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回顾英国女王一生(英国文化的背影)

多图回顾英国女王一生(英国文化的背影)(1)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举行。女王灵柩上的王冠和权杖被取下并放置于祭坛上,象征着女王统治结束。 (视觉中国/图)

并非每一个英国人都会向逝去的女王致以哀悼。旅英作家、《贫穷的质感》的作者王梆感受到英国文化的另一面。王梆的丈夫是一位英国诗人,她问丈夫,“你在脸书有没有看到向女王致哀的帖子(转发也算)”,回答是“一个也没有”。她“听后一点也不吃惊”,“很可能这就是英国诗歌界的常态”。王梆说,英国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社会,它允许有一半保皇党的存在,同时,据itv民调显示,25-49岁被调查人口中,有47%不主张延续君主制。而在6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君主制的支持率高达81%。

年轻的汉学家和翻译家施笛闻(Stephen Nashef)是一位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博士的英国人。施笛闻的母亲生活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她支持女王,但主要是出于对伊丽莎白二世个人的尊敬,对继位的国王查尔斯则无感。施笛闻说,这可能代表了苏格兰平民的一种态度。

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女王遗体在威斯敏斯特宫供民众瞻仰悼念期间,队伍长达8公里。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足球巨星贝克汉姆排队12个小时来瞻仰女王遗容。2022年9月19日11时,女王的灵柩移至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国葬仪式。教堂的钟声每分钟敲响一次,共96次鸣响,象征对女王96年人生的祭奠。当天下午,灵柩抵达位于伦敦西郊的温莎城堡,在圣乔治教堂安葬。BBC写下了这样的悼词:“70年的统治即将告终。在这令人困惑的十天里,我们谈论着女王和新国王,就像两人都能与我们同在。今天,这漫长的过渡的一周行将结束。”

多图回顾英国女王一生(英国文化的背影)(2)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6日,英格兰前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前往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厅,排队12个小时,瞻仰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灵柩。 (视觉中国/图)

英国是一个“盛产”女王的国度。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生于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继位,在位时间长达70年214天。此前,还有在位45年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58年11月17日到1603年3月24日),以及在位63年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6月20日到1901年1月22日)。16世纪的伊丽莎白时代、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都被英国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津津乐道。

伊丽莎白一世以前,仅有数百万人口的英格兰,在欧洲大陆人眼中,不过是大西洋边陲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伊丽莎白时代通常被视为英国文艺复兴的高峰,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本·琼森的戏剧,埃德蒙·斯宾塞的诗歌,弗朗西斯·培根的哲学和随笔,创造了英国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T.S.艾略特说:“只有在一个均一谐和、质地紧密、万众齐心共事的社会里,精致复杂的诗体才会日臻完善。古希腊戏剧合唱、行吟诗人的坎佐、伊丽莎白时代抒情诗等无一不源自那样的社会。”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初期,当被催婚时,她宣称只会和英格兰这个国家结婚。由于终身未婚,她被称为“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会说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无须在外交活动中带着一队翻译,她曾说自己的夙愿是“有所作为,在有生之年将声名传至海外,并让后人铭记,直至千秋万世”。1588年,英国海军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宣告了新的海洋霸主开始登场,如彼得·阿克罗伊德所言,“女王的荣耀和声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英格兰海军力量的神话至此成了其民族意识中十分显著的一面”。

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两位女王,分别是都铎王朝和汉诺威王朝最后的君主。刚刚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则早早确定了温莎王朝的继承人。当维多利亚女王在1837年登基之时,天才的一代已从文学舞台陨落,济慈、雪莱、拜伦、威廉·布莱克、柯勒律治分别于1821、1822、1824、1827和1834年辞世。然而,漫长的维多利亚时代很快迎来了英国文学另外的群星:查尔斯·狄更斯、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姐妹、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勃朗宁夫人、马修·阿诺德、托马斯·卡莱尔。但道德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也让奥斯卡·王尔德失望透顶,远走巴黎。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从1849年开始,卡尔·马克思的余生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度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和丑恶,既给狄更斯提供了批判现实的小说素材,也是《资本论》诞生的重要背景。

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出现了哥特复兴运动,如今被视为英国国家名片的国会大厦和大本钟便是其代表,于19世纪50年代末竣工。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和伦敦水晶宫展示了物质至上主义和科学的惊人进步,展品分为原材料、机械发明、制成品和艺术品四类,宣示英国引领着将科技应用到各类商品生产,并行销全球的潮流。超过六百万人参观了一万九千件展品,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平生第一次乘坐火车进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在赞比亚、中国香港,维多利亚命名了城和州、湖泊和海港,这也意味着,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殖民扩张和军事侵略的巅峰。

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继位之时,英国的境况则今非昔比,BBC的悼词写道:“经过了灰暗难熬的萧条岁月、二战的牺牲和战后艰难的复苏之路,人们的兴奋,与年轻的女王有关,也与技术的奇迹和新的繁荣有关。”施笛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三个女王分别代表了英国帝国主义的兴起、高潮和衰落的时代。”

对于一个后工业和后帝国时代的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在位后期,她的形象越来越接近一个“吉祥物”。十年前,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由《猜火车》的导演博伊尔执导,女王用替身完成跳伞,空降到“伦敦碗”会场,和她一同亮相的,还有莎士比亚的《暴风雨》、007、憨豆、哈利·波特、贝克汉姆、披头士乐队。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将“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创意”视作建立国家品牌、创造就业的重要财富。

当我们谈论落幕的伊丽莎白二世时代,我们在谈论什么?在过去的七十年里,除了披头士,还有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皇后乐队、大卫·鲍伊,有弗格森、温格、穆里尼奥、瓜迪奥拉带领的英超群雄,有新一代的文坛巨匠——仅仅21世纪,就有5位英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三位是移民作家——来自印度的奈保尔、来自日本的石黑一雄、来自坦桑尼亚的古尔纳。女王也成了众多当代艺术家创作和解构的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于2001年受委托创作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这张肖像因为将女王画成“橄榄球运动员的脖子”和“柯基犬的脸”而饱受争议。女王没有感到冒犯,还十分珍视地说:“弗洛伊德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毕竟,经过了六年的艰苦谈判,她才得到这个机会。

南方周末记者 黎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