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坑和墓葬关系(从选择坟地打井坑到葬后祭祀)

丧葬礼仪基本上都和大家分享过,比如从老人弥留之际到真正去世,需要注意的一些礼仪,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祭祀坑和墓葬关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祭祀坑和墓葬关系(从选择坟地打井坑到葬后祭祀)

祭祀坑和墓葬关系

丧葬礼仪基本上都和大家分享过,比如从老人弥留之际到真正去世,需要注意的一些礼仪。

以及办理丧事需要注意的一些习俗之类的,虽然都是细节,不过农村本就讲究这些,故而还是需要多注意。

关于这一块,最后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个系列,那就是从坟地选择到下葬后的一些祭祀习惯。

分4个点来和大家分享,感兴趣的可以接着看哦~~

一、葬前打井坑注意事项

打井坑有的地方叫挖金井,图的也是一种吉利,就像给老人用的棺材叫“寿材”、“寿棺”一样。

有的地方也叫“打井、打框井、打阴井、挖井”等,我老家把下葬时在棺材上的那只鸡叫“跳井鸡”,很多农村妇女和人吵架时,也会说人家养的鸡是“跳井鸡”。

一般位置需要找专门的先生来看,才能确定挖在哪里适合?

比如前后左右有坑、湖等,都不能再次挖井坑,或者撒上朱砂用干净的泥土把它填起来。

如果选好了墓穴,则要先种两棵树,大多是桂花树,有的也是选择用石头摆个“生文碑”。

言外之意就是标记这块地已经被预定为坟地,希望其他人能多注意。

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在世时,也会事先选择好自己的墓地。

老人们自己懂些墓地风水,或者更喜欢某个地方,叮嘱后人遵循遗嘱,再就是担心年轻人不懂这些,想安排好后才能安心离去。

当然,如果临时因为事故去世的,则当然只能由亲属帮忙选择墓地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逝者生前可以参与选墓地,却不能自己亲手去挖。

在我老家把选择墓地叫“包生机”,老人们只要把墓地和寿棺寿衣处理好,基本上就不会再担心什么了。

而且挖墓穴需要一次挖好,不能今天先在这挖一下,明天又更换地方重新挖。

不过如果挖的时候遇到下面有蛇鼠之类的动物或巢穴,那倒真的需要重新选地,而不是说赶走了就能继续用,农村这点很谨慎。

还有下面挖到骸骨、垃圾之类的,也要换地方!

挖墓穴的人也很讲究,逝者自己生前不能挖,就需要找村里人代劳,村里人还需要是儿女双全父母建造的。

主人家需要提供饭菜,请客吃饭,给点烟酒之类的好处,还有的会给红包,不仅是回报,也是祝福。

还有就是墓穴的深度和尺寸,一般是一米二宽,两米长,还需要找好方向再动工挖。

一般是东西方向为棺材方向,忌讳棺材对着南北方向,农村把这种情况称为“一条龙”,寓意不好。

而对于深度来说,如果墓穴选在山顶或山腰上,那墓穴需要挖得深一些。

如果在平地上,则可以挖浅一点,不过太深太浅不好,一般半比较适合。

二、暖坑习俗

在很多北方地区,会在地下挖一个烧火取暖的坑道,上面铺上床铺,屋子里就会相对暖和些,当地称为暖坑。

不过在丧葬习俗里,也有暖坑,只是做法不一样。

这里说的暖坑葬俗,是说棺材抬到挖好的墓穴后,需要先抬着围着墓穴绕三圈,再让逝者家属在坑内躺一会儿,这个过程叫暖坑。

也就是下葬前,家属需要先替逝者试试墓穴,让坑暖和了,再把亲人葬下,也是一种孝道吧。

三、散财

暖坑后,还需要在坑内撒上五谷,把一些随葬品放进去,比如以前的陶、石器、钱币等,而现在很多则是撒纸钱,这个过程叫散财。

弄好这个,才在先生的指引下,把棺材完好地放到墓穴里,农村把这叫做“分经调向”,一般是小的那头朝前,也就是东南方,而大的一头则朝后面。

棺材定好后,用石灰填筑好再封土。

新坟只能封土,但不能用石头把坟堆包起来。

我老家需要等两年后才能包起来,三年后才能立碑。

四、葬后祭祀习俗

封土后,只能算是葬礼结束,但下葬亲人后,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比如之前有提到的“做七”仪式,即从逝者离世后每隔一个七,就要祭祀一次,比较隆重的是“头七、三七、五七、七七”。

有的地方则是说,逝者下葬后的三天里,每天隔晚逝者家属都要到其坟上送火把,意思就是去添蜡烛和香火,保持香火不灭,为逝者亮灯。

而且送火把和下葬时一样,也不能回头。

第三天亲疏还需要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 ,其实就是避免坟堆被野狗什么的刨开,及时填补上。

逝者家属在五七之内,也就是逝者离世后的35天里,有的地方则在一百天之内。

不能理发剃胡须,女性不能穿红戴绿,穿金戴银,浓妆艳抹,或者去喝喜酒之类的,这个服习俗叫“囚七”,民间说是在为逝者坐牢,所以一些自由被剥削。

不仅如此,家里面也需要供奉逝者的牌位,现在是照片,一般是男左女右摆放在供桌上,每天早晚要上香,中午需要供饭,一直到满一年这个习俗才能中断。

一周年那天,也需要去祭祀,叫周年祭,之前和大家说过的。

如果是直系家属,则需要守孝3年,叔伯夫妻则只需要守1年。

大致上这些就是丧葬礼仪里的所有习俗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的往期文章,就能了解到这个系列的全部习俗。

此外大家还想知道哪些民间习俗呢?都可以留言,我这边会继续更新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