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初中语文暑假预习)

往期链接:

初中语文暑假预习:《朝花夕拾》精读(1)

本节课设有中考常考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两节课的所学知识自行回答问题哦!记得关注“小淘爱学习”,每天学习新知识

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选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标致”来讽刺清朝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朝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题精炼

1.判断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是否正确。

(1)《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文字。《故乡》即出自其中。(  )

(3)在《朝花夕拾》的《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拿母亲的钱或变卖家里的首饰,“我”没有照做,不久就传出“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的流言。(  )

(4)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作者在 《二十四孝图》 一文中以“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出于人性和人情的儿童心理,批判了封建孝道。(  )

(5)《朝花夕拾》中的《琐记》和《范爱农》,分别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的生活经历。(  )

2.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3.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    的态度。

4.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5.阅读名著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此语段选自回忆性散文集     (作品名),“使我发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 (情节)。

(2)作者对“她”的感情由最初的“怨恨”到后来“发生新的敬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要采用     的手法塑造“她”的形象。

7.你为七年级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⑤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③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正确答案

1.(1)正确 (2) 错误 解析:《故乡》出自《呐喊》。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解析:《琐记》记叙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范爱农》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D 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作品记叙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D项不属于散文集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3.范爱农 否定 解析:结合名著知识填空,第一个空《朝花夕拾》中写到的“潦倒的同乡”就是“范爱农”,文章的题目即《范爱农》;《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通过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的批判,否定了所谓的传统孝道,这里应填“否定”。

4.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鲁迅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从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概括,我们平时要认真阅读名著,同时要对主要人物的典型事件进行梳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习时的人生选择可结合《藤野先生》一文总结概括。

5.五猖会 父亲要“我”背书,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把握,平时要注意阅读。

6.(1)《朝花夕拾》 她(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解析:从材料中“四本小小的书”“人面的兽,九头的蛇”“谋害隐鼠”可知,这段情节是写阿长给“我”买 《山海经》 ,出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写出散文集的名字,因此答案应为《朝花夕拾》。

(2)欲扬先抑 解析:作者在选文开头罗列出阿长的种种缺点,却在后边又写她替“我”完成了心愿,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我”对长妈妈的敬意,由此可知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7.(1)①A、F ②I、J ③D、E

(2)示例:④深沉的情感 ⑤理性的批判 解析:本题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灵活。(1) 题要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抓住作品的内容,筛选相应的篇目作答。①《狗·猫·鼠》中鲁迅与隐鼠为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与蟋蟀、蚂蚁等为友,另外文中还提到了鸣蝉、黄蜂、叫天子、斑蝥等。②《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交好的老师,《范爱农》中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好友。③《五猖会》中五猖会是当地的迎神赛会,《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2)题要根据上文语境拟写短语,首先要明确短语与词语、句子的区别,然后筛选与上文对应的角度,譬如情感、主旨等,拟写相应的短语。

初一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初中语文暑假预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