:舜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9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

《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脩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典故

简释

南风

《史记》卷二四《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参见“风解愠”条。

作者

诗句

于武陵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令狐楚

湛露羞依草,南风耻带熏。

司空曙

熏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吕温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宗楚客

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

张九龄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张九龄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张九龄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曹唐

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

李世民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薰风。

李世民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李商隐

惭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

李峤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李群玉

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

李群玉

清如南薰丝,韵若黄钟吼。

李适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杜正伦

湛露晞尧日,薰风入舜弦。

杜甫

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柳宗元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杨巨源

熏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杨巨源

和气生中国,熏风属外家。

权德舆

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

卢仝

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

卢照邻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蒋防

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

薛存诚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薛能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薛能

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

袁朗

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陈子昂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风。

陆龟蒙

永播南薰音,垂之万年耳。

韩偓

始议新尧历,将期整舜弦。

韩愈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魏徵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