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带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

  作为潍坊历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密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传播力,持续扩大在东亚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鉴于此,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专刊,集中展现高密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贡献力量。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

  高密人文之悠悠八景

  史籍记载,古代高密有八景,而最早赋有高密八景诗篇的是刘凤仪。刘凤仪,字天瑞,襄垣县(今山西省)人,进士,于明代弘治初年任高密县令。他在任时,将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调离后,高密人为其立了“去思碑”,并将他的名字写进名宦祠。在高密历史上,有记载的去思碑只有3块,刘凤仪得其一,确系殊荣。从他对高密景观的为文赋诗中,可见他对高密的深厚感情。高密八景按顺序排列为:长陵春色、东浦荷香、龙潭夜雨、古城晚照、晏冢穹碑、郑祠老柏、淮沙落雁、九穴栖鸳。时至今日,八景历经沧桑,有的仍有踪可寻,有的已面目全非。无论如何,它仍然世代相传,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长陵春色 文献载:长陵在“县(治)东三里,南北绵亘数里,蜿蜒起伏。载阳之月,野鸟飞空,百卉争艳”。长陵指今梓童庙南北的东岭。最早为“长陵春色”景观赋诗的是张浩。他是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来高密任县令数年。他在诗中描述:“莺声柳色送春来,东望长陵意快哉。雨洒芳郊千顷润,风吹晓雾一城开。起听布谷勤耕读,为惜飞花踏砌苔。共乐升平无底事,河阳县里日登台。”诗人张予是也赋诗《长陵春色》:“绿野浮青霭,啼莺绕远树。王孙游未归,夕照明花坞。”两诗中都提到“莺”,看来那时春天来长陵的莺并不少见,难怪长陵中有一段即名“莺来岭”。这莺就是黄莺,又名黄鹂,形貌美丽,啼唱婉转,很有观赏价值。黄莺春来此地树林,特别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的就是它。因城市的发展,今日长陵已扩展为市区。若想领略长陵春色的景观,可到今市区东部的高家岭一带作代长陵春游,或许还能见到黄莺。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

  东浦荷香 史载:今市区东北10余公里处,即是都泺等湖泊的边缘。《水经注》载,都泺,名夷安潭,秦地图称剧清池,最古老的名字曰养泽。此湖“周围四十里”。浦者,水滨也。东浦,即都泺的西部边缘。史籍载:东浦生满芰荷,盛夏荷叶田田,荷花竞放,香气四溢,美观而清新。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庚子科举人张尔翼《东浦荷香》诗云:“潋滟碧湖光,翠荷开千里。日暮荡轻舟,盈盈香未已。”可见荷的面积并不小。都泺的形成是由胶河水系的潴留而致。胶河是流经高密的第二大河。元代前,胶河流至今夏庄镇南部及河崖镇一带,下泄减缓,辗转积聚于此,形成都泺等湖泊。元初,胶莱运河开挖后,使胶河水与今南胶菜河相通,都泺水始下泄较畅。但因新开之胶莱运河水流时有受阻,都泺水势见减不显。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高密县令姜之琦在风水思想指导下,号召县人于城东(今开发区于疃后)筑坝阻胶河,使水向西北注入百脉湖,致使都泺逐渐干涸。于瞳坝后因失修,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被冲决,胶河复流向东北,直至今日。据考证,古之东浦荷香景观中心区域是指今夏庄镇宋家泊子、栾家泊子、陈家泊子一带。此地今虽无荷香景致,但已成为膏腴之乡。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4)

  龙潭夜雨 龙潭指龙王官庄(今属夏庄镇)前龙王庙内的一口井。古老的龙潭是一湾塘,后逐渐缩小,待龙王庙等建筑物在附近建成后,便将水最深处定型于一口大井,并圈在庙院之内。为何称龙潭?相传有“龙”跃于此。不知何时,人们把龙潭内这位龙说成是没尾巴老李。因它后来去黑龙江当了主宰,此地自然是其故乡。相传这位没尾巴老李每年六月十三回乡祭父母,因此,当地的人们每逢此日,便家家户户以庆祝节日来表示欢迎这位神龙。所谓夜雨,史籍载:夜间龙潭内“声潇潇然”,似雨声。仪良弼诗日:“龙池百丈深,静夜闻飒沓。因风人碧空,时与秋声杂。”依当地人说,之所以出现此现象,因为潭周壁附着若干腹足纲似小蜗牛的虫,秋夜即潇潇作响,近潭闻之似雨声。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5)

  古城晚照文献载:“古城在县(治)西北一里。”此古城系周代前东夷族人莱国之夷维邑遗址,所以称之为古城。因年代久远,在很早以前即无一点城的痕迹。老城区西北不远的一段崎邮不平的岭被称为古城岭。远古时代,高密是个水乡泽域居多的地方,古老的城堡建在百脉湖的南端高岭之上,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明代高密县令刘凤仪之《古城晚照》诗云:“斜山东畔枕荒城,禾泰离离映日晴。汉霄有情留夕照,楼台无影伴残明。颓垣缅想居民住,故址应嗟过客行。策马独来闲吊古,信知物理自亏盈。”清代本县人张克绥也赋诗《古城晚照》,表达了同样的情绪,诗云:“倦鸟投寒林,斜阳明远阜。世代感沧桑,薄暮空搔首。”古城遗址的荒山秃岭,今已成为楼房栉比的繁华市区,“古城”变“今城”,比古之“晚照”更加明媚了。

  晏冢穹碑文献载:晏冢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墓侧有碑,镌‘穹碑’二字,字约方二尺余。旧志八景之五,曰‘晏冢穹碑?。”此古迹在今胶河生态发展区晏王庙村北。晏冢,即晏婴之墓。晏婴,春秋时代人,齐卿大夫,被齐景公任以为相,继其父食邑夷维(今高密),名显诸侯。此冢系衣冠墓,或称纪念墓,早已为学界所公认。元代郝采磷《题晏子庙》诗云:“荒城隐残堞,老树回青湾。东有齐相丘,系系出高寒。推知千载人此地遣衣冠…”实则晏婴卒后葬在临淄,墓今仍存。受婴父晏羽食邑夷维后,即筑城建宅第晏城遗址应是今柏城镇朱家集前故城址。晏婴冢与祠在城东不远。“穹碑”,穹者,大也。后人为晏婴建墓立碑,“穹碑”二字,既有分量又得体,只是尚不知是何人的创意。据传,穹碑先折断,后为土掩埋。清代初年武进士张文明咏《晏冢穹碑》云:“相业当年未可同,千秋荒冢野云中。霸图空酒牛山泪,交道犹思越石公。断码雕残存古字,遗容俨雅仰清风。闲来凭吊绵躅久,林树萧疏夕照红。”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己未科进士单言扬《过晏子庙》诗云:“策马散吟鞭,停车拜昔贤。穹碑无觅处,祠庙不知年。”此时断碑已被掩埋。晏冢今已夷为平地,穹碑亦磨灭无踪,今晏冢穹碑系新立。只要知晓此地是晏冢穹碑址,仍可去作凭吊古贤游。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6)

  郑祠老柏郑公祠坐落在今原双羊镇郑公村后,潍河东岸。祠前有一干枯古柏,郑墓在祠后。“郑”指郑玄,字康成,东汉高密人,经学大家。据考,郑公祠始建于唐以前。今存祠三间砖结构无梁殿,建在很高的台基上,造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内塑郑玄像。文献载:“祠前有古柏,相传公手植物也。”院内还有不易多见的金代碑刻和阮元的碑文。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科进士、诗人夏畴咏《郑祠古柏》云:“汉劫斯文尽,东来吾道光。盛名传里社,古木老风霜。露滴涛声韵,龙蟠云色苍。树存人已远,凭吊坐清凉。”今之郑公祠已修葺一新。祠前干枯老柏岿然矗立,如石雕一般,庄重肃穆,与郑公祠相映成趣。祠后依雁阜,西临潍河,四周尽为树木花果,景色秀美。尤其盛夏季节,西望潍河无垠的碧水,波跳浪涌,渔歌唱晚,景色尤胜当年。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7)

  淮沙落雁《齐乘》云:“《汉志》‘潍’或作‘淮’,故俗亦名准河。”至今人们口语仍有此称。潍河源于今沂水县箕山,越今五莲县、诸城市入高密境,自古是一条名河。《尚书·夏书》里“禹贡”篇,写的是夏禹治水后九州的地理概况。其中青州部分开头曰:“海岱惟青州,禺夷既略,潍淄其道…”这“潍”即潍河。潍河流经相当一段山岭,河水携带泥沙流到平缓的高密境内,大量泥沙沉积,每年到枯水季,水退沙显,河区沉沙千变万化,姿态各异,片片沙石本身便是一优美景观。秋末冬初南归的大雁成群结队,齐集潍河饮水,于沙滩休憩,此起彼落,有动有静,甚富美感。县人王鲁得之《淮沙落雁》诗描述了这一情景:“森茫一水接天赊,落雁清秋望不遮。风满寒汀声嘹呖,沙明野岸影回斜。平烟漠漠苍苔月,暮雨潇潇芦荻花。每到霜天疑欲动,几行相唤起烟霞。”今日之潍河,由于上游拦水灌溉,加之建设用沙日增,淮沙日趋减少,但落雁依旧。秋末,若站立在新建的潍河大桥上,远眺落雁,更别具一番情趣。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8)

  九穴栖鸳 史籍载:“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有陂泽。泽有九潴,清波荡漾,文禽游泳,旧志八景之八,曰‘九穴栖鸳’。”穴者,动物的栖巢也。九穴泊的形成,是五龙河水的产物。历史上的五龙河入境后,流至今呼家庄镇大沙坞北的劈河窝,以下便无固定河身,人们称之为五龙自由自在河。在一些低注地段银转流消,形成九穴泊,造就了九穴栖鸳的景观。明代高密县令刘凤仪咏此景云:“一望平塘湛碧波,数群鸳侣戏晴莎。才随立膏窥孔石,又伴闲鸥入芰荷。堤畔不惊游艇过,水中惯听采莲歌。秋汀藉尔堪图画,对对回翔未厌多。”到清初曾任国子监祭酒的单若鲁有诗《九穴栖鸳》,诗云:“野潦条分按古河,风雷屡徙老龙窝。时飞匹鸟双双翼,争浴层鳞细细波。汉水濯明宫锦丽,鲛珠缀落羽衣多。蒲荷弥岸恣游泳,泽薮当年少网罗。”考据,九穴泊约在今阚家镇坊岭东北以及康庄镇西南诸地。蔡家庄东南的今拐河湾,西南的舍角坊湾、龙湾,即为当年的三穴。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任高密县令的钱廷熊题《过坊岭》诗云:“野花作阵雨如酥,土脉方融百草苏。一望西郊堪破涕,春风三月少耕夫。”可见此处的荒凉。清乾隆后,随着百脉湖水下泄渐畅,湖水逐渐干涸,兼以人口繁衍及官屯的开垦,加之人们小范围对五龙河的治理,九穴泊水逐渐缩小,以至千涸,九穴栖鸳的景观再也见不到了。今之九穴泊址,已成为肥沃良田,盛产麦、棉,成为高密的富庶之乡,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9)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0)

  长陵春色翠霭映,踏青揽胜把楼登。

  东浦荷香泣夕阳,一枝幽熏沁芙蓉。龙潭夜雨思娘亲,六月天空失阴晴。古城晚照笼薄暮,樵归把盏话人生。晏冢穹碑显君事,黄土一抔问苍穹。郑祠古柏栖暑寒,残碑卧砌照烟笼。潍河落雁冷影斜,莫入云烟怨沙明。九穴栖鸳双双翼,月下落梅掠轻红。

  歌曲《八唱》由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职工王冬作词、作曲、编曲并演唱,

  再现人杰地灵的高密大地上蜚声海内外的古时“八景”奇观。

  作为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东亚文化之都”是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品牌,是践行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践、落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举措。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正在努力!

潍坊风景名胜有什么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