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方案(透视社生态监督)

  关于臭氧污染,你了解多少?

  臭氧(化学式为O₃)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的刺鼻气味。如果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出现咳嗽、头疼等症状,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专家建议,室外臭氧浓度高时,建议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如果有条件,可开启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外出时,敏感人群需要做好防护,可佩戴帽子、眼镜及口罩等防护产品。

  “尽管臭氧超标不像颗粒物超标那样明显影响大气能见度,不易察觉,但高浓度臭氧仍可对人体健康、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已成为现阶段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如是说。

  再来看一则报道: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各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中心和相关省级空气质量预报部门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中,在6月21日-25日这五天期间,华北、西北和华东中北部晴热少雨,预计将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过程,华北中南部个别城市有重度污染风险,后期受范围性降水过程影响,污染过程结束。

臭氧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方案(透视社生态监督)(1)

  毋庸置疑,臭氧污染已经成为重点地区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拦路虎。

  臭氧污染高峰峰值为什么发生在每年夏季?

  我国从2013年开始,将臭氧纳入大气污染物常态化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的夏季(5月–9月),全国O₃平均浓度保持在150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超标天数比例平均为11.1%(夏季),其中以轻度污染为主,约占88%。

  然而,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今年1月—5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O₃)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7%。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O₃平均浓度为1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5%。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O₃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9%。汾渭平原11个城市O₃平均浓度为1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7%。

  在重点区域,数据上升更为明显。其中,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O₃浓度同比升幅超过20%。

臭氧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方案(透视社生态监督)(2)

  图源:中国环境网 制图:张黎

  “臭氧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较重。”前文提及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对接下来的臭氧治理工作这样概括。

  如今,夏季臭氧污染与秋冬季PM2.5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环境污染问题的两座大山,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NOx)是生成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它们在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在一年之中,臭氧浓度一般从5月份开始增长,七八月份到达最高点,进入秋季后逐步降低。尤其在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午后,一般是下午1点—4点,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比较容易发生臭氧超标。

  臭氧浓度既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NOx)等前体物排放强度密切相关,也受到气温、辐射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共同影响。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区域臭氧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NOx和VOCs光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例如在2020年夏季,成渝地区遭遇区域性臭氧污染。彼时,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介绍,臭氧浓度超标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物(VOCs、NOx等)集中排放;二是气象条件严重异常,当年的4、5月份,四川出现异常高温天气,高温强辐射天气加速了臭氧的生成。

  控制臭氧污染,全国各地打响防治攻坚战

  大量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臭氧污染处于VOCs敏感区,从各地的实践来看,现阶段,治理VOCs是控制臭氧污染、尤其是夏季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路径清晰的前提下,各地加快补齐短板,不少“高招”亮相。

  今年,西安市也将在夏防重点时期(6月1日—9月30日)对全市涉VOCs汽车维修企业和交通领域涉VOCs排放工序作业实行臭氧污染管控。当预测臭氧单日为重度及以上污染等级时,启动应急管控措施,届时,全市范围内涉VOCs汽修企业全体禁止作业,涉VOCs城市面源错峰生产作业。

  在河南信阳、驻马店等地,成立由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VOCs专项执法检查组,对辖区内涉VOCs工业企业等行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涉VOCs重点企业开展“精准帮扶”。

臭氧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方案(透视社生态监督)(3)

  图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还有不少地方开展VOCs“夏病冬治”,江苏、山西等地“开年即冲刺”,提前谋划,推动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组织各地对重点企业、企业集群、工业园区等开展排查、源头替代及治理提升,以污染物的大幅减排支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有关数据揭示,去年,我国夏季南方多地高温天数也不少,但臭氧浓度上升态势得到了遏制。在多地夏季温度破历史极值的情况下,2021年5月—9月,重点区域11个省份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下降0.6%,平均超标天数同比减少7.7%。这有力证明了地方的各项举措扎实有效,臭氧也并非“不治之症”。

  早、准、实,锚定臭氧污染这块“硬骨头”,各地攻坚不容松懈,还需“对症下药”,久久为功。注定,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硬仗。

  (透视社综合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报道)

  编辑:程艺

  校对:吴月冉

  审核:龚紫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