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为什么以孤篇压倒全唐(唐朝诗文化再解读)
中国文明灿烂而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已有四千年,其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起,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发展到兴盛时期,而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士子儒生被打压,文化衰弱。
之后的几百年里,在隋统一之前,整个中国的文化起起伏伏,兴衰荣辱。封建后五代——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文化最为稳定发展的一个时期,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说,都向后人娓娓道来着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的浪漫与豪放。
尤其是唐诗,在现代教育以及文学中最为重视,现代国学大师闻一多先生称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这是对《春江花月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唐诗的一种解读。
“孤篇盖全唐”之意并非字面上的一首诗压过整个盛唐其他诗人,其实想想也可以得知,唐朝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文豪,闻一多先如果表达的是这个意思,那么明显有贬低这些大文豪之意。
所以其中并非字面理解的意思,那么闻一多先生具体何意,《春江花月夜》又何以“孤篇盖全唐”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联系其他唐朝诗人极其诗来解析“孤篇盖全唐”之意。
一、唐诗主流风格是怎样的?要想知道“孤篇盖全唐”之意,必须得先了解唐朝整个诗文化的主流,然后才能从中找到答案。以现代眼光来看,唐诗的主流风格一是中小学阶段所学的那些诗;二是《唐诗三百首》所收录的唐诗;三是唐朝大文豪如李杜等人所作。那么既以“孤篇盖全唐”,必然躲不过这些主流唐诗。
1.现代义务教育阶段唐诗的风格
首先看中小学阶段课本中出现的唐诗,其实中小学阶段课本中出现的唐诗与《唐诗三百首》所收录颇有些相似。现代教育家认为,凡是能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必然是文学大家或者机构所作,而且是他们流传最为广泛且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小学阶段所学的那些让人耳熟能详,随口就能吟出的诗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因为朗朗上口,所以在很多人潜意识里没觉得这是一首让人难以理解的唐诗,反而像是现代诗。
也正是这样,当读到《春江花月夜》中的那些陌生又颇有境界的语句,再加上先入为主,已经有了“孤篇盖全唐”的思想观点,所以更容易让人觉得此言非虚。
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这是经过现代教育家以及文学家大量研究,最终选择的比较适合小学生理解的诗。其实如果深究,这首诗并非不堪,仅“白日依山尽”这一句,便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意境不如《春江花月夜》,但其画面感丝毫不弱于其。
所以说,能选入中小学阶段课本的唐诗,各有其特色,或纯粹的语言表达技巧高超,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或诗画结合。
2.唐朝大文豪诗的风格
再看文学大家,说起唐朝文豪,那一个个的名字不由自主的就脱口而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等。在这类唐朝主流文学中,可以说这些文豪是集唐诗大成者,即便《春江花月夜》如何出色,也不可能盖压所有人。
杜甫的《秋兴八首》被后世誉为是律诗之冠,也是七言律诗的标准。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其一,其一也算是这一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秋色的描写,烘托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动荡不安。
整个《秋兴八首》这一组诗,从情感上讲,都体现了诗人借秋的萧瑟,表达出对于暮年飘零的悲凉以及对于家国离乱之路的感情,可谓意境深远。
从律诗专业角度来看,《秋兴八首》八首结构严谨,用对比和循环的手法讲情感全部倾注于诗中,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
李白,诗仙之名,是一个让中国古代文学都仰视的存在,不仅仅是唐诗,即便其后的朝代以及其他体裁的文学,如宋词元曲,都不得不在李白之下。
如果说李白才是盖压全唐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那都有失偏颇,毕竟中国古代群英荟萃,众多文人墨客,皆是文豪。
但是李白的文学成就,确实压的很大一部分人无法抬起头。李白被冠以诗仙之名,被后世评价浪漫、飘逸,所以李白并非一个墨守成规之人,他的文学作品风格迥异,并非局限于有一种题材或者体裁。
李白除了诗仙之名,还有一个便是酒仙,不少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是在酒后所作,如《行路难》、《将进酒》等。因受老庄的道家思想影响,李白的诗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其中蕴含不少道家哲理,所以才有李白诗仙之名。
除了李杜二人,白居易、王昌龄、孟浩然、王勃等等,唐朝无数文豪,这些文豪皆有自己独特风格,有边塞诗、有山水诗、有抒情诗等等,正是这些文人创造了大唐文学的辉煌,唐诗的盛名。唐诗文化的构建,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或者说能力,是整个唐朝文人共同的心血。
二、为何闻一多先生称《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1.闻一多先生原话
那么闻一多先生作为近代国学大师,为何会如此有失偏颇,会给出《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评价呢?
其实这个评价并非完完全全出自闻一多先生之口,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评价《春江花月夜》的原话是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先生认为《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顶峰,却没有说它能孤篇盖压全唐所有的诗。
这句话是后人根据闻一多先生所说,然后杜撰而来,慢慢的这句话便被传成是闻一多先生所说。闻一多先生本意是赞誉《春江花月夜》,却并没有认为其能孤篇盖压整个盛唐文学。
现代自媒体却以此为噱头,吸引大家视线,所以才有了“孤篇盖全唐”的说法。虽然这句话不是闻一多先生所讲,但是闻一多先生对于《春江花月夜》的赞誉之情却丝毫不假,那么这首诗为何被国学大师如此称赞呢?
2.《春江花月夜》文体特点
首先从文体来看,虽然七言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唐朝盛行,但其实七言律诗真正兴起是在杜甫《秋兴八首》之后,所以在张若虚作出《春江花月夜》之前七言律诗在唐朝诗文化中并非盛行。
《春江花月夜》沿用的是隋乐府旧题,虽非七言律诗,却句句押韵,每四句换一韵,平仄讲究,行文流畅,可以说在文体几乎完美的无可挑剔。当然,如果仅仅从文体来评价一首诗,未免太过于草率。不过不可否认,唐朝诗文化中,凡是讲究文体的诗,大多数都被文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杜甫,人们对于杜甫的评价,除了诗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之情,还有一点就是非常专业,比起李白的飘逸不羁,杜甫更像是被限制在规则之内。也正是这个“规则”,让七言律诗得以传承。所以从文体上看,《春江花月夜》完全可以成为一首非常杰出的试作。但如果仅仅这样,远无法达到众多国学大师如此高的评价。
3.《春江花月夜》所蕴含的哲理和宇宙观
《春江花月夜》最为出色的地方并非文体,而是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人生甚至是宇宙哲理,这才是国学大师评价的缘由,也是后来传出“孤篇盖全唐”的缘由。《春江花月夜》全篇以月为主体,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副春江月夜图,诗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不绝。
全诗三十六句,前十句是纯粹的月景描写,海上明月初升,明月照亮千里,江天一色,只有空中一轮孤月。可以说这十句无论是语句的表达还是对景色描写都体现出非常强的掌控。
从十一句开始,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景色描写,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哲理和宇宙观点的表达。江边之月最初被哪个人所见,而月亮又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照耀着最初见到月亮的人。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月亮却年年相似。
张若虚在这提出现代人一直在思考的人生哲理问题,同时也是宇宙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思想,与道家不谋而合。
古人无法理解这种深刻的哲理问题,所以导致《春江花月夜》被埋没一千两百多年,直到近代被国学大师发现,近代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哲学体系和科学体系,所以人们发现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提出的观点。
三、总结所以总得来说,“孤篇盖全唐”并非闻一多先生原话,但是闻一多先生确实对《春江花月夜》有极高的赞誉,因为张若虚在这首诗里体现了大量的哲学与宇宙观的思想,同时诗的字字句句精雕细琢,堪称完美。
参考文献:
《唐诗》
《走近唐诗宋词》
《春江花月夜诗与意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