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回忆小时候 百年家国旧梦的女性视域

《北京故人》是东北作家徐敏和乔柏梁夫妇联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北漂女孩阿茵追忆家族往事的方式,讲述以祖母金睿芝为主线的祖孙三代在波诡云谲的百年中国历史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乡土散文回忆小时候 百年家国旧梦的女性视域(1)

故事的女性视角与女性主体位置,使其在“家国同构”的宏大叙述之外又平添了一份温婉与坚韧,小说塑造的几代女性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身处历史洪流的转折点,还是现世安稳的当下,她们行走在历史的裙裾边,奋力生长,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祖母金睿芝这个人物,出身前清皇室的“格格”,童年失怙,家道中落后沦落京城的梨园学艺,姐姐遇难后,她前去上海妓院搜救侄女,哥哥家败后收养侄子,结婚前夕不顾爱人反对,决定再收养从雪地救出的日本战争遗孤,这个传奇女子一生历经乱世离散,却用爱与包容守护家人、守住人性的底线与温暖。她曾只身闯进土匪窝子营救知己宋老板,去俄兵军营斡旋,运出救急的大米,正如侄子侄女按满族人习惯称她为“姑爸爸”那样,危难之中的金睿芝焕发出一种“雌雄同体”的生命潜能,她身上流淌的正是中国母亲最本色的温婉、坚韧与包容。

老祖母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后辈,平民出身,没有“见过世面”的母亲不争家产,热心而仗义;而北漂的阿茵最终选择不违初心,放弃遗产,告别北京,前往祖母出身的渔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六千年前肃慎人的家乡去支教,这是一次文化寻根的延续与想象中的精神生命的继续。

文化寻根离不开历史的坐标,当然,我们这些被历史裹挟的人依然值得拥抱生命。《北京故人》以家写国,以国写家,家国同构中,我们从一个清末皇室家族的没落,洞悉了百年的中国世相与历史变迁。历史空间与家族旧事,无不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当然,《北京故人》聚焦到女性主体的历史叙述,在某种程度上与大的历史变革保持了一定的疏离感。历史大事件基本是作为故事背景而展现的。然而,历史洪流之下,小家境遇和个体生命是卑微和无力的,小说用两代人不同方向的“漂”对这一永恒命题进行了巧妙而形象的解读。当然,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坚强和丰富。当读到奶奶金睿芝系着围裙为街上的流浪儿熬粥,或是守着纺车胡同49号院种花、唱曲,与爱人岁月静好、共度余生,观其从格格到平民,我看到金睿芝传奇的一生展现的正是生命的跨度和某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小说用故事告诉我们,即便与时代大浪撞了个满怀,只要坚守初心,生命依然会绽放出璀璨的花朵。正如书中写到的孙女阿茵和养女陆湘锦对于金睿芝旧事的恋恋在怀,故人虽已去,此情犹可追,这大约也是小说取名“北京故人”的深意吧。

《北京故人》带着近年来东北作家群特有的怀旧与感伤来抒发家国情怀。从小说标题来看,《北京故人》似乎是北京题材,但细读文本,在其主要涉及的北京、上海与东北三地之中,唯有东北在作者的笔端表现得尤为熟稔与深情。

《北京故人》中金睿芝的原型有作家家族中老祖母的影子,金睿芝在于上海救孤后选择定居东北,在那里养育三个孩子。父亲金逸被兄弟告发,错过了理想的航空专业,一生留守东北农场,与母亲相遇相恋,也是全书最富喜感的一段。近代中国历史,东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缩影,除了政治与经济的特殊意义,黑龙江作为满族这个渔猎民族的发源地,东北这块黑土地无疑更是文化与心理意义上的故乡。

世纪之际,由于工业转型和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分布等诸因素,东北变得尴尬与失落,一代代年青的东北人“漂”出去了,但苦难常常是文学的厚土。

近年来,与东北题材或东北作者相关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从迟子建到双雪涛、从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到最近热播改编自梁晓声的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都可谓是精品迭出,而且无不透着或浓或淡的时代哀愁与怀旧式的怅惘,这些作品和作家正在成为一种十分可观的创作潮流,见证着时代与民族的风云变幻。徐敏、乔柏梁伉俪的新作《北京故人》,聚焦了北京与东北的双城往事,跨越了百年历史,视野宏阔,表现细腻,情节紧凑,催人泪下,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佳作杰构。

作者:申朝晖,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