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正确方法和手法(耳朵到底该怎么掏)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和手法(耳朵到底该怎么掏)(1)

耳朵到底该怎么掏?

撰文 韩红蕾

编辑 保健君

掏耳朵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和手法(耳朵到底该怎么掏)(2)

生活中,掏耳朵是个司空见惯、老少皆知的小事情。但是大家对待这件小事的态度却大有不同。有的人每天掏耳朵,甚至一有空闲时间就掏;有的人则避之唯恐不及,恨不得一辈子都不掏耳朵。

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掏耳朵,怎样掏耳朵呢?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和手法(耳朵到底该怎么掏)(3)

所谓掏耳朵,其实是用工具掏出外耳道内的耵聍,也就是耳屎。既然掏耳朵与外耳道有关,那我们先来了解外耳道的解剖结构。

外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道是外耳的一部分,是一个略带弯曲的通道,长2.5~3.5厘米,位于人体头颅中部的下方两侧(侧颅底),从外耳道口(也就是俗称的“耳朵眼”)向头颅中部延伸止于鼓膜,就像一条死胡同。

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是由软骨构成,为软骨部;内三分之二是由骨质构成,为骨部;两者交界处最窄,为峡部。

软骨部的皮肤较厚,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骨部的皮肤较薄,没有腺体结构。 软骨部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

耵聍的形成

耵聍腺分泌出的耵聍开始为黏稠的液体,逐渐变干成碎片状附着在外耳道皮肤表面,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咀嚼、吞咽、头部位置的变化或运动等,耵聍可逐渐从外耳道表面脱落并最终排出。因此,正常情况下,耵聍会自行脱落,不需要掏耳朵。

耵聍栓塞导致的后果

但是,有些时候由于耵聍没有自行脱落,就会在外耳道中越积越多,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的堵塞(耵聍栓塞),产生耳堵、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也可能会继发感染。

造成耵聍栓塞的常见原因

1. 环境中的尘土或杂物进入外耳道。

2. 习惯性挖耳,尤其用棉棍挖耳,反而将耵聍不断地推向外耳道深部。

3. 外耳道因各种原因导致分泌物过多,比如炎症、湿疹、真菌感染等。

4. 外耳道因各种原因导致狭窄,比如畸形、异物、肿瘤、瘢痕等,使耵聍难以自动排出。

5. 老年人肌肉松弛,下颌运动无力等。

6. 婴幼儿胎脂等残留。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

医院处置

一旦出现耵聍栓塞,就需要掏耳朵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专业医生在额镜、显微镜或耳内镜的直视下,用吸引器、耵聍钩、膝状镊等掏耳朵,这样能确保准确无误,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

如果耵聍质地坚硬,不建议盲目硬掏,医生一般会开处方软化耵聍的药物,如3%的碳酸氢钠滴耳液,将耵聍软化后即可轻松取出。

家庭处置

如患者不能到医院就诊,但是耵聍栓塞严重,已经影响生活或工作,这种情况可试着在家里掏耳朵。可选择清洁消毒的挖耳勺自己掏,或在光线充足明亮的条件下,请家人试着掏耳朵。

家庭掏耳朵注意事项

1、挖耳勺务必清洁,专人专用,或消毒完全后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 、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能用蛮力,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

3 、操作时避开他人,以免无意地撞击损伤外耳道。

4 、如有明显的疼痛,或发现耵聍较硬难以取出,一定不要盲目硬取,建议到医院就诊。

5 、如本身有外耳或中耳疾病或手术史,建议最好到医院就诊。

6 、现在市面上有可视挖耳勺,可酌情选用,但使用方法一定要正确。如可视挖耳勺中看到疑似病变,或不明结构,建议不要盲目操作,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专家简介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和手法(耳朵到底该怎么掏)(4)

韩红蕾

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Fisch国际显微外科基金会访问学者、北京分会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眩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英文编辑,《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英文编辑。师从国际耳科之父Fisch教授及其得意门生Linder教授,擅长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手术,对耳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同时擅长鼻内镜外科手术和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治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