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吃药的真实故事(什么神药一吃就好)
有一种药。
甭管是啥疼痛,一吃就好。
你会吃么?
相信有人会毫不犹豫吃下这颗药丸。
就像小美。
阿巴拉契亚山脉旁的一个宁静小镇上,居住着一群以挖矿为生的人。
跟着父亲下井的小美,这天正在矿里工作。
突然一阵震动,导致小美猛地撞向机器的角上,疼痛难忍。
医生撩开衣服一看——
被撞到的背部早已从淤青变得乌黑,轻轻一碰都疼得要命。
医生给她开了一种新药。
吃过一颗,明显感觉“比以往吃过的药都管用”。
这是什么神药?
奇怪的现象很快随之而至。
某天晚上,背部的伤痛发作了,小美忍不住又吃了一颗。
伤口不痛了,可你看她表情。
一脸嗑药嗑high了的样子……
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这背后都跟一家公司有关,普渡制药公司。
他们生产了一种药,叫奥施康定。
还在坊间大肆宣传:
吃了不会上瘾,让医生们多给病人们开这种药。
在这期间,不是没有人提起过诉讼,只是……都败诉了。
-民事诉讼呢?
-65起吧
-普渡制药赢了几起?
-65起都赢了
凭啥?
关键在于这家普渡制药公司背后的大BOSS,萨克勒家族。
能只手遮天,这家族什么来头?
你以为是什么恶霸?
NONONO,恰恰相反——
这家价值10亿美元的大公司,给博物馆和学校都捐了不少钱,看起来特别有社会责任感。
然而。
善举,往往是阴谋的最佳伪装。
检察官里克和同事兰迪在评估案件时,有个意外发现。
过去3年,几乎所有案件——
包括非法贩毒、盗窃、持械抢劫、擅离职守等,都跟这颗药丸,奥施康定有关。
可以这么说。
这枚小小药片,让这个地区监狱突然人满为患,暴力犯罪泛滥。
过去200年间
这里的人们都是夜不闭户的
因为完全没必要锁门
3年前,突然的所有人都开始锁门了
这是整个地区的罪恶之源
当时的案件有多可怕?
药房被抢,警员中枪,你以为劫匪要抢钱?
不。
劫匪抢走了4瓶奥施康定,别的碰都没碰。
成瘾,失控,犯罪。
什么药?这直接是毒品了好吗!
这时你就大概理解了。
这桩罪恶深重,却没人敢碰的案子,就是打着卖药的幌子在公然卖毒品呀。
正如里克和兰迪的新任上司说的那样:
那就意味着除非手里有足够的证据
否则很难立案
你必须能证明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明知药物危害性,却进行了隐瞒
不顾危险继续售卖
没有能一锤定音的实锤,休想撼动这座阴谋早已扎根的巨山。
它的根须,蔓延得有多深?
首先,是投放传播在大街小巷的洗脑式的公益广告。
注意,是公益广告,都被偷偷植入了这个产品。
广告中的使用者闭口不谈“奥施康定”,反而大谈药物的好处:
在广告播出后,偷换概念植入了奥施康定的相关说明。
当年的广告负责人回忆:
他们说“拍个公益广告”,我们就拍了
然后在后期制作中
他们说“加入奥施康定的标题”
我们也照做了
显而易见,这个广告本身就是一场诈骗。
尤其是被邀请拍摄的病人。
我时不时会口误,差点说成奥施康定
他们会说“别那么说”,说“止痛药”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个广告,还不至于让那么多人蒙在鼓里。
嗯,有幕后推手。
里克和兰迪找到了曾经调查过奥施康定的缉毒局副主管梅尔。
梅尔坦白了自己中止调查的原因。
这是食品与药监局
第一次把二级麻醉剂
贴上“不容易成瘾”这种标签
注意,FDA,即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可以这么理解。
FDA是食品和药品公开售卖的许可证。
拿到它,就等于拿到挡箭牌,是一个强有力的背书证明。
这是普渡制药最大的一步棋。
批准这一项目的人,不久后就入职普渡制药。
他用一份报告,换取了一份年薪37.9万美元的工作。
堂堂食药监局的官员
手把手教普渡如何写报告
有了FDA的庇护,这场诈骗进展越发顺利。
但还不够,得继续加码。
为了让“奥施康定”这张王牌道路畅通,普渡制药公司得尽快“扫清”障碍——医护人员。
特意招募一批销售人员,给他们进行培训。
培训会教他们一套话术,一套如何迅速让医护人员上钩的说辞。
医生想为病人减轻疼痛
他们只是不想让孩子上瘾
所以你的第一个宣传重点
应该是它的特别之处
只有不到1%的人对奥施康定上瘾
除了话术上的技巧,这些培训还运用了不少心理技巧。
能让销售人员在短时间内,拉近跟医护人员的距离。
让你的医生觉得自己很特别
打扮好,带他们去吃昂贵的晚餐
主动给他们的车加满油
为了有十分钟的推销时间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
如果我坚决不采购这一款药,这些人还能逼我不成?
逼迫倒不会,他们有更高明的办法。
就像这位药剂师所说的:
她表现得好像是在帮我
是朋友给我建议而已
她说如果我拒绝卖这种药
医生和病人就会起诉我,诉讼会让我破产
卖不卖我都完蛋了
对大医院也有一套恐吓:
现在如果病人觉得
我们没有妥善处理他们的疼痛
医院可能会被起诉
或者他们会在网上写差评
这会导致员工被管理层谴责
一些护士因为网上的评论被解雇了
发现了么?
这是一个相当周密的计划。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来说,片面的广告让他们仅能看到“止痛”的作用。
这种民意,将反作用于医生的做法。
这时候,销售人员下场,对医护人员进行游说、怂恿甚至行贿——
为了更好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普渡制药还资助了一些病人权益倡导组织。
比如国家疼痛治疗基金会、美国慢性疼痛协会等一整个疼痛管理组织网络。
这些组织自称独立,却都在暗戳戳倡导使用奥施康定这种药物。
软硬兼施的心理战术下,不少人主动或被动地踏入这场诈骗中。
这是一个狡猾的做法。
普渡制药耍了个障眼法,将火力全部转移到医患关系上。
医患这层用以掩饰的闭环,轻松合上。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推销方案。
开始时,他们只会推荐10、20毫克的剂量,当服用的人们出现耐药性后,他们会适时更新迭代——
推出40,甚至80毫克。
看到这,估计你已经明白这玩意是怎么让人上瘾的了。
奥施康定属于阿片类药物。
它是从罂粟中提取的衍生物,或人工合成、具有类似效果的物质,它与人体大脑神经细胞上的阿片类受体相互作用后,可以起到镇痛作用。
当被滥用后,吃药就跟吸毒一样,会成瘾甚至致死。
有不少病人一开始是冲着能缓解疼痛的作用去的。
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量服用导致上瘾。
当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成瘾之后,有些不同的声音产生了。
可很快又被压下去了。
又一个谎言,普渡制药公司称之为“假性成瘾”——
被解释为:疼痛未得到妥善治疗所出现的症状。
换句话就是:不是药让人上瘾,只是还没治好
借着这波“谎言”,他们继续加码,将剂量加到160毫克。
当成瘾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要想戒断就难了。
毋庸置疑,这已然衍变成集体上瘾事件。
但在这个故事里,更恐怖的不仅是上瘾本身的不可控。
更是——
成瘾剂量,毫无节制地毒进人心。
芬尼克斯医生曾经为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
在他开始得知奥施康定能缓解矿工们疼痛时,他是由衷地为病人感到开心。
直到他身体出了问题,在求医时,医生毫不犹豫给他开了大剂量的药片。
不用猜,他被迫上瘾了。
同为医生的芬尼克斯,很快就发现药片里的阴谋。
销售人员找上门来时,他毫不客气地将其暴打一顿,赶出诊所。
可良知,终究抵不过药瘾。
有一个镜头。
他主动联系这个曾经给他卖药的销售人员:
你能给我弄点药来吗
在和他曾经的病人一起分药时,被问到现在需要吃多少量。
他回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400毫克。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良知在天平上摇摆,就连自尊都被吞噬。
还记得开头那个女矿工小美么?
药瘾发作,她不得不去偷家里值钱的东西来换钱。
甚至出卖自己,就为了多换30块……
你长得这么美,如果愿意跟我去后屋的话
我可以多给你30,怎么样
跟这微不足道却相当要命的30块相比,另一边,讽刺多了。
普渡制药公司的主席,赚得盆满钵满。
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提前两年完成计划。
他正准备物色几年后才搬过去的建筑——
位于斯坦福中央商务区,市场价8400万美元。
就这样一整栋豪华建筑,他要全款购买。
这个悲剧,出自《成瘾剂量》。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也就是美国臭名昭著的奥施康定事件。
从1996年到2017年,美国有近21.8万人死于处方阿片类药物过量,平均每天导致130人死亡。
长达数十年的悲剧,直至去年才完成终审判决——
普渡制药公司以赔付83亿美元破产落幕。
有一个细节,看得人头皮发麻。
即便外界民众反对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普渡制药的主席依然丝毫不慌。
还催促手下继续卖药。
继续让医生开处方
销量、销量、销量……
说来真是魔幻。
这个恶臭的资本方,居然叫普渡制药。
本意是“普渡终生”。
就像一颗药,本是拯救人们脱离痛苦的良方。
可如今却成了杀人的毒品,将人拉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到最后,才发现这场金钱游戏里——
唯有人命,最不值一提。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