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瑶朱一龙电视剧叫啥(朱一龙童瑶王志文叛逆者)
近日,央视八套放出了精品年代谍战剧《叛逆者》的片花,并请到了男主演朱一龙前来座谈。
在这部剧中,朱一龙饰演故事主角林楠笙,经历了投笔从戎,“叛逆”寻真,生死相隔的一生。
而析出的几段片花也主要围绕林楠笙的人生历程展开,虽然截取随机,长短不一,但完全可以窥见饱满生动的人物和曲折跌宕的剧情,可以说是近年来难有的诚意之作了。
朱一龙说到“拍完第一段,回看时感觉还缺少一种饥饿感”的时候我是一惊的:这是对林楠笙初期、也是那个年代每个爱国志士的焦灼,憔悴,迷茫的心态的最直观、最质朴的形容。
演员把角色理解的非常动人。
皮肤不要太好,姿态要拘谨板正,这是初出茅庐的林楠笙。
很多人夸的林楠笙吃红烧肉那一段——绝对的悲伤绝对不是只能痛哭流涕、大喊大叫,而是“哀莫大于心死”。把“心如死灰”“如鲠在喉”演活了。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林楠笙穿白衬衣在窗边的一段,失魂落魄依旧紧抿嘴角,就像是一块旧玻璃玻璃,是有斑驳划痕的脆弱,虽然看起来依旧完好无损,但实际已经摇摇欲坠。
“你是怕自己的牺牲不值得。”
沉默的对抗里被戳破心事的一瞬间,有一道泪痕快速滑过,又被随便抹开。
自嘲,懊丧和故作无所谓也被一下子泅破了。
放一点我(目前)最爱的吴小狗(出自《重启之极海听雷》第一季)
非常神奇的事,场景要素是契合的。
同样的演员,相似的场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物,勾勒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故事。
吴邪身处较为和平的环境,内心也是相对安宁的,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结局,也足够有经验去应对一切,所以他没有很多慌乱,反而有相当的从容和好奇。
而林楠笙是迷茫无措的,他内心纠结困顿,他的面孔没有偏向窗外,而是倚在窗上,嘴角紧抿向下,整个人紧绷又疲惫。
吴邪有轻度的自厌情绪,“要不一了百了”这种,听雷、寻人更像他给自己的临终关怀。而林楠笙是在山河沦丧后渴望走出一条路,因此投笔从戎,他有绝对的目的性,但他不得不在一路上动摇信仰,失去同伴。
吴邪是逆向救赎,激活自我;林楠笙是挣扎成长,一路遍体鳞伤,最终才得以游刃有余。
就如这个场景中,顾慎言对林楠笙说的“你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值不值得”,或许有人因他死去,有人为他死去,又因为他,这些牺牲就成为了有意义和无意义。
我在一篇讨论重启的吴邪的回答里说过,朱一龙的吴邪,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放下”,是“都付笑谈中”的自我和解;但林楠笙,生于神州陆沉之际,必须要“背负”,一路负重逆行。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怆。
林楠笙——临难生。
林楠笙最痛苦的应该是在于在历史的车轮下,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甚至他也很有可能就熄灭在胜利前夜了,就像《巨流河》里的主人公那样,没有机会看到黎明冉冉升起。
他是水凝成冰,又聚成了隐秘的星火。
而以小见微,林楠笙这个角色的塑造不仅仅是展现人性之美,青年的探索奋进的意态之美(正如我所说,林楠笙——“临难生”——是四万万人民群众,也是青年人救亡图存之写照,他(们)可以为了家国投笔从戎,又为之彷徨四顾,要愤怒呐喊,时而走入歧路,又被鲜红的信仰所吸引),更是展现了历史中博弈的暗流汹涌。
“这个小伙子不错”
“我亲自挑的”
“档案室正好缺人,让他来档案室吧”
“我让他来有大用处”
台词写的也很不错。
有人认为顾、陈两个年长的上峰的形象也可以意化作是两种力量,被他们争取的年轻人(林楠笙)则代表着美好、力量、未来、希望,他将走向何处、心向往何处,这个新世界就将是谁的。
“我可不想被你连累。”
“你应该庆幸,只有我认得那些绣品上的暗号。”
他审讯时被监听,紧张就写在了眉眼上。
朱小姐则是他最纯粹的“初”,永远也斩不断割不掉,互相愧疚亏欠,藕断丝连,也终究会投身赴命。
《叛逆者》虽然不算完全的历史向,但总有些美丽且隐秘的映射,把惊雷之意寓于微小处,这是我在历史类题材中最喜欢的。既不拘泥于历史,又与它同行,那些情感,信仰,人性,理想的光辉,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剧看到。
而一位革命者的成长,我也通过朱一龙短暂的表演看到了端倪。
最后,期待播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