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

1955年,在我军的授衔仪式上,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军区司令员的战将凭借赫赫战功,基本都被授予了少将及以上的军衔。

但在将星闪耀之前,有一位年轻的将领去早早含恨离去。

1943年6月30日,时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的黄骅同志,在河北省新海县大赵村召开反扫荡军事会议时,突遭叛徒刺杀,英勇牺牲,年仅32岁。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

图1

党中央随即安排彻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刺杀我军高级将领事件背后的叛徒团伙及黑幕逐渐浮出水面。

1950年,北京前门的街边,一个买烟的小贩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潘特,还认得我吗?”

望着眼前曾经与黄骅同志并肩战斗的肖华同志,这个小贩瘫软了身体。

黄骅同志为何遭到刺杀?

这幕后的黑手到底是谁?

小贩与此事有何关联?

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抗日烽火,并揭开真相。

黄尘万里待骝骅

黄骅同志(下文简称“黄骅”),本名叫黄金山,生于1911年,湖北阳新县人。

黄骅是苦孩子出身,从小爹妈和大哥都相继离世,如果不是大嫂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可能他早就夭折了。

旧社会的农村,穷人家要给地主打一辈子工,才只能混口饭吃,时不时地还要被地主和当地的恶霸欺压。

朴素的革命思想都是在被不断地残酷压迫中产生的,黄骅也不例外。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2)

图2

当时,只有我党领导的部队才会打土豪分田地,让生不如死的贫苦农民能分得一块几辈子想都不敢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所以,很多贫苦农民对我党的感情都很深,都愿意跟着我党干革命,他们知道只有跟着我党,大家才能看见了彻底推翻所有压迫的希望。

我党很多的优秀将领都是贫苦出身,十几岁的时候就加入我党的部队,踏上了革命的漫漫征途。

他们是在不断的战斗中,逐渐将朴素的反抗意识升华为为国为民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英雄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926年,黄骅的老家也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

15岁的黄骅也积极投入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3)

图3

但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动政变发生后,阳新县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当地我党党员和进步群众展开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

刚看到希望的黄骅,转瞬间满眼都是能让他摆脱压迫的革命战士的鲜血,于是他毅然决定走上武装打倒反动派的道路。

1928年,17岁的黄骅,在中国革命形势最为艰难的时刻,参加了当地的赤卫队。

1929年,他光荣地成为了共产党党员,加入了红军,并参加了长征。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4)

图4

说到长征,其艰难险阻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第一、 这不是一次长途旅行。单说征途,草地、雪上、荒漠、高原,中国最艰险的地域全部涉足。

第二、 红军根本没有充足的补给,走这么难走的路,中间饥一顿饱一顿,吃野草,啃树皮。

第三、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累不说,饿不说,还要走一路,和实力绝对占优的敌人还要打一路。

所以,长征绝对是对人意志和体力的极限考验。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5)

图5

黄骅在长征中,很多次都是亲自带着部队担当敢死队,把国民党反动派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殊死战斗,九死一生,掩护大部队的转移。

也就是在这种残酷的考验之中,黄骅成长为我军优秀的中层领导干部。

在红军阶段,我党和我军处于绝对的劣势,只有20出头的黄骅对党和革命事业有着绝对的忠诚,骁勇善战,可谓是弥足珍贵的人才。

抗战爆发后,1937年黄骅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担任中共山西省委军事部部长。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6)

图6

在一次和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同志的谈话中,罗荣桓同志开玩笑地说黄骅的原名(黄金山)只有发财的意思,遂借用了一位革命烈士的诗句“黄尘万里待骝骅”为他改名为黄骅,希冀他成为革命的骏马,纵横驰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在山西投入对日作战后,黄骅很快就组织起来了一支24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在打击日寇和伪军的同时,农民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很快就创建了鲁西北革命根据地。

黄骅这样的“军、政”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将才实属难得。

战争中,最客观的评价往往来自于敌人。

日寇对陈赓同志的386旅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干脆在装甲车上刷上了“专打386旅”的标语。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7)

图7

日寇则直接对黄骅开出了悬赏活捉令。这种针对我方将领个人的悬赏实属罕见。

1941年,黄骅开始担任冀鲁边区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

从1955年115师的几位教导旅旅长授衔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当时组织上对他的重视。

3旅旅长杨勇(1913年生人),开国上将。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8)

图8

1旅旅长彭明治(1905年生人)、2旅旅长曾国华(1910年生人)、5旅旅长梁兴初(1913年生人),全部是开国中将。

3旅旅长邓克明(1906年生人),开国少将。

已经身兼军区副司令的黄骅(1912年生人)在资历和战功方面都不在这5位将军之下,可谓前途无量,是我党和我军的栋梁之才。

但就在黄骅为抗日大业披肝沥胆之时,一场阴谋悄然而至。

将星陨落

时任冀鲁边区军区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旅长的邢仁甫也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

邢仁甫比黄骅大一岁,是河北省盐山人,家境不错,中学毕业以后,在后来“西北四马”之一的马鸿逵手下从军,干到了团参谋,还是有一定能力,后因旧军队的官僚作风而离开。

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在国民党军队从军的经历,而且又是难得的知识分子,所以被党组织安排到国民党第26军肖楚玉部当参谋,负责地下兵运工作(兵运就是在国民党军队中建立我党地下组织,择机发动起义)。

1933年,26军的我党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后,他一直在天津、河北地区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9)

图9

抗战爆发后,1937年,邢仁甫被党组织任命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司令,并在1938年带兵攻下了老家盐山城,手底下的部队也发展到3000多人,在当时可算是有勇有谋的干才。

1941年,邢仁甫被组织任命为冀鲁边区军区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旅长。

单看邢仁甫这一段简历,给人的印象应该是热血青年,抗日将领。

但是,实际上,他把干革命当成了公司入股,把革命军队当成了私人武装,在取得一些胜利的情况下,就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他利用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各解放区都处于孤岛状态的情况下,想在革命军队里建立自己的“山头”。

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让人瞠目结舌。

与日寇作战时,他自己不再亲临前线指挥。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0)

图10

生活上他本来有妻子和3个孩子,但又勾引一名年轻女性当了他的小老婆。

而且,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他产生了严重的畏战情绪。

在党中央号召我党全体同志“咬紧牙关,渡过难关”的关键时刻,他居然在新海县海边找了个远离前线,周围地势复杂的荒岛,让战士们在岛上给他修建了房子和工事,弄出来一个安乐窝,美其名曰“后方基地”。

建好后,他就带着小老婆和卫队居住在岛上,每天大吃大喝,逍遥快乐,还派人潜出日军的封锁线,到天津给小老婆买奢侈品。

在解放区军民都在节衣缩食,共渡难关之时,他总共贪污的公款合计3.7万元,在当时可以买下70万斤粮食!

而且,他在部队中拉帮结派,想在人民军队中当个军阀。

邢仁甫曾经因不满旧军队的军阀作风而离开,但当他有了权力之后,干脆躺在功劳簿上,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1)

图11

为了提高邢仁甫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级组织曾向邢仁甫的部队派驻了一些老红军政工干部。

本来这是组织的好意,但是邢仁甫却抵制组织的决定,不让这些干部插手具体的工作,没事还肆意对这些同志进行诋毁。

当时,新海县有个无人不知的土匪叫冯冠奎,投奔到邢仁甫手下。当时很多干部都反对收留这样的人。

但是,邢仁甫却以“革命不分先后”为由,让冯冠奎当了军区手枪队的队长,成了他的私人保镖。即使冯冠奎恶性不改,不守军纪,邢仁甫也一直对他包庇纵容。

黄骅同志其实比他早到冀鲁边区军区和教导6旅,但当邢仁甫上任时,黄骅同志非常配合和支持他的工作。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2)

图12

但是,随着邢仁甫快速地蜕变,黄骅也开始忍无可忍。

黄骅平时都是穿跟战士一样的军装,从来不搞特殊,而且结婚的时候,都没舍得做件新衣服,面对邢仁甫的腐败生活,一身正气的黄骅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而且,行得正走得端的黄骅在军区和教导旅的威望与日俱增。

因此,邢仁甫在私下里骂黄骅是“南蛮子”,并且说“南蛮子早晚会夺他的权”。

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上级组织不断接到有关邢仁甫的举报信。

但在当时,抗日形势极其严峻,我党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是不会随便放弃任何一位同志的。

因此,组织上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希望他改过自新,继续为革命做贡献。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3)

图13

党组织的良苦用心在邢仁甫的眼里变成了黄骅同志的阴谋,他跟自己的亲信说:“南蛮子这是要夺他的权了,必须想想办法。”

1943年6月30日傍晚,黄骅与军区司令部几位高级领导在新海县大赵村的一个小学里开会研究反扫荡的工作(因为邢仁甫基本都在岛上快活,已经不管具体的作战部署了)。

开会期间,邢仁甫手下的一个参谋周云峰进来说要汇报工作。

黄骅让他先休息一下,开完会就会找他。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4)

图14

但就在此时,周云峰突然提高声调说道:“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

久经沙场的黄骅立刻觉察得他的行为异常,就在准备拔枪之际,从屋外冲进来几个黑衣人,持枪对着在场干部疯狂射击。

黄骅立刻中弹倒地,当场牺牲,其他几名干部也有3人牺牲,4人重伤。

几名刺客随即与刚刚去取煤油灯回来的警卫员发生枪战,被警卫员扔出的手雷炸伤后,逃入大赵村犹如“青纱帐”一般的庄稼地。

但是,一位身负重伤的干部还是认出了一名刺客。

冯冠奎!

刺杀黄骅的叛徒就这么逃之夭夭了吗?

报应不爽

黄骅的遇刺震惊了115师的罗荣桓同志和肖华同志,同时也震惊了党中央毛主席。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5)

毛主席亲自下令严查,要求尽快破案。

掌握线索的凶手只有2名。

周云峰很快被逮捕归案,但被认出的冯冠奎却下落不明。

邢仁甫此时还在岛上得以洋洋地认为自己阴谋得逞。

他假意哭祭黄骅,还与其他领导联名发布了针对凶手的通缉令。

但是,追查凶手的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6)

图16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教导6旅独立团团长冯鼎平提供了一份重要情况。

邢仁甫发电报命令他,如果黄骅的部下有和他对着干的,直接干掉。

而且,邢仁甫被日寇吓破了胆,还向他透露了想带着自己人投靠国民党和日寇的企图,并已经联系日寇到他住的岛上接应他。

此时,八路军情报部门还获悉凶手冯冠奎潜逃在海堡附近,并抱怨邢仁甫没兑现给他刺杀黄骅成功后的好处。

真相大白!

但是,狡猾的邢仁甫做贼心虚,在115师组织的围剿开始之前,他就带着小老婆逃出海岛,并前往天津投靠了日寇。

抗战胜利后,他又投靠了国民党当了“军统”天津站的组长。

但是,我党对杀害黄骅凶手的追查一刻都没有间断。

没等我党处理,跟着邢仁甫投靠日寇的冯冠奎因为匪性不改,引起日寇不满,直接把他给毙了。

另有2人因国民党排除异己而被干点。

还有3人,被我军抓捕归案,就地正法。

1949年1月5日,天津解放,被国民党抛弃的走狗邢仁甫,虽然化名“罗镇”,但仍被解放军逮捕后甄别出真实身份。

只有原冀鲁边区军区后勤部的潘特一直逍遥法外。

解放后,他在北京隐姓埋名当起了卖烟的小贩。

不过,抗日初期,肖华同志在一次后勤会议上见过他一次,而且肖华同志识人、记认的能力非常强,对潘特过目不忘。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7)

图17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955年,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肖华同志抵达北京不久,就在路边的人群中认出了叛徒潘特!

黄骅同志和邢仁甫年纪相仿,并同在1929年入党。

但黄骅同志凭借不朽的功勋,名垂青史,功昭千秋。

肖华逝世追悼(50年肖华刚调到北京)(18)

图18

1945年,新海县被我党命名为黄骅县(后升级为黄骅市)。

1950年9月7日,大叛徒、大汉奸邢仁甫被押回老家盐山县,在公审大会后被立刻执行死刑!大快人心!

至此,所有参与刺杀黄骅同志的凶手全部落网,并受到了应有的严惩!

黄骅同志的战友们终于可以告慰他的在天英灵。

历史的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