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屈辱历史(清朝落榜秀才被迫出走南洋)
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舰船四十七艘、军队四千人组成的英国舰队抵达广东珠江口外,鸦片战争宣告爆发。面对船坚炮利的敌人,早已固步自封多年的清军完全不是对手,腐朽的清政府最终只得与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逐渐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危亡之际,一批进步人士挺身而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并从主张引入器物逐渐发展为效仿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帝制被推翻,我国历史上首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终于建立。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辛亥革命的足足一百三十四年前,就有一个清朝的落榜秀才被迫出走南洋,并在婆罗洲建立了全亚洲的首个民主共和国,这说的便是罗芳伯以及他所建立的兰芳共和国。
清乾隆三年(1738),罗芳伯生于广东省嘉应州石扇堡,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省梅州市石扇镇一带。罗芳伯原名芳柏,是家中三兄弟的老大,或许正是出于作为长子的责任感,他从小便勤奋读书、练武,成为了十里八乡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甚至,他早年间还参加过以“顺天行道”为宗旨的天地会。最初,罗芳伯本想走科举这条路,但在考中秀才后,他屡次参加乡试无不落第,始终没法更进一步。
见仕途似乎注定走不通,罗芳伯改变了方向,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他本就生性自由,又赶上了“下南洋开金山”的热潮。于是,在一番准备后,罗芳伯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与众多同乡伙伴一起从虎门出发,乘船前往了遥远的南洋。根据他在《金山赋》中的自述,当时满怀壮志的他曾在心中鼓励自己道:“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
罗芳伯的目的地是今天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坤甸市,这里位于卡布阿斯河入海口,如今是西加里曼丹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在当时,加里曼丹岛还叫做“婆罗洲”,而坤甸则因为盛产金矿而被华人直截了当地称作“金山”。来到金山,罗芳伯结识了同为嘉应州人的吴元盛。吴元盛也参加过天地会,是因为谋划起义失败才被迫出逃南洋,此时已经创建了一所名为“聚胜”的采矿公司。
罗芳伯进入聚胜公司工作后,很快便展现出了多年来作为家中长兄和同辈模范锻炼出的杰出领导力。他正直聪慧、赏罚分明,很快便获得了极高威望,甚至吴元盛为其折服,自愿让出了首领之位。罗芳伯是个相当高瞻远瞩的人,他用采金矿获得的收入购置武器,训练出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并以此同横行南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抗。
乾隆四十一年(1776),罗芳伯效仿东印度公司的体系正式创立了“兰芳公司”。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罗芳伯还有一个合作伙伴名叫陈兰伯,他将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这才有了“兰芳”之名。次年,兰芳公司更名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由陈兰伯担当首任名誉元首,而罗芳伯则是实际上的元首。
为了表示和清朝的区分,兰芳共和国的元首称“总制”,又叫“大唐总长”。与此同时,罗芳伯也被称为“坤甸王”。难能可贵的是,罗芳伯并非像日后的袁世凯等人一样以民主共和国之名行封建帝国之事。在他的治下,国内采矿业稳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农耕、商业、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不忘本的罗芳伯大力支持中国商船来到兰芳共和国进行贸易,于是很快一条连通广州、潮州等港口城市与婆罗洲之间的航路便得以形成。另外,据说罗芳伯在建国之初其实还曾派出陈兰伯觐见乾隆皇帝,表示愿意作为大清的藩属国,但乾隆皇帝不愿为了维护这个蕞尔小邦而站到荷兰等西方列强的对立面,于是不予理会。
乾隆六十年(1795),罗芳伯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他推荐江戊伯继任,而经过选举后,本就是民心所向的后者顺利就任总制。可惜的是,光绪十二年(1886)时兰芳共和国终究没能抵御住荷兰殖民者的猛攻,最终宣告灭亡,享国一百一十年。
综上所述,作为全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由华人罗芳伯建立,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民主、共和等制度特点。进入近代,梁启超曾在《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以之为例,激励中华儿女积极开拓进取。另外,1793年的《泰晤士报》也曾经报道了罗芳伯与兰芳共和国的故事。凡此种种,足见罗芳伯及兰芳共和国的巨大影响力及深远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