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

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

在西安画展嘉宾合影

[每周画题] 陈安茗山水画(025) 浅绛本质

文/志实

浅绛山水是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绛”是指红色。在完成水墨勾勒皴(擦)墨稿的基础上,敷设以红色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即为浅绛山水。这种设色的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据《芥子园画传》载:“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又《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色为主,......,笔墨仍为画面构成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与山石之上。”“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画法之一。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

1,远芳42cmx42cm

元代黄公望创立完善“浅绛山水”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元朝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得赵孟頫授业,所作水墨画笔力强健,简淡深厚,墨线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他在《写山水诀》中提到:“画石之妙,用藤黄水浸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多用,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吴妆容易入眼,使墨士气。”“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黄入墨,画树甚色润好看。”皴染之后,再用清淡的赭石和花青色渲染。由于这两种颜色具有温暖与沉静的视觉色感,很适宜表现江南清丽明洁的山光树色。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以墨青墨绿合染,清道光时吴修题赞:“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这一浅绛画法完善了包括赵孟頫等前辈的设色法,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发明,对日后明清画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3)

2,西亚西山50cmx58cm

清代王原祁推崇浅绛山水

王原祁主张设色即用笔用墨,设色就是笔墨,两者是互为补充又相得益彰的关系,关键在于“触处相宜,是在心得”。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仿大痴》中表述:“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纸背,大约在此,今人但取傅彩悦目,不问节腠,不入窾要,宜其浮而不实也。余作此图偶有所感,遂弁数语于首。”他在《又仿大痴设色为轮美作》中指出黄公望与赵孟頫的设色之法其实是一致的:“直至明清之际文人画坛集其大成之时,以董源、赵孟頫、黄公望、董其昌为代表的赋色观念才完全成为合乎于艺术家主(观)体的表现。”王原祁对于元代黄公望的画艺,有毕生“所学、所传者皆大痴”,又有“于子久为专师,今五十年矣。”特别有“于大痴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的感叹。王原祁在《论画十则》(即《雨窗漫笔》)之九中,说道:“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王原祁曾论:“赵松雪画为元季诸家之冠,尤长于青绿山水,然妙处不在工而在逸。”又说设色不在“取色”,而在“取气”,这里讲的“气”就是画者畅神之性情,“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古人以笔墨寓性情,非泛然而作,流连风什于泉石,三致意焉。所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4)

3,左右滩68cmx68cm

王原祁设色法的“借色显真”

原祁通过对赵、黄、倪、董的浅绛山水的研究实践,影响到他借助色彩抒发 “性情” 而“借色显真” 设色观念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以墨代色、墨分五色” 。他的“借色显真说”自有其特殊的理论价值和代表性。上海博物馆所藏《仿倪黄山水图》中,王原祁自题:“倪黄笔墨借色显真。虽妙处不专在此,而理趣愈出,超越宋法,宜于此中寻绎者。戊子清和畅春侍直公馀写此寄兴。麓台祁。”又题:“云林画法,以高远之思出以平淡之笔,所谓以假显真、真在假中也。学者从此入门,便可无所不到。” “云林画法,一树一石皆从学问性情流出,不当作画观。至其设色,尤借意也。”因此学云林设色画“不在取色,而在取气,点染精神,皆借用也”。王原祁将色彩融入笔墨,力求“合山水之势,入绢素之骨”,“一层坡、二层树、三层山”的图式,一层墨色、一层赭石、一层墨青的对比色晕呈现,山树沉稳、点染肯定,色与墨互映成辉,相得益彰,益发增添淡雅、端庄、秀丽的气氛,融合了文人画家心目中天人合一的主观图式。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5)

4,杏坛东村70cmx239cm

浅绛的本质特点——“淡逸”“清远”

唐宋以降,文人士大夫论画作画经过种种传承,曾经有一度偏颇。由于夸大“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仿佛纯用墨笔的水墨画就品位高蹈、必得褒扬。反之,似乎只要沾上色彩,就是艳冶俗物、市井匠气。随着时代进程更迭突破,前辈对传统的发展开避新径。唐代吴道子的“吴装”即为显例。清代王原祁论五代董源的设色之长:“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用浅绛色,而墨妙愈显,刚健婀娜,隐跃行间墨里。不谓六法中道统相传,不可移易如此。若以臆见窥测,便去万里,为门外伧父,不独迳庭而已。”由于元代特殊的时世与际遇,文人对于晋唐以来的设色画也有所发展。王原祁说:“余《雨窗漫笔》论设色,不取色而取气亦此意也。知此可以观《鹊华秋色》卷。”赵孟頫不但倡导以书入画,又创制了迥异于晋唐两宋金碧、大青绿的设色画法。他的《鹊华秋色图》,即改师董源而以赭石与花青各行其是,并用花青占了墨色之外的主要成分,体现了“妙处不在工而在逸”。清代恽寿平曾回顾道:“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矣,而愈见浓厚为尤难。惟赵吴兴洗脱宋人刻划之迹,运以虚和出之妍雅,秾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浓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还有像钱选《浮玉山居图》那种“七分用墨、三分设色,”“绿浅墨深,细腻清润,真与唐人争衡”的小青绿画,(姚绶语)和黄公望《天池石壁图》那样的浅绛法典范,实为明清以来 “集古之大成”的画家们仰慕的标杆。沈周《题子昂重江叠嶂卷》诗里云:“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数浓”,董其昌题画也引:“前人云:丹青隐墨墨隐水,妙处在淡不数浓。余于巨然画亦云。”赵孟頫曾说道,唐人李思训开创金碧设色的大手笔,是“秾艳中而出潇洒清远”,可见“淡逸”、“清远”乃是这些前辈总结的浅绛设色的本质特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陈安茗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6)

5,闲居35cmx56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7)

6,西江左滩70cmx239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8)

7,泉声42cmx42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9)

8,滁州山涧40cmx98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0)

9,黄姚文明谢48cmx88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1)

10,江树晚青69cmx69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2)

11,飞来山上29cmx97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3)

12,此山苍然47cmx99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4)

13,澄江63cmx126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5)

14,千里雁89cmx48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6)

15,日升闻声55cmx100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7)

16,山村奇彩63cmx126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8)

17,泉闻秋声63cmx126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19)

18,山中49cmx55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0)

19,水边风雨34cmx62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1)

20,天边云一色68cmx134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2)

21,天外来客20cmx35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3)

22,山居图300cmx93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4)

23,世外噫高峰173cmx49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5)

24,龙江97cmx178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6)

25,甘竹滩97cmx178cm

浅绛山水画入门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27)

26,故事咏春122cmx236c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