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另一半精神出轨(精神出轨还是婚外情)

#心理咨询师说#

婚外情的人究竟想要什么

今天要讲一个谁都没讲过的,关于婚外情的真相,咱们不用世俗判断来加以曲解,仅是像吃一顿饭、喝一杯水、看一场电影一样,平和地聊聊这种特殊的感情。

如今说起婚外情,人们总是自动将其归为道德阴影——出轨。

认为婚姻内的人和婚外的人产生了感情,属于“偷腥”范畴,是丑陋和罪恶的。

实际上,人们狭隘界定了“婚外情”的概念,若广义来理解的话,凡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感情,都可以称之为“婚外情”。

而这种感情的产生并不是基于现实意义的考量,所以相比于“婚内情”,反而多了一层荒谬的“纯粹”。

无论是已婚人士婚外寻情,还是两个未婚或离异人士只求恋爱不想结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视是否“婚外”,重点是想要“情”。

不管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有感情的。

尤其是人类,因精神丰富,对情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身处什么阶层,人类的本质需求,无非一个“爱”字。

而“爱”总是过于圣洁和宏大,在虚弱的现实世界,配称得起“爱”的关系,远远少于“情”的关系。

所以露水烟花也是情,海枯石烂也是情,刹那心动也是情,念念不忘也是情......

如何判断另一半精神出轨(精神出轨还是婚外情)(1)

2

接过太多太多感情倾诉,发现很多读者走着走着,关系就背离了初心。

那些因彩礼谈不拢而悔婚的情侣、因婚房署名而撕逼的情侣、因双方父母不和而对立的情侣、因事业变故而失望的情侣,在心生怨念时,都不再去追忆,当时是怎样如火如荼的眷恋、怎样牵肠挂肚地思念、怎样难舍难分地缠绵、怎样不顾一切地沦陷......

面对婚姻,再狂热的爱恋都比过不现实的冷水,婚姻需要考量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多了,很多人最终牵手的,是“合适”的那个,而不是“最爱”和“钟情”的那个。

因为情感的启动是头脑和荷尔蒙的另一套机制,与逻辑判断分析的婚姻匹配是完全不同的一套体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校园里才有纯爱,因为校园恋情压根不面对社会,也压根不考虑有关家庭背景、出身阶层、社会地位、收入能力、是否有车有房等等因素。

仅仅因为心有灵犀的默契、眉里眼里的心动、甚至书签上的一首情诗、夜晚楼下的吉他声,都可以成为爱情的理由。

于是很多人纯洁的初恋,成了心口的朱砂痣,成为日后现实里的陪葬品,成了无数个失眠之夜的痛楚,成为梦境中浮现的悸动,以及醒来时,枕头上湿洇的泪痕。其实更成为很多人,足够滋养终身的珍宝。

从校园恋情成功走入婚姻的少之又少,但吊诡的是,之前坚决反对孩子早恋的父母,却放任甚至怂恿孩子在大学里品尝初恋的美好。

如果恋爱的对象恰好能够符合婚姻标准,那就皆大欢喜,即使对象并不符合婚姻标准,那么无需父母“棒打鸳鸯”。因为现实的小刀子会在恋人走入社会后,给他们狠狠上一课。

而也曾年轻过的父母,其实内心裹着一层拿不到台面的“慈悲”——孩子,趁不谙世事,去爱吧!也许,足够纯粹的爱,仅此一次。

纯爱与初恋,虽然会成为未来婚姻里的醋缸与禁区,但其实也是对婚姻稳定的一种变相成全。品尝过什么是纯爱的人,可以将回忆埋在心底,安心过日子。

而未品尝过纯爱,就在现实的安排里步入婚姻的人,更容易婚后出轨。这就像原生家庭魔咒——“不缺爱的人,靠爱治愈一生;缺爱的人,用一生去寻找爱。”

人类一共有两次亲密关系的重大课题,一次是与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一次是脱离原生家庭后,独自与他人再建小家庭的亲密关系。

丰盈过的心灵,总能在风浪中云淡风轻;而从未拥有过纯爱的人,则总在潘多拉魔盒边缘跃跃欲试。

从这一层面来说,浪子回头不是神话,一些所谓“海王”确实有人都会找到礁石,心甘情愿搁浅。谈几段纯粹的感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有利于婚姻的稳定。

人类的头脑就像个储蓄罐,存储够了美好的回忆,犹如情感富豪,就不会铤而走险、更不会饥不择食。而因为感情经历的丰富,也不会陷入“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失心疯中。

作为后来者,和有故事的人步入婚姻,就需要放平心态。

有故事的人也可能会想再有故事,但有故事的人大概率已经不会醉心痴迷于后面的故事。

而看似“没故事的人”,遇到所谓“真爱”后,就会在婚内陷入痛苦的撕裂,茫然到不知何去何从。

不管有故事还是没故事,婚外情都不可取!

伤了家庭,伤了子女,伤了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