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

从左至右:梅子、 爱丽丝、繁子、合松, 1901年(照片由瓦萨学院图书馆特别收藏区提供)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2)

描绘明治维新时期东京街景的浮世绘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这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不仅是全面现代化的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时刻。

女性既是改革的受益者,地位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是直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明治政府高层意识到,要培育新一代开明日本人,对后代教育能起到关键作用的依旧是母亲的教育!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3)

岩仓使团成员,左起:木户孝允,山口尚芳,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

提高女性知识文化水平,培育女性精英,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于是,明治政府决定公派女性留学生随同岩仓使团赴美学习考察。5位传统武士家的女孩被明治政府选中赴美留学。处于时代的锐变中,武士家的女孩们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女孩们迥异的性格又将如何决定她们的选择和命运?她们又如何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景观?

要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我们要感谢贾尼斯·P.二村,一位美国东亚史学者、一位哈日的日本媳妇。在她的著作《武士的女儿》中,她细心地串联起百余封信件和大量档案文件,为这些文化遗孤和时代先锋者书写了一部精致而细腻的集体传记。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4)

《武士的女儿:穿越东西方的旅行》

[美]贾尼斯·宝莫尼斯·二村(Janice P. Nimura)著

马霖 译 |平装 | 32开 |332页 | 48.00元

首部以女性和留美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

与一般的明治维新史所不同的是,《武士的女儿》是第一本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了日本女性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1871年,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一艘载着有着一群特殊使命的人的蒸汽船正缓慢而庄严地驶入旧金山港湾。明治政府开拓使选派的5名女留学生随50多位岩仓使团正式踏上美国的土地。她们的使命是天皇亲自下达的:学习西方文化和规则,学成后归国协助培养将要领导国家的新一代开明日本人。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5)

女孩们出发前拜见天皇当日 从左至右: 上田陈子, 永井繁子, 山川舍松, 津田梅子, 吉益亮子

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女孩们而言,美国是全然不同的国度,不仅语言、生活和文化上都需要重新适应。5名女孩中,年龄最大的吉益亮子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提前回国;与此同时,与亮子年龄相近、性情也相仿的悌子流露出非常想家的状态,她也与亮子一起回日本。最后,只有3名女孩留在了美国,她们是:山川舍松、永井繁子、津田梅子,当时她们分别只有11岁、10岁、7岁。

这三位女孩都生长于传统的武士家族,作为日本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一到美国,她们立刻成了名人。留学期间,她们寄宿于美国家庭,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的熏陶下,她们几乎彻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了典型的美国女学生。在美学习期间,她们学习成绩优异,饱受当地老师和媒体的嘉奖。其中,舍松成为亚洲首位拿到美国大学学位的女性;繁子拿到了音乐文凭;梅子在数年后重返美国也获取了大学学位。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6)

山川舍松、永井繁子与美国友人的合照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7)

女孩们就读的希尔高中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8)

女孩们就读的瓦萨学院

10年的旅美生活,让几位女孩扎根在了西方的生活环境中,对于已经习惯了西方思维、礼仪、观念的她们来说,归乡难免近乡情怯。回到故土的那一刻,如同10年前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的心情一样,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陌生。她们已然成为了故乡的陌生人!

当时又正逢日本民粹主义抬头,要推行新式西方思想举步维艰。然而,在异质文化的融合和冲撞下,女孩子们已然坚定信念,踽踽前行,立志为日本教育改革和外交做出注入活力。

在这场女性的“革命”中:舍松推动了日本外交,协助创立日本红十字会;梅子先后创立女子英学塾、日本知名学府津田塾大学,坚持为日本女性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繁子也成为当时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为日本引介西方音乐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9)

左图:山川舍松,回国后嫁给大山将军,被誉为“鹿鸣馆之花”右图:日剧中的大山舍松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0)

左图:1890年获得学位的津田梅子 右图:影视剧中的梅子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1)

左图:永井繁子 右图:由生田澄江创作的永井繁子的传记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2)

女子英学塾旧址,现为日本文化遗产

这些女孩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巨变的缩影:她们身上记录了文明与传统的冲突,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冲突,自我表达与自我压抑的冲突,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冲突。在这场革命中,日本女性既是受益者,地位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是直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对女性这后一种角色,及其对明治和此后日本社会巨变的作用与影响一直没有充分的考察。本书通过详实、生动、丰富的叙述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三位女性教育先驱的山川舍松、津田梅子、永井繁子的传奇故事,讲述了动荡年代的女性解放和历史滥觞。

以小说笔触呈现一部精致而细腻的集体传记

本书作者贾尼斯·P.二村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女孩,她曾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东亚史,专攻19世纪日本近代史。迷恋日本文化的她,在大学期间相遇她的日裔丈夫,成为了一位日本媳妇。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3)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走访了日美多家博物馆、档案馆、学术机构搜寻相关资料。扎实的学科背景、大量的档案资料、长达10多年的信件往来,这些都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特色: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二村细心地串联起信件和档案文件,使得真实的历史读起来犹如小说。

《洛杉矶书评》评论道:二村实现了很多历史学家们无法企及的成就,她的这部作品得到了学术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的青睐。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叙述了三位女性的传奇经历,展现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日本社会的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二村有着丰富的编辑和写作经验,为美国多家知名媒体供稿、撰写书评,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先驱报》《今日新闻》等。或许是她的专栏经历使得她的文字读起来尤为引人入胜。

一部生动的明治维新名人录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4)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5)

描述明治维新的浮世绘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日本很多政治文化名流的掌故轶事都荟萃于此:

伊藤博文曾用一点腌菜抚慰了小留学生们的神经,多年后与这些女孩们一同推动日本教育;

岩仓具视因害怕被美国民众围观而躲在酒店不肯出门;

中国首批留学生之一的谭耀勋与这些日本留学生一同寄宿于美国家庭并结下友谊;

日本第一留美女性山川舍松最后嫁给家族仇人,成为“鹿鸣馆之花”;

津田塾大学的创始人津田梅子犀利批评其学生平冢雷鸟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

日本小说家德富芦花的《不如归》竟扭曲了舍松的形象,作家于作品发表19年后,才正式向读者及当事人公开道歉……

一段段活生生的故事串联起了一部别致的明治维新名人录。

一经出版大获好评,《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武士的女儿》在西方出版后,获得了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纽约时报》将其选为当年的年度好书。

《艺伎回忆录》的作者Arthur Golden也对本书大为赞赏,她评价道:《武士的女儿》的真实故事读起来如小说,三名女孩在命运的捉弄下离开故土,成为连接日本和美国的桥梁。作者以电影的笔触呈现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崛起(进击的明治维新)(16)

图书原本封面

此外,本书也获得了普利策奖得主Stacey Schiff、普利策奖传记类得主Megan Marshall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小说奖得主 Ruth Ozeki的强力推荐。《奥普拉杂志》、《西雅图时报》《出版人周刊》《Kirkus》杂志也给予本书好评推荐。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